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2016-12-16 10:29兰成坤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农业局3643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患猪嗜血病死猪

兰成坤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农业局 364300

一起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兰成坤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农业局364300

该文报道一起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经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效果良好。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腹膜炎、脑膜炎)为特征的疾病。现将一起保育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武平县王某猪场2016年5月16日起,一批保育仔猪200头,陆续发病,患猪体温升高至41.5℃、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膝关节、跗关节肿大、跛行,呼吸困难、喘气,呈腹式呼吸,鼻孔黏液性分泌物增多。耳尖和腹部皮肤发紫、发绀。至5月22日接诊时,共发病23头,死亡7头,病重的6头。

2 剖检变化

解剖2头病死猪和2头病重猪,均可见患猪严重消瘦,皮肤苍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腹部器官相互黏连,积液增多,器官表面附有大量淡黄色纤维状渗出物;胸腔积液增多,含大量絮状沉淀,胸腔内胸壁与肺黏连,肺表面覆盖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肺呈间质性肺炎、水肿。心包液增多且浑浊,心脏表面黏连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绒毛心”,心肌疲软,冠状沟脂肪有胶冻样沉积;全身淋巴结肿大呈黑色。髋关节、肘关节关节液增多,并有絮状沉淀。

3 实验室检查

3.1涂片、镜检无菌采集病死猪心血、心包液、肝脏等,分别抹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采集患猪病料心包液、关节液、心血等分别接种于胰蛋白大豆琼脂和肉汤培养基,37℃培养24~48 h,胰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上有许多圆形隆起、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针尖状、露珠样小菌落,不溶血;肉汤培养基未见细菌生长。挑取菌落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丝状、大小不一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3分离菌培养特性检查将纯培养分离的单个菌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划线在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血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24 h,可见到“卫星现象”,且不溶血。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5 防治

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和排泄物。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及时将患猪与健康猪分开饲养,对严重消瘦的猪放弃治疗。对发病栏舍彻底清洗,再用0.2%次氯酸钠溶液喷洒地面和墙壁。全场用0.1%新洁尔灭带猪喷雾消毒,每天2次,连续1周。减少各种应激,保持栏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2)全群每吨饲料添加替米考星500 g、阿莫西林500 g、卡巴匹林钙800 g、黄芪多糖500 g,连喂7 d;每吨水中添加氟苯尼考400 g、卡巴匹林钙500 g,连饮3 d。

3)对发病严重猪只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10 mg,每天2次,连用3 d。另一侧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拜有利(恩诺沙星注射液)10 mg,每天1次,连用3次。

3 d后回访,疫情得到控制,猪群体温恢复正常,采食量上升。7 d回访猪群恢复健康。

6 讨论与小结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干燥,通风良好,减少各种应激。同时做好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的预防。该病在中小型规模场,特别是在潮湿、拥挤、寒冷、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造成重大损失。

2)副猪嗜血杆菌有15种以上血清型,据张颖等(2014)报道,引起发病的主要是4型(16.1%~28%),血清5型(19%~26.4%),其次是14型、13型、12型。4型、5型是国内猪群中流行的优势血清型。各型之间抗原交叉保护力低。

3)副猪嗜血杆菌有较多血清型,且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时应先做药敏试验。该病早发现,早治疗,用药量可适当加大,注射给药可每6~8 h给药1次。治疗时配合使用免疫促进药物黄芪多糖,可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4)建议猪场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经隔离、驯化后才能混群饲养。

B

1003-4331(2016)05-0070-01

猜你喜欢
患猪嗜血病死猪
浅谈断奶仔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柳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要点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诊断与防治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一起猪回肠炎的诊治体会
住口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花脚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