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绵城市的实践研究探索孝义市“小海绵”建设模式

2016-12-19 02:14
山西建筑 2016年32期
关键词:孝义孝义市海绵

辛 燕 云

(孝义城乡规划管理局,山西 孝义 032300)



从海绵城市的实践研究探索孝义市“小海绵”建设模式

辛 燕 云

(孝义城乡规划管理局,山西 孝义 032300)

论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发展背景,从基础设施、住宅区、公园绿地等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点,并结合孝义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该市进行“小海绵”建设的建议,有助于提升地下水量,预防季节性与区域性缺水问题的发生。

海绵城市,基础设施,雨水,地下水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1]。

孝义市中心城区经过数年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等问题,其中城市水问题表现比较突出。一方面,由于孝义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及设施建设滞后,可调蓄超标雨水的绿地缺乏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中心城区在遭遇暴雨、大雨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降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人工蓄水设施又不足,导致大量雨水白白流走。海绵城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海绵城市的发展

海绵城市又称低影响开发设计,简称LID即Low Impact Design,旨在城市建设中,采用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实现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城市不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雾霾,热岛效应,旱涝等。粗放式的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原有的水文条件,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紊乱。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不要打破自然系统;要顺应自然,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随后,住建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年2月11日《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中央对城市生态与保护已经高度重视,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水管理方式。目前国外对海绵城市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见表1),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与美国的绿色基础建设理念基本一致。

表1 海绵城市在国外的广泛应用

2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

仇保兴博士在《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2]一文中指出实现海绵城市(LID)有三项基本途径:1)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的设计与改造;3)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这三点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大的方针与导向,在建设“小海绵”城市过程中,应以点带面,从区域建设用地或者示范性居住区开始推进,从当地情况出发,探索具体实施模式。

2.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指绿色基础设施(见图1),良好的基础设施会使整个城市进入良性循环,不仅可以解决内涝现象,而且会有效的将雨水存留在城市中。此外,基础设施也包含将城市污水再利用,形成湿地景观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推进绿色基础设施的方式主要有建造雨水花园、生态草沟、人工湿地,采用透水铺装以及建立砂滤系统等。主要目的是使雨水进入自循环系统,城市的道路、景观、建筑均可以吸收与储存雨水,降低城市径流量与雨水污染物,进而美化城市环境,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2.2 住宅区

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日常生活之所,同时,住区也是城市建设“小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

目前,我国广泛推行的绿色建筑是“海绵城市”的重要举措,常用的手段有绿色屋顶、透水地面等。在住区内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使屋面、地面的雨水聚集起来用于景观以及生活中,再汇入市政管网(见图2),这样不仅可以控制降雨径流,而且可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2.3 公园绿地

城市绿地、广场、公园等城市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中具有活力的场所,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也有着巨大作用。公园绿地不仅具有充足的空间对雨水进行有组织的汇总与转输,而且在实施操作方面也有大的潜力。利用公园绿地自身的蓄水功能与竖向调整来构建完整的LID设施系统,并与周边区域衔接,控制雨水径流,提高区域的“小海绵”效应。

2.4 其他

在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雨水利用与中水回收等可实施性高,推广可能性大的策略,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积极探索更多方式来满足低成本高回报的建设方式,因地制宜,创造各地区特色的“小海绵”建设模式。

3 对孝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3.1 孝义市现状

孝义市近年来极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建设。为了响应国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也不断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加强节能降耗,着力建设绿色家园。

孝义市境内的地表水多为河水,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其中市内主要河流为孝河,平均地面水径流量为3 491.2万m3。

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区域为住区与城市广场,由于孝义境内地下水补给完全依靠自然降水的渗入,所以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有效提升地下水量,预防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等问题。

3.2 建议与要求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孝义市的“小海绵”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结合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同时借鉴美英澳等国的经验,广泛建立基础绿色设施。尽可能采用透水地面与绿色屋顶,在道路建设等过程中结合绿色城市管道,以促进海绵城市的完善与发展。

2)发挥政府与建设有关部门的控管作用,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一套综合性体系,需要各个部门与专业密切配合。孝义市应将当地的水网设施和水资源配置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逐步提升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3)适当推行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在建设“小海绵”城市过程中,要不断探索,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对城市进行管理,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中提高要求,结合有效可行的蓄水节能方案进行调控,避免不切实际的措施。对当地情况进行适时的总结与讨论,并进行持续的监控,以便可以更加精确的进行把控。

4)在管理上,需与其他城市进行互动学习,避免固步自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J].建设科技,2015(1):10.

[2] 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Inquiry on “small sponge” construction mode of Xiaoyi city from the aspect of sponge city practice research

Xin Yanyun

(XiaoyiAdministrationBureauofUrban-RuralPlanning,Xiaoyi032300,China)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sponge city,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fundamental facilities, residential region and green park land, the paper analyzes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points.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Xiaoyi city, it puts forward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which will be good for improving groundwater volume and preventing seasonal and regional water shortage problems as well.

sponge city, fundamental facilities, rainwater, groundwater

1009-6825(2016)32-0014-03

2016-09-08

辛燕云(1971- ),女,工程师

TU984

A

猜你喜欢
孝义孝义市海绵
捡玉米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孝义与仇杀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孝义:积极防治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
年产50万吨生物有机菌肥项目在孝义开工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Reading?Ability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