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与宿命漫游

2016-12-17 19:31唐春燕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行走道路

唐春燕

摘 要:《鲜血梅花》与《过客》主题的一个共通性在于:荒诞。走向坟的荒野过客和看似复仇成功的阮海阔。一个是积极的反抗者,一个是消极的待命者。荒诞结局的背后,一个是“向死而生”,一个是“向生而死”。本文通过人与路、人与绝望、人与结局三个角度对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度剖析。

关键词:道路;行走;绝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过客》与《鲜血梅花》,前者是杂文,后者属小说。过客虽有人的模样,却不知自己的姓名、来处;虽知前面是坟,却不惮前行。阮海阔没有手刃杀父仇人但仇人已死,看似漫无目的却在暗中接近;同样有荒诞的主题表达,过客是无可为而为之的清醒反抗者,阮海阔却是无能为力的命运屈从者。

一、人与路

“过客”常被定位为悲剧性的存在,他从还能记得的时候就在走,不记得自己本来叫什么,也不知道要走向哪里。“走”,已经成了他的生命状态,成了比休息还要适意的事情。然而,这一切在老翁道出前方竟是坟时,仿佛会瞬间崩塌。原以为他会听从老翁的劝告,折回去或停下不走,但他没有。他拒绝回转,回到那个“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1]的令他憎恶的地方。“走”与“死”构成了荒诞的、好似无法扭转的结局。

海德格尔有言:“生命无非是趋向死亡的存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种走向坟的必死性,恰恰构成了过客生存状态的根本性因素[2]。“只有不断被行走的路才是活生生的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3],“在路上”才是过客生命存在的唯一方式。较之老翁的不再走和女孩的尚未走,过客的“走”恰是有意义的。过客于路是主动的,是开创者,是拓荒人。正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4]所言,并不是脚下已经有路才去走,而是走出了一条不曾有人走的路。

相比之下,阮海阔的“走”相对于路是被动的,存在的唯一意义便是复仇。一般来说复仇者有明确的路径和计划,而他的复仇却成了“随意的漫游”。他所见到的重复的河流、村庄和十字路口,都给他的走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他像是飘在大地上的风一样,随意地往前行走”[5],阮海阔的走是由脚下的路指引的,他走不出一条开创的路。更荒唐的是,他连六七年行走的唯一意义都被剥夺:最终在得知杀父仇人是刘天和李东之时,却发现他们已经被胭脂女和黑针大侠杀死了。

二、人与绝望

过客不停行走是为了反抗绝望,相较于身后令他绝望的名目、地主、驱逐和牢笼,即使在知道前方是坟之后,他也不愿停下。他的生命轨迹像是一条直线,带着一份绝不回头的坚定。鲁迅先生曾对《过客》的主旨作概括:“《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那样,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因着有希望而去战斗,这是很多人能做到的;而对着绝望而去反抗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过客”这一形象也常被解读为鲁迅先生个人的生命写照或者说是信念、理想寄托。许广平曾在信中,谈到她对鲁迅人生态度的理解:“虽则先生自己所感觉的是黑暗居多,而对于青年,却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自己也仍以悲观作不悲观,以无可为为可为,向前走去。”尽管《过客》传达出一种“向坟的必死性”,但是荒诞的背后却有深层的意蕴:人必须以自己的生命力量承担起存在的责任,强调孤独个体的“绝望的抗战”。这便是鲁迅先生想以自身的孤独的反抗,给后面的青年“过客”加以示范作用,使他们在黑暗与虚无中不惮于前行。

阮海阔的生命轨迹更像是一个圆,他绕了六七年的路最后好似又回到了原点。命运在不经意的背离之后归向最后的终点,一切看似没有关系的人物却成了指向终点的因和果。这个终点不妨理解为出发的原点,尽管有着很长的路程,却没有实质性的前进。他开始于漫无目的,一切行走虽在表面上看来是随意的,但却有种冥冥之中的不由自主,好像所有的路径都是设定好的。他的行走,并不是对绝望的反抗,而像是一枚棋盘上的棋子,被命运的手指推来推去,慢慢走向绝望。

三、人与结局

过客之于道路,之于绝望,始终是主动的姿态,阮海阔则恰恰相反。从结局来看,过客的前方是坟,死路一条;阮海阔的杀父仇人被杀,倒像很圆满。但细想来,“死”无非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而在走向死的过程中,你所代表的个体意义才是更加值得衡量的。过客的不停行走正是个体意义的存在方式,而阮海阔的行走在结局指向命运的终点时却显得毫无价值。“人命在天”与“事在人为”这一对“人命”关系,不妨可以用来指代两位主人公。显然,阮海阔是“人命在天”最终“向生而死”的消极待命者,过客则是相信“事在人为”从而“向死而生”的积极反抗者。从这个层面上看来,表面的事实结局并不能代替个体生命意义的表达。

行者虽终于坟,却有无疆的视野;漫游虽结于愿,却逃不过宿命的掌控。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张闳.黑暗中的声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4]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余华.鲜血梅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行走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精致策划 精美呈现
行走之思
管道机器人专利技术综述
偶像来了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性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