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两地“十二五”期间外贸发展水平的对比研究

2016-12-15 08:52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王晓宁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十二五两地无锡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王晓宁

苏锡两地“十二五”期间外贸发展水平的对比研究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王晓宁

苏州、无锡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先地区,对江苏省乃至全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然而两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外贸发展也各有伯仲。本文通过对两座城市的外贸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发现两地间外贸发展的差距,并对苏锡两地未来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提出建议。

苏锡两地 外贸发展 对比研究

苏锡(即苏州、无锡)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先地区,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它们均位于美丽富饶、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毗邻上海,有着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陆海空交通条件。然而,两座城市在经济发展中也各有伯仲,它们在外贸发展中存在哪些差距、潜力如何?彼此之间有哪些可以相互借鉴的经验?本文将从“十二五”期间两座城市外贸发展水平对比角度入手,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1 苏锡两地外贸发展情况比较

1.1苏锡两地外贸总额在江苏省所占比重比较

苏锡两地进出口总额在江苏省所占比重很大,达到70%左右,其中苏州更是占据了整个江苏省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横向来看,苏州的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无锡的4倍,优势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之初,苏锡两地的对外贸易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苏州已远远超越无锡(见表1)。

1.2苏锡两地外贸竞争力水平比较

外贸竞争力指数(TC)是评判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测度指标,它表示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这一指标的优点是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是少,该指标均在-1和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外贸竞争力均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而苏锡两地外贸竞争力不及江苏省平均水平,且苏州市外贸竞争力不及无锡市。可见,苏州市虽然外贸总量大,但外贸竞争力却弱于无锡市(见表2)。

1.3苏锡两地外贸出口主体比较

苏锡两地国有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相差不大,苏州作为外资高地,外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的贡献度远远超过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无锡作为一个以民族工商业闻名的城市,虽然外资企业进出口贡献度也较高,但私营企业进出口贡献度要超过苏州十多个百分点(见表3)。

表1 苏锡两地“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额及所占比重(亿美元)

表2 “十二五”期间全国、江苏省及苏锡两地外贸竞争力(TC)比较

表3 2013年~2015年苏锡两地经济主体出口比重对比

1.4苏锡两地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当然,对外贸易依存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太高就意味着一国或地区对其他国家经济的依赖太高。苏锡两地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先地区,外贸依存度一直较高,平均高达62%。这将存在较大隐患,即在国际经济形势向好的前提下,苏锡两地外贸发展将较快,对经济的贡献度也将较大,但当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时,苏锡两地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

2 苏锡两地外贸发展悬殊的原因分析

2.1辖区范围因素

苏州辖区范围内包括苏州市区、太仓、常熟、昆山、张家港、吴江等6个县市区域,无锡辖区范围仅包括无锡市区、江阴、宜兴等3个县市区域。单从数量开看,苏州辖区范围是无锡的两倍,但这不是1+1=2的概念,而是1+1>2的实质,辖区面积大,苏州市进行经济发展的机动范围和余地就大,发展潜力也更大。

2.2地理位置因素

随着90年代初上海浦东新区的不断开发,长三角经济迎来了新机遇,由于上海土地资源紧张、生产和商务办公成本不断升高,因此距离上海较近的昆山成为各方投资的首选,昆山也迅速成长为“台资高地”。虽然无锡奋力直追,最终成为“日资高地”,但地理位置上的弱势使得无锡只能成为苏州的追赶者。

2.3文化软实力因素

经济实力竞争的实质,往往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历史的长度决定文化的厚度,文化的厚度决定思想的深度,美国驻沪总领事史伯明博士曾说:文化历史是苏州第一优势,而非商业成本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给苏州带来的名气使苏州的竞争优势远远超过无锡,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建设中,苏州对历史文化和古城的有力保护使其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旅游胜地,这些软实力都成为苏州强大的无形资产,从而导致外资在进行投资评估时会首选苏州。

2.4投资软硬件环境因素

在始于1992年的第二轮改革开放中,国务院同时批准无锡、苏州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高新区分为锡南开发区和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锡南开发区即现在的无锡新区,从规模和面积来看,无锡高新区要小得多,一期规划面积5.45平方公里,启动面积2.8平方公里,而苏州高新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启动面积6.8平方公里。紧接着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建立,使苏锡两地高新区建设和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而健全的投资环境和生产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企业,截至目前,苏州共有19730家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远远超过无锡。

3 对苏锡两地未来外贸发展的建议

3.1强化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对外开放力度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外贸配套服务对外贸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优美的环境质量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对利用外资和留住人才都有促进作用。

3.2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

外资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苏锡两地应依托已有的工业基础、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日趋完善的投资软硬环境、创造更加优惠的政策来吸引更多外资,特别是高科技跨国集团前来投资。

3.3加大科研力度,促进产业转型

目前全球各国正大踏步的进入工业4.0阶段,中国能否成为经济强国,关键看其能否成为工业强国,只有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努力发展民族工业,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脱颖而出。苏锡两地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头兵,更应抓紧此轮工业变革的新机遇,促进产业转型,转移或关闭高能耗低价值的产业,努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民族工业。

3.4重视国内市场,内外协调发展

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不难看出,苏锡两地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这意味着当全球经济不景气时,两地经济极易受到牵连。因此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也要重视国内市场,发展国内贸易,培育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易协调发展,推动两地经济稳中有进。

总而言之,苏锡两地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的新兴力量,自建国以来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如今已位列全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前列,这离不开两地政府的政策指引和经济发展方针,离不开上海的对外辐射,也离不开两地人民的勤奋与努力。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也必将给苏锡两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1] 黄传荣.苏锡常都市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比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2] 牛士华,杨频.江苏省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性措施[J].商业经济,2010(11).

[3] 何伟福.西南地区外贸发展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08(25).

[4] 陈俊艺.粤、浙、苏、闽四省外贸发展比较及对福建的启示[J].福建论坛,2009(6).

[5] 2011-2015年度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统计局网站及统计公报[S].

F752.8

A

2096-0298(2016)11(a)-067-02

王晓宁(1982-),女,山东莱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实务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十二五两地无锡
无锡一棉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