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2016-12-19 20:43乔芸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6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乔芸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经多年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了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文学能力的方法,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03-02

前言:

为了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认识,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能力,本文分析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要性,并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中以教师和教学大纲为中心,教学方法也多以讲授知识为主,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听得多忘得也多,很少有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兴趣进而主动阅读,长期下来养成了汉语言专业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对教材大纲一味顺从的现象,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写作与理解能力也受到限制,使该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得不到巩固,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单纯讲述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中缺乏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受到阻碍,因此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效率。

其次,目前在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也是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缺乏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以讲授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学生单纯地记笔记,对重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与理解,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汉语言文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汉语言文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要通过汉语言文学学习提高写作与理解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盲目地使用传统讲授的方式授课,在课堂中学生缺少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写作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今后将汉语言文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失去了现实意义[1-2]。

再次,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生活现实情境,进而阻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语言的学习与表达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束缚在课堂中,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感受不到汉语言文学的语言色彩和文学艺术,使汉语言文学教学陷入困境。

最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汉语言文学形式的喜好也不同,有些学生喜好文学作品欣赏,有些学生喜欢文史知识,这些不同类型的汉语言文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偏热现象,如果教学内容涉及自己喜欢的内容,学生就兴致盎然地学习,如果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就被动消极地接受,与此同时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汉语言文学,使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要性

首先,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改革,使我国汉语言文学在高校的发扬与继承得到了进一步推广,汉语言文学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学大纲为中心,使学生失去了课堂主体地位,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仅作为教学课堂的辅助者,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对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结合生活实践,学生掌握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造实践中得到锻炼,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

再次,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分析,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更广泛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知识的认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美学概论、影视概论等课程,这些丰富的汉语言文学课程通过对古往今来汉语言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与学习,还对中外文学进行比较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我国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1.研讨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高校汉语言专业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高校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互动能力,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进而达成高效汉语言教学的目的。但是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在使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达到研讨式教学的初衷,究其根源在于教师没有抓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探讨教学内容深度不够没有达到研讨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要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研讨式教学法应当从以下几个发面入手:首先教师在设立研讨问题时应当抓住文章的主旨,通过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度挖掘作为课堂探讨立意,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研讨[3]。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讨时不应局限于教学范围,应当从作者的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出发,结合作升到者的相关作品,将教学研讨提升到较高层面的语言文学中。最后,在研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倾听,肯定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切实将自己定位成研讨的参与者,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研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研讨与思维能力。

2.课外实践教学法,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应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加强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有将汉语言文学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将在汉语言教学内容中学到的知识完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4]。只有将汉语言文学教学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以灵活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是教学课程的关键环节,科学、灵活的评价方式是促使评价发挥其最佳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注重对教学采用科学、灵活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通常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时间往往花费在对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的评价中,将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这种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5]。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一些鉴赏性的文章,要将课堂中学生对文章鉴赏的程度和对文章的把握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对一些提高写作水平的文章,教师应将学生是否将其中的教学重点做了笔记、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等作为评价标准,针对一些开放性较强的文章教学时,应当将学生的理解深度以及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作为评价标准。只有采用科学、灵活、公平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将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不断地发扬广大,同时还有很多的汉语言文学人才被引进其他国家教授汉语言文学知识,将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推向国际,使更多的外国人学习和认识中国的汉语言文学,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才能真正地了解与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真正意义和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章芳,何世龙.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困局及原因分析——以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3]章淑华.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以新余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02).

[4]程超凡.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创新能力的对策[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01).

[5]秦廷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J].青年文学家,2015,(33).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改革之路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