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外科手消毒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2016-12-15 07:57赵学彬赵鸿鹰樊雅玲张群华罗方毅王小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正确率外科手术室

赵学彬 赵鸿鹰 樊雅玲 张群华 罗方毅 杨 琴 王小艳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PDCA循环在外科手消毒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赵学彬 赵鸿鹰 樊雅玲 张群华 罗方毅 杨 琴 王小艳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外科手消毒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外科手消毒存在问题,应用PDCA循环工作程序分析原因,制定培训计划,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并在工作中有效落实,通过效果评价和追踪检查持续改进外科手消毒质量。结果 改进后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操作正确率较改进前大幅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提高外科手消毒质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PDCA循环;外科手消毒;持续质量改进

外科手消毒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传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1]。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三章“患者安全”第四节“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到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提供手卫生培训,且作为重点科室的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应达100%。但从院感科和手术室的日常督查来看,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正确率都比较低,距离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相距甚远。为此,我科联合院感科采用PDCA管理法改进外科手消毒质量,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计划阶段

1.1.1 调查现状,找出问题:抽查各级各类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操作并理论提问,组织各专业组长、科室院感小组人员就抽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外科手消毒存在问题如下:①手术人员对外科手消毒在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②大多数手术医师特别是进修规培及实习医师不清楚外科手消毒的目的、原则、范围及揉搓时间,外科手消毒操作不正确、不规范。③洗手设施不能调节水温、水的大小,感应出水装置位置太低、出水时间太短,容易溅湿衣服,洗手液冲洗不净或冲洗时肘部高于指尖部。④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⑤外科手消毒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1.1.2 制定预期目标:按照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手术室联合院感科对医院所有涉及手术的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的培训和考核。培训一周后,手术室指派专人负责检查,外科手消毒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操作正确率逐步达到100%。

1.1.3 拟定改进计划:①手术室联合医院感染科成立外科手消毒培训小组和督导小组,负责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的培训、考核及培训后的监督。②针对外科手消毒存在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并认真落实。

1.2 实施阶段

1.2.1 提高认识:借助医院三甲复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契机,在以外科主任、护士长为主的三甲复审沟通会上提出外科手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主管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各外科主任的重视,同时要求各专业组长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各级各类手术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以提高手术人员对外科手消毒的认识。

1.2.2 改进洗手设施:与设备科沟通,改进洗手设施问题,使洗手设施能调节水温、水的大小,感应装置出水时间延长,避免溅湿洗手衣裤,洗手液冲洗不净或再次用手感应时肘部高于双手导致逆流污染。

1.2.3 组织培训和考核:成立外科手消毒培训小组,在院感科及科教科的协助下,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专科护士为师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为技术咨询的培训小组,负责外科手消毒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培训前统计全院手术人员人数,制定培训方案,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制定外科手消毒培训方案、理论培训内容、操作流程和质量评定标准,并通过医院OA系统发到各手术科室预习,手术科室组织手术人员分批次到手术室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培训后考核直至合格。

1.2.4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外科手消毒的监督考核机制,手术室每日督查各级各类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执行情况,督查结果通过医院OA系统及时报告给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医院每月汇总分析,对存在问题人员直接考核到科室,检查结果和考核结果行全院通报。通过检查、考核、通报,督促手术科室主任加强手术人员管理,手术人员也为了科室荣誉自觉规范自己的操作。

1.3 检查阶段:手术室外科手消毒督导人员每日运用查检表对手术人员进行检查。每次检查均会将问题及时反馈到个人,督促其马上改进,同时也会将存在问题汇报给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

1.4 处理阶段:医院每月对外科手消毒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将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到科室,科室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改进。院感科和手术室针对每个科室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在下1个月进行追踪检查,通过持续改进达到管理目标。

2 改进效果

2.1 改进前后外科手消毒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改进后手术人员在外科手消毒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上明显好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改进前后外科手消毒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2.2 改进前后外科手消毒各项指标正确率比较:改进后外科手消毒正确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改进前后外科手消毒各项指标正确率比较

3 讨 论

3.1 PDCA循环能有效改进外科手消毒质量: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又称“戴明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的循环过程,这种方法除了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领域的各项工作中[2]。PDCA的循环递进,体现了质量管理中计划制定、组织实施、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的过程,从而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持续发展[3]。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PDCA循环管理导入外科手消毒后,手术人员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操作正确率大幅提高,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 培训及培训后的监管是外科手消毒持续质量改进的保证:从培训前的检查来看,大多数手术人员对外科手消毒目的、原则、范围以及揉搓时间知晓率不高,对外科手消毒着装、指甲、洗手用物准备,以及洗手、干手、手消毒方法不能正确执行,就其原因主要是手术人员未进行全员培训,特别是洗手方式由刷子刷洗变成七步洗手法两手相互揉搓后,未对手术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对此,在医院领导和院感科的支持下,我科对医院所有涉及手术的人员开展了规范化的集中培训。培训后,由于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基础,大多数手术人员充分认识到外科手消毒的重要性,在意识和行为上都能严格遵照标准和流程去认真执行[4]。但仍有少数人员不够重视,认为培训考核过关即可,以后做得好不好,规不规范无人监督。为此我院强制规定,手术室每日负责外科手消毒的检查、上报,医院职能部门负责汇总和考核。此项管理规定推出后,外科手消毒质量得到更加明显的提高。所以,做好培训及培训后的监管是外科手消毒质量持续改进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提高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操作正确率,在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2] 高玲,邓静.PDCA循环用于低年资护士管理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J].护理学报,2011,18(10A):35.

[3] 王建安.活学活用PDCA[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9.

[4] 白雪玲,王元,江燕华.手术室岗前培训对实习医生外科手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85-1286.

R187

A

1671-8194(2016)32-0298-02

猜你喜欢
正确率外科手术室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生意
生意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