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筑“食安中国”—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综述

2016-12-20 09:15文图王晓冬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6年11期
关键词:食品药品食品工作

文图 | 特约记者 王晓冬

10月21日,参加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下简称“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的与会代表,来到成都市顺点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公司相关负责人徐晓晨讲解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里作为电商平台,解决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可追溯问题,这同时也成为学校招生广告的内容之一。许多学校告诉家长,我们学校食堂是从顺点科技公司的‘源本生鲜’平台进货的,孩子来我们学校尽管放心。”与会代表会心地笑了,成都市的“双安双创”工作已经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2014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在全国开展“双安双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贡献,也正是开展“双安双创”的目标。从最初4个试点省份、15个城市,到目前31个省(区、市)的67个城市,“双安双创”覆盖了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成都市顺点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为参加全国“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的代表讲解公司在“双安双创”活动中做的工作。

强化属地责任纳入为民办实事

北京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作为第一民生,连续12年列入为民办的重要实事之一,这样的城市并不多见。市委书记郭金龙、前市长王安顺多次赴基层监管一线调研食品安全工作,并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研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食品安全监管属地责任管理办法、无照无证餐饮单位综合整治、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等重点工作。

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北京市强化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属地责任管理办法》,明确了各区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统一领导、纳入规划、预算保障、监测抽检、应急处置等18项责任和责任追究措施。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各区政府与各街乡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对个别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下发了督查通知单,并依法进行了行政约谈。在创建工作中,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完善统一权威的市、区、街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监管能力。

第一个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以及12年的民生“接力棒”,也成就了北京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6年调查显示,首都居民对本市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7%。从北京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开展以来的统计数字也可以“管中窥豹”:全市65大类食品安全总体合格率达到97.5%以上,其中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猪肉、蔬菜、豆制品等6类重点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8.4%以上。

同样作为特大城市的直辖市上海,则通过明确组织架构、党政同责部署全市创建工作。2015年10月,上海市政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全市动员部署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当年3月2日,市长杨雄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毕井泉在京签署《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战略合作协议》。当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专程到市食药安办调研,听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进展情况汇报,强调要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努力构建上海“舌尖上的安全”体系,全面推进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上海市在制定创建方案时,注重推进食品安全“三级联创”。制定了上海市创建工作方案及实施意见,设置8大类41项考评指标及4个否决项的创建标准,明确以连续5年的“上海市食品安全示范街镇”创建为基础,以争创“上海市食品安全城区”为载体,通过“三级联创”模式推进全市整体创建。全市16个区全部申报和启动创建“上海市食品安全城区”。目前,正根据国家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深化完善本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行动方案》,拟列入2017年市委重点工作。

刚刚经历G20峰会大考的浙江省杭州市,则把创建工作作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建设“美丽杭州”的重要机遇,写入“十三五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推进。杭州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党政同责”顶层保障机制,明确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食品安全纳入综合考评和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对区县(市)政府、考评相关部门每月通报食品安全专项考核结果,以责任书为目标,切实落实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

落实“四有两责”夯实创建基础

在开展创建活动过程中,各地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有责任、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的属地管理责任,夯实创建基础。以“四有两责”为抓手,确保创建各项任务落地生根。记者从国务院食安办获悉,与创建前相比,试点城市现场检查量增加28%,检验样本量增加21%,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增加16%,检查合格率递增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福建省厦门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发力,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2016年,厦门市财政部门安排食品安全工作经费9186万元,比2015年增长25.4%,主要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机构建设等方面。厦门市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第一项,大幅提升食品安全抽检范围和频度,达到每千人4.7份,是2015年抽检量的三倍。

广东省深圳市明确辖区政府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出台《深圳市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方案》,明确落实食品安全“四有两责”措施,做到基层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和检验职责。如今,在各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食品安全指标权重达3%,新增地方政府负总责考核项目。食品抽检责任也得到有效落实,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覆盖率2015年为6.17批次/千人(共计9.6万多批次),到2017年将提升到9批次/千人。在经费和装备方面也得到有力保障,重大民生工程至2020年将累计投入24亿元;2016年,食品安全监管经费预算同比增长20.18%。

上海市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80%的执法人员下沉基层。制定了《关于上海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率先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培养,目前已完成第一批308名新招录公务员食品药品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江苏省南京市在创建活动中,努力构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着力补齐技术力量薄弱的短板。市政府印发《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形成以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为市级检验骨干核心,以其他市级检验机构、第三方检验机构为补充的市级检测团队。目前,全市共完成分局快检室试点建设23家,每家每月开展快检筛查约1000份。已建成区域性快检实验室5家,完成快检约3.3万批次。同时,制定规范,统一全市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检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山东省威海市推广基层监管机构“十五个一”标准和“5+1”的人员配备模式,全市74个基层监管所全部达到“执法+快检”车辆、快速检测箱、执法记录仪等“十五个一”标准,全部配齐至少5名执法人员、1名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的检测人员。

广东省广州市在过去3年投入11亿元打造“食得放心”城市的基础上,今年全市投入食品安全工作经费超过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3.7%,其中市财政追加安排6674.7万元作为市级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并给每个区专门安排了200万元创建工作补助经费。

山东省济南市设立基层建设及创建奖补经费,今年增至224万元,增幅达115%。2015年以来用于食用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和食品的检验检测经费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和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达5500多万元。

江苏省南京市在2015年安排市级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经费预算超1亿元。2016年,市、区共安排检测经费5000余万元,其中市级从800万元增加至2000万元;区级从无到有增加至3000余万元。市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资金也从创立起的800万元提高至目前的2000万元,其中创建经费800万元。

天津市西青区则本着工作中“哪里有资金缺口,财政就优先支持哪里”的原则,足额拨付、不打折扣。2016年,共安排食品安全工作经费1035万元,同比增加290%。东北地区也在不断加大创建工作财政投入。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市财政实际投入食品安全执法办案、检验能力建设等专项资金1671.2万元;2015年投入6060.7万元;2016年上半年投入8729.9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厉打击犯罪提升监管能力

“双安双创”工作中,各地针对网络食品交易、食品安全追溯等问题,出台地方管理办法,创新监管手段,并联手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在创建中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网络订餐服务必须网上“亮身份”、个人通过网络经营自产食用农产品必须通过第三方平台经营等。与此同时,针对网络食品交易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共查办涉网食品安全案件近30起。2016年8月,针对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利用网络订餐平台开展无证经营的行为,依法开出了325万元的全国网监案件最大罚单。

浙江省杭州市在“2015年中国‘电商百佳城市’排行榜”中位居榜首,电子商务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62.4亿元,“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1.5倍。随着电商市场的发展,市场秩序日渐规范,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检查网站(网店)10599个,责令整改网站310个(次),下架商品8563件(批次),办理网络案件265件,移送公安机关5件。实现线上生鲜(包括乳制品、干货、果蔬、水产品等食品)购买渠道满意度高出线下7%。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名城水产品批发市场投入300余万元,建成全国首家电子化可追溯水产品交易平台。仓山区新西营里市场试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收录商户信息、合同信息、台账信息、索票索证信息等1万余条。闽侯县南通蔬菜批发市场建设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智能交易体系,通过使用统一的便携式交易智能终端实现无现金智能交易,辖区监管部门可通过终端后台实现对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监管。

陕西省韩城市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对小作坊实行园区化管理,试行“原料集中采购、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出厂产品随机抽检”的管理模式,彻底破解了小作坊生产环境差、生产过程不规范、日常监管难度大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小作坊食品安全问题。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设立快检室,对进场农产品进行快检,快检结果向消费者公开。

今年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开展9项攻坚行动,取缔239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黑窝点”,立案查处799件,涉案金额共计392.9624万元。为了使“两法”衔接更加紧密,法院系统抽调优秀法官组成专项合议庭,专项审理食品安全案件。截至8月底,全市共侦办食品刑事案件90起,抓获嫌疑人员77人,打掉团伙15个,捣毁黑窝点18处。市、县两级法院共受理食品安全案件22起,审结14起。

河北省唐山市坚持把问题导向贯穿于食品安全工作全过程,自觉聚焦难点盲点,解决实际问题。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唐山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情报信息联席会商机制》《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强化了部门间双向及多向的衔接互动。结合世界园艺博览会、中东欧领导人峰会、抗震40周年纪念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统筹运用发现问题的各种途径,针对“农兽药残留”、“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清真食品、外卖食品、区域特色食品,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监管难点盲点,深入开展“清死角、打窝点”、农村食品安全“扫雷”、“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对食品监管死角盲区进行全面清理。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办行政案件1229起,结案1037起,罚没款964.57万元;查办食品药品刑事案件71起,打掉窝点5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2人,涉案货值3406.99万元。

吉林省长春市抓住热点敏感问题和治理重点,坚持零容忍、下重拳,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大型企业开展“审计式”监管,着力挖掘隐性问题,消除风险隐患。突出开展飞行检查,制定了食品安全飞行检查办法,强化靶向治理,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将结果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以问题为导向,深揭行业“潜规则”,集中开展3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严打重处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与公检法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成立食品犯罪侦查支队和大队,对食品安全案件及时移送、快速查处。2015年共立案查处食品犯罪案件2496件,今年上半年立案查处818件。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食药监管、农业、公安等部门协作联动和风险交流机制运行顺畅。公安机关“食药警察”进驻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违法案件查办同比增长232%。

加强社会共治营造创建氛围

创建工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共治,做好宣传工作,提升群众食品安全认知水平,让群众有获得感、满意度,是检验创建工作是否落地的试金石。

河北省石家庄市探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大学合作建立专业化科普队伍的宣传新模式。与3所驻石高校合作,遴选食药专业优秀大学生150名,成立3个大学生食药安全科普宣讲团,进企业、社区、校园开展宣传20次,既发挥了学生的专业特长,又普及了食药科普知识。

安徽省合肥市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庐州行、宣传周、创建示范等活动,进一步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期间,累计举办食品安全“五进”集中宣传活动27场次;举办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16场、《食品安全法》讲座8期、食品安全知识竞赛1期;制作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折页9类、食品安全法宣传素材10类,公益广告和情景短剧视频6个,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5万余份。落实举报奖励政策,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2016年,累计接受投诉举报咨询3600余件,有效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湖北省武汉市统一宣传标语,发放创建公开信,分类宣传,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满意率”、“支持率”。全市社区建成“食药安全科普宣传站”,建成100家“食药安全科普宣教基地”。各创建部门组成宣讲团,与食品工业协会、商业总会、物流协会、餐饮服务协会联合开展专题培训,累计培训69场,基本覆盖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商超、餐饮企业、保健食品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微信公众号“武汉食品药品监管”一年累计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图文消息近600条,总阅读数已接近100万次。电视栏目《厨房现场直击》,对近200家餐饮单位的优点和问题进行点评,深受市民喜爱。武汉市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民主党派、行业协会及各单位、各团体参与创建,发动群众监督,推动社会共治,掀起创建活动新高潮。

山东省青岛市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围绕“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这一目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在全市主要媒体、村和城市社区、重点道路和区域、1600辆校车和1000辆公交车上,通过展板、道旗、户外LED屏、科普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全面投放了创建公益广告。同时,全市建设6000多个科普宣传站、200多个常设快检点,并开通了覆盖青岛960万人群的手机食安课堂和官方微信集群,既加强工作宣传又提供科普服务,广泛发动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创建工作。

湖北省宜昌市积极开展食品安全 “百千万”活动,招募165名食品安全监督员,深入食品企业开展巡查;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册,组织1100名宣传志愿者,进村入户宣讲食品安全知识;邀请1万余名市民代表深入食品企业,感受食品安全,搭建社会各界、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山东省烟台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全市食品安全及创建工作宣传方案,市食安办积极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沟通,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互动访谈等活动,鼓励媒体跟踪报道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媒体新闻热线成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重要途径。

湖北省襄阳市强化社会宣传教育,以329个科普宣传站为依托,以32个宣讲团为推手,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以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和创建目标意义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开展社会宣传教育。

湖南省长沙市采取设立媒体专栏、张贴海报标语、播放公益宣传片等措施,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全市共张贴宣传海报、标语11万条,发放宣传手册55万份,兑现举报奖励28.5万元。同时,开展公众认知调查,访问群众1万余人,收集意见建议6698条。

河北省张家口市开辟了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政府网站等五个创建宣传阵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村进户活动,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宣传。开通了官方微信,在公交车、市内LED屏、主要街道、公园景区、高速公路等布置创建宣传,全民参与、社会共治格局全面形成,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记者从国务院食安办获悉,“双安双创”中期评估结果显示,75%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工作,95%的受访者支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有的城市食品安全满意度较创建前提高了10~20个百分点。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印发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2017版)》,进一步深化、细化了创建活动。

猜你喜欢
食品药品食品工作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不工作,爽飞了?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利用大数据推动食品药品监管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