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

2016-12-17 21:10梁静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社区居民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梁静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但我国当前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十分薄弱,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谐社会;环境资源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一)关于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概况

我国公民目前还不具备很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具体表现在:首先,对于生态价值的认识有误区存在,一些公民没有意识到)需要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对于自己的行为,很少会放在生态保护、生态均衡的视角加以反省,对待生态环境时抱有一种人类独尊的想法,使自然资源遭到浪费;其次,缺乏生态责任意识,在生态责任方面,国家并未出台相关的调控机制,也未就生态责任问题对公民提出明确要求,导致部分公民根本不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再者,未能以实践的方式将生态道德意识向自我规范意识内化,欠缺生态审美方面的意识。[1]对于生态环境,一些公民对于什么是美,缺乏欣赏能力。

(二)造成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原因

1.的高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和谐

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的成功转型,中国社会努力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分化程度加大,与此同时社会也付出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代价,其中公民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尤为突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淡化了公民原本应当具备的时代责任感,其约束力日渐式微,大众娱乐逐渐取代了道德教育,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2]

2.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因为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公民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该现象的出现,极大的扼杀了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致使部分素质较高的公民也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置若罔闻。这一问题的出现极大的遏制了公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

3.社会评价标准对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影响

面对该类问题,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对于眼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表现出置之不理的态度,作为旁观者而意识不到自己就是当事人,社会公共生活和人际关系麻木冷漠,更加助长了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盲目从众并由此产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冷漠可能会传播蔓延出去形成群体性冷漠,所以说,社会风气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冷漠心理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三)解决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

首先,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首要问题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的宣传教育力度。[3]对于经济领域的落后现象我们一直都存在比较重的忧患意识,却忽略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落后问题,未能充分认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而威胁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需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能够“平起平坐”,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生态文明的理念,促进绿色消费,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2.完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历史工程,除了有道德约束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1)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快速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把生态文明纳入依法治理轨道,运用法律手段来治理生态环境。逐步建立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4]

(2)要抓紧制定和修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制定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简历健全地方生态监管制度,建立公正、合理、有序的执法机制。

(3)要加大执法程度,提高执法效率,实行重大环境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坚决改变破坏环境的现象。

3.将法律、道德、生态文明有机结合

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冷漠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除了道德层面的问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生态文明意识的欠缺,是当前社会文明层次的一种反应。为使公民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的问题得到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使道德法律化,使基本的道德要求在立法过程中尽可能加以还原和体现,使法律尽可能契合公民朴素的道德观,使全社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认可法律;其次,法律道德化,要使依靠法律做出的处理或裁判能够契合社会道德,或者通过实施法律,唤醒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生态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再者,使道德、法律、生态文明三者相结合,使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管理或社会控制的过程中能够共同发挥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二者能够相得益彰,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论生态文明观》,烟台大学学报,张琳(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2]《生态文明论》,刘湘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9-11-19(03).

[4]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

猜你喜欢
社区居民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浅析提升石化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相关策略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