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督脉的意义及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中的护理应用

2016-12-16 17:48郑丽维杨晨晨纪小凤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福建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督脉艾灸缺血性

郑丽维,杨晨晨,纪小凤(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艾灸督脉的意义及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中的护理应用

郑丽维,杨晨晨,纪小凤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艾灸;督脉

·中医护理·

本文阐述艾灸督脉的意义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中的护理应用。

1艾灸督脉的意义

1.1通督调神,利咽开音艾灸督脉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的气血和经络理论,正如《内经》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的一身不离气血,气血通调则身体康健,气血不调则百病丛生,而人体之气中又属阳气最重要[1]。督脉为“阳脉之海”,统帅全身诸阳经,同时诸阴经通过经别合于阳经,使督脉沟通全身经络[2]。研究表明,艾灸可有效的激发循经传感,从而起到疏经通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艾灸督脉属于中医治病大法的温阳法,是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疏通阳经气血,调节阳气的消长平衡,发挥脏腑的气化功能,通过气入丹田,循行三焦,增强上、中、下三焦脏腑,尤其是肾脏的滋养而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4]。艾灸疏通督脉,上可通络醒脑,直达中风后失语的病位治疗,下可气化肝肾之阴,聪脑调神,益精填髓,是针对中风病病机的根本。同时,疏通督脉可使肝肾气化之阴循其支脉而补肺益喉,间接改善发音器官的功能,且督脉分支经小腹直上入喉,疏通督脉可直接激发会厌、咽喉等发音区域的阳气运行,改善发音器官活力而促进发音[5]。因此,通督化气,调神开窍,利咽开音,是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关键。

1.2改善代谢和血液流变性研究表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呈低灌注、低代谢状态[6]。韩雪梅等[7]在研究针刺调节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时发现,缺血性中风患者多伴血脂和血液黏稠度异常增高,血流速度减慢,血液运行的阻力增加。艾灸的热疗效应及艾叶焦油的化学成分等对经穴有刺激作用,能改善局部微循环。皮肤微循环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局部温度对组织血流灌注具有一定影响,组织温度越高,则局部代谢量越大,增加细胞ATP供能,使红细胞携氧能力加强,运动加快,激发细胞活力,使所需的血流灌注量亦相应增加。马惠敏等[8]通过研究证实艾灸可增加血流灌注量,改善局部代谢。李丽娜等[9]通过艾灸健康人三阴交穴位,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发现艾灸能显著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低切相对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改善红细胞聚集性,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宋少军等[10]研究艾灸老年阳虚证患者关元、大椎穴,也证实艾灸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

2督脉与中风失语的关系

2.1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导致中风失语的病机关键中医认为,中风失语病位在脑,与心、脾、肾、肝密切相关。病机为风、火、痰、瘀闭阻脑脉,致脑髓损伤,邪扰神明,闭阻舌窍,合而为病[11]。《医宗金鉴》曰:“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身”。脑总统诸神,对神、魂、魄、意、志均有统帅作用,能协调控制诸脏器,协调机体高度统一。脑居脏腑首位,一切精神、思维、情感、意识、记忆等活动皆受脑支配,故脑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思维敏捷,意识清楚,机灵善变。反之,则精神萎靡,思维异常,意识不清,反应迟钝,甚至胡言乱语、昏迷等[12]。

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云:“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灵机使气之动转也”。说明人体思维、智慧源自于脑,脑对人的视听、言语、运动、感觉等功能有调控及支配作用。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心主神明,言为心声,肾精亏虚,脑髓失以濡养,扰动心神,可见言语晦涩,甚则口不能言。因此,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中风后失语发病的病机关键[13]。

2.2督脉是脑与脏腑经脉间气血交通的通路从经络循行看,《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挟脊抵腰,入循膂络肾……其少腹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膀胱经在背、腰部,夹督脉走行。《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从腰中,下挟脊。”五脏六腑之气皆输注于膀胱经。督、任、冲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支。由此可见,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冲任二脉及五脏六腑联系密切。依据中医经络理论,督脉入脑,总督一身之阳气,循行于背部正中,上达头面,诸阳经均来交会,为“阳脉之海”,统帅所有经脉。督脉“上额交巅,入络脑”,即督脉属脑,而脑为真气之所聚,神即气也。从功能联系看,督脉通髓达脑,是阴精阳气入脑的途径,它通过十四经的经气循环,将肝肾等的脏腑精气上输于脑,以养元神[14],即督脉是联系脑与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通路[15]。

2.3督脉闭阻、脉络不通是中风失语的经络学基础督脉与脑关系密切,脑卒中时脑髓损伤,督脉的生理功能也受损。督脉与任冲二脉、膀胱经相通,五脏六腑之气皆输注于膀胱经。因此,当督脉受损时,则一损俱损,全身经脉气血运行失职,五脏均病,气血津液精髓无法正常输布,脑髓失养,神机运转失常,则言不达意,舌强不语,故可认为督脉闭阻、脉络不通是卒中后失语发病的经络学基础。

3艾灸督脉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中的护理应用

艾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防治护理疾病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熨、烧灼,通过其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历来即有“灸治百病”之说[16]。督脉主精神神经疾病,素有“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之说。中风病位在脑,故中风失语症的艾灸治护可以从脑、从督脉论治。脑为髓海,脑为奇恒之府,《灵枢·海论》曰:“其气上输脑盖百会之穴,下输风府也”。《行针指要赋》曰:“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百会、风府、神庭均属督脉主穴,在中医临床研究中,三穴常联合其它穴,起到补肾养精,开窍调神,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艾灸督脉穴位可振奋阳气,疏通经络,醒脑开窍,健脑补髓,安神定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可通过艾灸督脉穴位百会、风府、神庭进行护理。

百会为督脉、手足六阳经、足厥阴经八经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百会”。《金元针灸学》云:“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所会”。《针灸资生经》曰:百会“主心力,忘前失后”。《玉龙歌》云:“中风不语最难医…更向百会明补泄,即时苏醒免灾危”。百会穴位于头顶部正中线上,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当神庭与脑户(枕外隆凸上缘)连线之中点处,有振奋阳气、升阳开窍、生髓醒脑、益心调神、温经等功效,其祛风升阳作用最强,为醒脑开窍要穴。针刺百会穴能振奋督脉阳气,使阳气上达清窍而开窍调神,从而治疗脑卒中[17]。

风府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是督脉、阳维脉、足太阳之会穴,三经皆主阳,和风邪有关。此穴是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到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成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是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得名风府,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风府不仅祛外风,还可用于肝风内动、上扰神明之证。现代医学证实,针刺风府、哑门穴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体内动态平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中风失语患者的康复[18]。电针风府、百会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同时提高海马区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神经可塑性[19]。

神庭穴为督脉、阳明、足太阳之会,位于头前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是督脉经气由上星穴(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流出以后下行流聚于此。神庭宁神醒脑,降逆平喘,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人的智慧、精神等从大脑生发,而神庭正处于最中心之处,古人云:“神者,智之渊也。”由于神庭穴主要作用于调控神经系统,所以对神智方面的疾病,非神庭莫能治[20]。陈浩等[21]研究表明,艾灸神庭、百会,无论是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

近年来,关于艾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不仅涉及临床,同时也有对其机理的深入探讨。尽管艾灸在防治护理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灸法和用药一样,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方可见效。目前临床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对艾灸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且很难依中医辨证论治的观念进行个体化的选穴和治疗量的选择,同时由于脑损伤过程的复杂性,检测指标易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使测量结果不稳定,个体差异性较大,导致研究的可信度下降,影响了艾灸在脑血管疾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此外,与口服药物和语言康复训练等相比,艾灸督脉穴见效慢,疗程长,因此并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但艾灸督脉穴属非侵入性中医护理操作,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患者可在家中进行治疗护理,艾灸疗法在社区群众中有较高的依从性,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1]卢勤妹.吴旭教授通督温阳法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6-17.

[2]杨晓琳.浅谈督灸的保健作用[J].山西中医,2011,27(1):60-61.

[3]韦羡萍,姚宝农,李仕光,等.艾灸百会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18-122.

[4]李莉,王苏娜,易荣,等.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9):51-52.

[5]邵淑娟.脑卒中失语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J].四川中医,2010,28(2):42-44.

[6] 陈芳,王晓明,詹成,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2,6(5):246-251.

[7]韩雪梅,夏宝林,李科全.针刺调节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16-117.

[8] 马惠敏,白晓东,王淑友,等.电针和艾灸对局部组织温度及血流影响的联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8):558-562.

[9]李丽娜,于敬达,曹建华.艾灸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3):237-238.

[10]宋少军,李学玉,韩秀华,等.灸关元、大椎改善阳虚证血液流变指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641-1642.

[11]王爱琴,常静玲.脑卒中后失语的语言功能中西医评价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9):2899-2902.

[12]张峰.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13]房位昊,韩宁.从调督脉论治脑卒中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8):535-536.

[14]程南方,谭峰.中风病“肾-肝-脑”轴及针刺督脉治疗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8):1824-1826.

[15]张捷,李蕾,韦玲,等.“通督调神”学术思想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9):5-6.

[16]许焕芳.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 (1):6-9.

[17]李佩芳,刘霞,王颖,等.刺督调神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12-215.

[18]封丽华,王河宝.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失语60例[J].江西中医药,2015,46(10):57-58.

[19]唐晓敏,秦正玉,何宗宝,等.电针百会、风府穴对脑I/R损伤大鼠海马区CPG15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2):1482-1484.

[20]冯晓东,吴明莉.督灸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0):960-962.

[21]陈浩,王频,杨骏,等.艾灸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及脑脊液中神经肽类物质水平的影响[J].世界针灸杂志,2011,30(2):1-5.

R248.9

B

1000-338X(2016)03-0067-02

2015-11-24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重点学科专项资助课题(X2014065-学科)

郑丽维(1964—),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督脉艾灸缺血性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婆婆迷上了艾灸
最方便的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