鼻窦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

2016-12-15 07:57夏洪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鼻窦鼻腔内镜

夏洪伟

(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鼻窦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

夏洪伟

(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探讨鼻窦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诊治的鼻窦肿瘤患者10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鼻窦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鼻侧切开术,观察两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2周的鼻窦内镜评分都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2周的鼻窦内镜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的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窦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鼻窦内镜;鼻窦肿瘤;并发症;鼻侧切开术;鼻窦内镜评分

鼻窦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可引起鼻窦相邻结构的功能改变,也可发生局部浸润或压迫甚至远处转移[1]。现代研究表明鼻窦肿瘤可由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产生,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恶性病变。鼻窦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不过传统的鼻侧切开术对于患者面部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比较多[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鼻窦内镜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状况和嗅觉功能[3]。本文具体探讨了鼻窦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诊治的鼻窦肿瘤患者108例,纳入标准:单侧发病,鼻腔内均有肿瘤占位;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年龄20~80岁,适合手术治疗;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进行性鼻塞、脓涕或脓血涕、嗅觉减退或失嗅等;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存在颅脑手术外伤史,合并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天无嗅觉、精神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21±4.20)岁;平均肿瘤直径为(2.67±0.45)cm;单发肿瘤80例,多发肿瘤2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平均为(1.42±0.34)年;临床分级:Ⅰ级56例,Ⅱ级40例,Ⅲ级1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类似(P>0.05)。

1.2 方法:两组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可选择局麻或全麻。消毒手术区域,患者仰卧位,头抬起15°。观察组:采用鼻窦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术,通过鼻窦内镜确定中鼻甲起始部位,修整中鼻甲,黏膜钳去除中鼻甲、中鼻道病变,除筛窦内全部气房,恢复正常的鼻甲形状,去除筛泡及钩突,经中鼻道进入前、后组筛窦,清除黏膜表面的间隔和病变,使表面平滑。剥离器切开膜部,钳除筛窦与上颌窦后壁的间隔,清除上颌窦内的病变黏膜,钳除额窦入口周围的间隔,摘除各种肿瘤部位。对照组:采用鼻侧切开术,自患侧内眦做切口,向内至鼻小柱,向下到达鼻翼,剥离软组织,凿开上额突及鼻骨,完全暴露手术区,彻底清除术腔内病变。两组术后均以纱条进行术腔填塞止血,应用抗生素5~10 d,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

1.3 观察指标:①鼻窦内镜评分依据鼻腔分泌物性状、黏膜水肿情况、上皮移行情况、鼻腔黏膜颜色、有无息肉以及窦口是否开放情况等在术前1 d与术后2周进行评定,分为0~28分评分,分数越高,鼻腔状况越差。②观察与记录两组术后2周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主要为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鼻腔粘连等。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对比采用卡方分析;而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

采用配对t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鼻窦内镜评分对比:经过评定,两组术后2周的鼻窦内镜评分都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2周的鼻窦内镜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鼻窦内镜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手术前后鼻窦内镜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n) 术前1 d 术后2周观察组 54 23.13±4.22 5.20±2.85对照组 54 23.09±3.98 11.84±3.14 P ->0.05 <0.05

2.2 并发症情况对比:经过观察,观察组术后2周的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鼻窦肿瘤是鼻部常见良性肿瘤,局部呈侵袭性生长,长期不处理可形成恶性肿瘤。鼻窦肿瘤的病程顽固,缠绵难愈,临床上多表现为鼻塞、鼻臭、鼻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眼球运动受限、视力障碍等,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4]。

鼻窦肿瘤患者的治疗原则应为手术切除,不过鼻窦肿瘤的预后由多种因素决定。鼻侧切开术在早期应用比较大,但是损伤面大,面部遗留瘢痕,患者不易接受。鼻窦内镜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解除气体与嗅区之间的物理性阻塞,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维持正常的嗅裂微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嗅区的损伤,尽可能地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结构和功能[5]。其对于患者的手术损伤小,降低了术中出血量,且不会留下瘢痕。本研究显示两组术后2周的鼻窦内镜评分都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2周的鼻窦内镜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鼻侧切开术虽可获得较好手术视野,但由于手术同时损伤了正常的结构,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且鼻窦肿瘤手术的手术范围毗邻颅底及眼眶,手术过程中很有可能损伤这些解剖组织,导致严重的预后[6]。内镜手术具有能准确地辨别和彻底切除肿瘤、恢复快等优点,也具有术野清晰、损伤小、安全可靠等优势[7-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2周的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鼻窦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1] 屈凤勤.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80-81.

[2] 董方箴,贾晓梅.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保留蝶窦黏膜3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640-4641.

[3] 何子瑜.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27-28.

[4] 戴俊,怀德,徐敏,等.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并中鼻甲切除系统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6(15):30 43-3047.

[5] Szaleniec J,Wróbel A,Strūk P,et al.Smell impairment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evaluation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result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concerning olfactory function predictors[J]. Otolaryngol Pol,2015,69(1):33-44.

[6] 杨启明.改良面中部翻揭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128-129.

[7] 蒋敏.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嗅觉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3(15):87-88.

[8] 白伟良,高鑫,谭海燕,等.鼻内窥镜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8):28-29.

R739.62

B

1671-8194(2016)32-0189-02

猜你喜欢
鼻窦鼻腔内镜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鼻腔需要冲洗吗?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