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低效对策研究

2016-12-20 03:32孟向丽蒋林宏刘常清
特种油气藏 2016年3期
关键词:处理剂酸液渤海

孙 林,孟向丽,蒋林宏,刘常清,张 宁

(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



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低效对策研究

孙 林1,孟向丽1,蒋林宏2,刘常清3,张 宁3

(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

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低效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对策:海上油田日注水量较大,在注入水水质相同的情况下,储层伤害更为严重,因此,建立了更加严格的注入水水质标准;加入有机处理剂前置段塞,加强有机解堵,并防止原油与酸液反应形成酸渣;在原有酸液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强酸化洗油处理;采用多元复合酸体系解决渤海油田无机垢、注水污油、微粒运移、泥质堵塞等综合伤害问题;在不改变现有注水流程情况下,使用注水井在线酸化工艺,克服平台作业空间小的问题,同时提高酸化处理规模。综合对策经过现场应用,日注水量和视吸水指数较以往酸化提高了1.1~2.0倍,酸化有效期延长了50%以上。该技术对国内外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注水井;酸化;多元复合酸;在线酸化;渤海油田

0 引 言

渤海油田主要包括蓬莱19-3、绥中36-1、秦皇岛32-6等数个亿吨级大油田,油田多为中高孔、中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渤海已开发的油田中,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占80%左右[1-2]。从20世纪80年代起,海上油田开始规模实施酸化技术[3-7],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增产增注效果。但目前渤海油田注水井面临酸化低效的问题,平均有效期为3~4个月,部分井甚至不到1个月,造成平台施工作业量增加,作业成本攀升。为解决该问题,针对注水水质、注采强度、酸化规模等渤海油田酸化低效原因,提出了改善注水水质、加强有机解堵及酸化洗油处理、酸液体系升级和注水井在线酸化工艺等对策,以提高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效果。

1 注水井酸化低效原因

1.1 注水水质因素

渤海油田多采用油田生产污水和水源井水混合注入方式,但水质长期不达标,含有大量悬浮固体和油污,容易产生铁氧化物、碳酸盐等无机垢伤害和残余油污染,可引起储层渗透率显著降低,注水压力上升[8]。

1.2 注采强度因素

强注强采是海上油田的普遍生产方式,为弥补地层亏空,平均单井日注水量为400 m3/d以上[9]。强注强采,特别是在注入水长期冲刷和反复酸化溶蚀下,易导致微粒运移及出砂现象,造成注水压力快速升高。

1.3 酸化规模因素

目前海上油田受平台空间限制,主体酸液用量多为20~60 m3,酸化半径多为1 m左右,仅可解决近井筒周围的部分储层伤害,而堵塞还会不断累积,因此,渤海油田酸化有效期越来越短。

1.4 其他因素

储层方面,渤海油田储层胶结疏松,生产过程中极易造成微粒运移伤害和泥质堵塞伤害。其次,渤海油田注水井多为油井转注井,注水层位存在一定的残余油,且地层原油黏度较高,有机质含量高,部分油田还存在酸值含量高[10]的特点,容易形成乳化堵塞。

2 注水井酸化低效对策

2.1 改善注水水质

海上油田的日注水量是陆地油田的十余倍至几十倍,堵塞沉积量和污染带半径相应也更大。因此,考虑到日注水规模,针对不同渗透率地层建立了更为严格的注水水质指标(表1)。

2.2 加强有机解堵

针对储层有机堵塞,同时为防止原油与酸液反应形成酸渣,一般采取增加有机处理剂前置段塞的措施。但常规有机处理剂主要以油相为主,由于油水密度差异,存在有机处理剂难以注入的问题。

表1 海上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

渤海油田有机处理剂前置段塞的主剂采用ZG有机处理剂,其成分以聚氧乙烯脂肪胺复合烃和BoLa表面活性剂为主,由于含有1个疏水链连接2个亲水基团构成的两亲化合物,所以处理剂除了能溶解原油以外,还可以任意比例分散于注入水中,解决常规有机处理剂难以注入的问题。

如表2所示(65 ℃、2 h水浴实验结果),ZG有机处理剂具有较好的解除有机垢作用,与注入水的配伍性也较好。

表2 ZG有机处理剂性能指标

2.3 加强酸化洗油处理

针对储层残余油伤害,在酸液体系中增加表面活性剂。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为FT-01氟碳表面活性剂,其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性能,采用悬滴法测定0.10%FT-01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为14.85 mN/m。具有较好的洗油作用,针对N80挂片上以及200目筛网中黏附的现场稠油,经过常温10 min的洗油,便可达到95%以上的洗油效果。与酸液配伍性好,0.20% FT-01活性酸液表面张力为12.77 mN/m,按现场活性酸与水的常用比例1∶2配制的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0.19 mN/m,低于常用酸液表面张力值(大于27.00 mN/m)。

2.4 多元化酸液体系

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存在无机垢、注水污油、微粒运移、泥质堵塞等诸多伤害问题,且酸化规模受平台空间限制的问题,研发了HX-01多元活性酸体系。

HX-01活性酸体系采用多元化成分,包含盐酸、氟膨酸、三元有机酸和六元有机酸等主剂。成分中的盐酸可清洗钙质;氟膨酸为缓速酸,可溶蚀黏土和长石,具有黏合疏松砂岩的作用;三元有机酸和六元有机酸可快速螯合Ca2+,有效防止与地层中碳酸盐矿物和注入水产生CaF2二次沉淀。

该组成特点可以减少常用砂岩酸化体系中前置段塞或后置段塞(以盐酸为主)的使用量,并使用浓缩液设计,现场采用平台注入水配制或者与注入水混注,降低了常规配液用水所占的酸罐体积,节省了平台空间。以30 m3活性酸使用量为例,可达到以往90~150 m3的总酸液的处理规模。HX-01活性酸水溶液各项性能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HX-01活性酸液水溶液性能指标

2.5 注水井在线酸化工艺

为了配合多元化酸液的使用,克服平台作业空间小的限制,同时提高酸化处理规模,采用注水井在线酸化工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在采油树清蜡阀门上单独连接在线酸化流程,包括高压管线、酸化泵、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酸化泵注压力和排量数据)、低压管线和35 m3酸化罐。HX-01活性酸和注入水按一定比例在酸化罐中进行混合,利用酸化泵增压后和注入水一起混注,其中注入水替代了以往的配液水。该酸化流程与以往流程相比,简化了酸化作业设备,同时扩大了酸化处理规模,缩短恢复注水时间,降低了因开关注水井产生的压力激动影响。

图1 渤海油田在线酸化流程

3 应用效果

多元复合酸体系于2015年8月在B油田13井和S油田15井进行了试验应用,效果优良。日注水量和视吸水指数较往次酸化提高1.1~2.0倍,酸化有效期延长50%以上。

以B油田13井为例。该井射开油层的斜深为2 626.3~2 651.0 m,有效射孔厚度为20.4 m,孔隙度为21.2%~26.3%,渗透率为25.2×10-3~289.9×10-3μm2,泥质含量为16.2%~31.1%。该井存在注水无机垢和污油伤害、有机质堵塞及泥质堵塞问题,曾进行过2次酸化,但酸化有效期都较短,仅为36~39 d。该井第3次酸化采用了多元复合酸体系,首先泵注20 m3的ZG有机处理剂段塞,泵注排量从0.24 m3/min提高至0.32 m3/min,泵注压力从11.7 MPa降至10.3 MPa,近井地层渗流环境明显改善。然后按照酸液和注入水1∶1的混注比例,在线泵注28 m3的HX-01活性酸液,注入压力为10.3 MPa,泵注排量从0.32 m3/min提高至0.64 m3/min,施工效果显著。第3次酸化相对前2次酸化的有效期延长了172%以上,酸化后日注入量提高1.35倍以上,视吸水指数提高1.66倍(相对第2次酸化),3次酸化效果对比如表4所示。

表4 B油田13井酸化效果对比(截至2015年12月9日)

4 结 论

(1) 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面临酸化低效等问题,目前平均有效期为3~4个月左右,部分井甚至不到1个月。

(2) 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低效原因主要包括:注入水水质差;注采强度过大,使储层变得疏松,极易出砂;酸化规模小,无法解决远井地层伤害;储层物性影响及转注措施影响。

(3) 针对渤海油田酸化低效问题,提出了综合对策,包括改善注入水水质、加强有机解堵及酸化洗油处理、酸液体系升级和注水井在线酸化工艺。综合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酸化后日注水量和视吸水指数较往次酸化提高了1.1~2.0倍,酸化有效期延长50%以上。

[1] 李斌,黄焕阁,邓建明,等. 简易防砂完井技术在渤海稠油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7,29(3):25-28.

[2] 李瑜.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33 (1):54-57.

[3] 刘晓光.渤海油田酸化工艺技术[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5,7(4):50-56.

[4] 李志强,胡永全,赵金洲,等.海上水平井同井不同压裂裂缝注采模拟[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5):87-91.

[5] 李雪,卢祥国,周彦霞,等. 渤海NB35-2油田“调驱+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34 (2):130-134.

[6] 王大威,张健,吕鑫,等.双子表面活性剂对海上S油田稠油降黏性能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4):109-113.

[7] 王敏,陈民锋,刘广为,等.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海上油田水驱效果评价关键指标[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2):112-116.

[8] 陈华兴,刘义刚,唐洪明,等.绥中36-1油田注入井欠注原因及治理建议[J].特种油气藏,2011,18(3):129-131.

[9] 易飞,赵秀娟,刘文辉,等.渤海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4,26(5):53-56.

[10] 孙亮,郑明光,张继锋,等.蓬莱19-3 原油的环烷酸腐蚀研究[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2,29(6):8-10.

编辑 孟凡勤

20151109;改回日期:2016031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海上油田化学驱配套技术”(2011ZX05024-004-09)

孙林(1983-),男,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从事海上油气田酸化压裂工作。

10.3969/j.issn.1006-6535.2016.03.035

TE357.46

A

1006-6535(2016)03-0144-04

猜你喜欢
处理剂酸液渤海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渤海大学剪纸作品选登
渤海油田注水井多效复合酸解堵技术应用研究
高效润滑钻井液在大位移井钻井中的研究及应用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苏里格气田东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用单剂稠化酸
我国种子处理剂登记概况及常见问题
考虑多重滤失效应的前置液酸压有效缝长模拟
4种土壤处理剂对日光温室蚯蚓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