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以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

2016-12-15 03:35高旭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文知识点微课

高旭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5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研究——以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

高旭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52)

当前,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时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不能及时有效评价学习效果的问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将课堂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外,如此既能节约课堂时间,又能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是翻转模式下学习资源的主要提供方式,将碎片化的微课资源系列化,搭建应用文写作教学微课网络平台,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外学习的“微环境”。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解决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信息化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应用文写作教学;微课;翻转课堂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在信息化背景下,新兴教学资源微课(Micro-lecture)以及新兴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Model)应运而生,并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1]。国外相关教学实践已证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伍德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制作的化学课程,为那些因天气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孩子提供了远程教育[2];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则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免费的高品质微型网络视频课程。在我国,信息技术在文化教育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受到政府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的重视。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3]。本文试图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实践引入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之中,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以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之路。

1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1.1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较为突出

一般而言,英语教学应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写作教学的课时至少应占总学时的25%。高职高专的英语课时均在120—200学时之间,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仅要夯实学生英语基础,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因此教师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对所有的应用文进行专项指导。受课时限制,教师从教学内容上不得不弱化写作教学,对某些应用文教学浅尝辄止,课堂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1.2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英语写作训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写出的作文在词汇、句型、语意连贯、主题把握、思想表达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这给应用文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英语应用文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自主学习。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学习的挫败感常常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按质按量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内外学习任务。

1.3教师工作量大,写作评价反馈能力不足

对于英语应用文写作评价,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多采用教师批改作业这种耗时耗力的方法。近些年来,高职高专在校生不断增加,英语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教师教学任务加重和学生作文的批改量增加,教师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地评阅每个学生的作文。写作评价反馈能力不足影响了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裹足不前,难以提高。因此,在保证写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找到一种既适合高职高专校情,又能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写作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2 作为解决问题新途径的微课和翻转课堂

1.1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一般认为,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Leroy A.McGrew教授主张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及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主张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可以视为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4]。2008年,微课概念首次正式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他称微课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和“知识挖掘的框架”。教师应引导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微课去挖掘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5]。国外微课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在我国率先提出微课概念,其后国内对微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明朗的过程。2013年,胡铁生给微课下了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6]。此外,黎加厚教授则进一步强调了微课的时间性和针对性,他指出微课程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7]。

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1)见“微”知著,短小精悍。具体表现为内容少、时间短、容量小。每个微课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时长约5—10分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一般只有几十兆,便于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2)目标清晰,指向明确。每个微课针对性地解决某一学科的某一知识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3)资源多样,半结构化。微课的核心为微视频,此外它还包括教案、学案、教学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反馈评价及师生互动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微课资源包。微课资源包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可以对微课资源包进行不断地充实、更新[8]。

2.2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微课资源的开发利用,借助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等条件,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CM)”在美国兴起,并日渐走进国人的视野。FCM是“Flipped Classroom Model”的简称,可译成“翻转课堂”、“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9]。翻转课堂可普遍理解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颠倒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顺序,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重新规划课堂时间的使用[10]。

翻转课堂的特点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流程,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依靠自身努力,一点一滴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教学资源“微课程化”。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决定了它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供给的主要方式。[9](4)测试评价贯穿始终。任何知识点的学习都要经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前和课后隐性存在,在课中显性存在,存在的主要方式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评价。教师可在这三个阶段设置不同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内化吸收。

2.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思路及其运作机制

在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中,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思路为:搭建应用文写作微课网络平台,将碎片化的微课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课前学习的优质资源,即“微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讲授有关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而是根据学生自学的反馈信息,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课后师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后总结反思;有关学习效果的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教学理念方面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以交际、合作学习语言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为主;教学手段借助于网络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包括终极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由于在课堂上减少了知识传授环节,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流,应用文教学中学时不足的困难因此得以缓解。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在该模式下,教师在微课程中设置若干与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前学习评价;上课过程中,教师针对重难点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随堂评价;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拓展资源再次进行自我评价;在课前课后两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学生的学习评价并及时进行调控,传统模式下教师由于学时少、精力有限等因素无法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评价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

3.1建设应用文教学网络平台

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曾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1)梳理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概念;(2)介绍或总结核心概念(10-15秒);(3)录制包含以上内容的音频或视频(1-3分钟);(4)设计学生课后探究的任务;(5)上传教学视频及课程任务至网络教学平台”[11]。在微课设计中应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鲜明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该环境由微课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以及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及教学反思等教学支持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构成[8]。参考上述有关微课建设的理念,应用文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主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见下图1)。

图1 应用文教学网络平台建设步骤

步骤1: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ESP教学教学大纲,选择一些最常用的英语应用文作为微视频教学的知识点,包括名片、感谢信、邀请函、简历、请假条、海报、通知、电子邮件、电话留言、道歉信、出院通知单、病历、医嘱、病员信息卡等。

步骤2:微视频教学的知识点确定下来后,就要进行单个微视频的制作。微课的应用效果取决于微课的教育性和技术性。教育性好、技术性强的微课,应用效果一般会比较好[13]。微视频虽“微”,但它也是一节课,同样具有课的特征。在设计微视频时要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应符合教学规范,一般包括六个环节,即:教学目标展示、导入、知识点讲解、做练习、归纳总结、启发学生课后思考。微课时长最多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设计时一定要合理地划分时间。

步骤3:微视频录制完成后,就要以微视频为核心制作围绕这一知识点的资源包。资源包主要包括微视频、在线测试、即时反馈、知识链接、共享园地、教学反思等。在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阶段,教师设计一些测试题,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即时反馈”板块,实现师生交流或生生交流。“即时反馈”板块可采用留言板、问答区或聊天室等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即时反馈”模块所采集到的信息,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进一步通过讨论、练习、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固化吸收。在知识链接板块,包括课后拓展练习和教师围绕某知识点提供的拓展学习资源,学生课后通过做拓展练习进一步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而拓展学习资源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足量信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共享园地主要展示学生的应用文作品,既包括优秀的应用文作品,也包括教师精心选批的应用文。在微课设计上,这一板块也可设置留言板,以便教师和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师生完成翻转课堂的所有教学环节后,教师可对该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全面反思,并将反思内容上传到平台让学生共享。

步骤4:在完成应用文写作系列资源包建设后,就可在校园网建设英语应用文写作平台,供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自主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3.2实施应用文写作教学,兼顾知识的输入和输出

上文提及,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是教学内容的“微课程”化。一旦应用文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完成以后,即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不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翻转模式,对任何知识点的学习都应该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从学习与应用的关系来看,学习的过程又可分为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两个阶段。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做练习均属于知识的输入行为;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完成某类应用文写作属于知识的输出行为,即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传授、讲解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翻转模式下,学生课前自学微课程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模式下,由于学时少、教师精力有限、有效评价方式缺失等原因,教师较少关注或无法兼顾知识的输出;在翻转模式下,由于信息技术介入了教学实践,教师有可能兼顾“输入”和“输出”。翻转模式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流程如图2:

图2 翻转模式下的应用文教学流程

3.3确保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

为了确保翻转模式下基于微课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优化微视频和网络平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微课特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出有吸引力的教学微视频。其二,介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通过不断调整与完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更加合理、高效。其三,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控。我们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缺席,而是隐身,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或手机等通讯工具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灵活安排时间回复。其四,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侧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即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所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便于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进行终结性考试,教师可将考试中的优秀作品作为范文上传平台。

4 结语

在翻转模式下,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有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答疑,可以帮助学生一步步构建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体系。此外,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始终参与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网络平台或课堂教学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此模式下,学生要独立地去思考、学习;教师要认真研究微课制作,从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制作等方面,打造精品微课。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都会有长足的进步。由此可见,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引入应用文教学,可有效缓解本文第一部分总结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三个难题。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高度融合,也是观念更新对教学实践的一次有力推进。

[1]乔纳森·伯尔曼,亚伦·萨姆.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宋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

[2]乔纳森·伯尔曼,亚伦·萨姆斯.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王允丽,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9.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DB/OL].(2012-03-13)[2016-08-2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EaMpHx⁃DzCB8OoqidjM85WGKP5M_tQ9SeKGH3WOgol4FD2a4SFWQlv6cvmqTZpxQ723b8_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5]王新国,秦智伟,张永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6):59-61.

[6]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7]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4):10-12.

[8]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1(10):61-65.

[9]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10]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11]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26-32.

[1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责任编辑:余义兵]

10.13420/j.cnki.jczu.2016.05.037

G642

A

1674-1102(2016)05-0157-04

2016-08-11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jyxm461);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6A0570)。

高旭(1971-),女,安徽望江县人,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文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