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16-12-20 13:21李恺翔朱玉高
当代化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凝点凝剂丙烯酸

李恺翔,朱玉高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李恺翔,朱玉高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针对我国原油高凝点的现状,以丙烯酸十八脂、醋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酸为单体,按摩尔比10:1:1:1溶液共聚,合成了新型高效的原油降凝剂。结果显示:降凝效果在加剂量为 0.5%(wt)、反应温度为70 ℃时,降凝效果最优;且当原油溶液温度达到20 ℃以上时候,其粘度几乎降至为0 Pa·s。

降凝剂;原油;凝点;共聚物

我国生产的原油绝大部分都是含蜡较高的高凝原油,其凝固点随着原油含蜡量的增加而增高,在低温下会析出微晶蜡,随着原油中微晶蜡的增加,会使原油粘度增大,导致原油流动性变差,严重时会阻塞输油管道,这给原油的开采和输送带来很多难题[1-3]。目前原油降凝常用方法有热处理、微生物法和化学添加剂等,综合考虑能耗、成本及效果等因素,原油中添加化学添加剂(降凝剂)是性价比和操作性较优的方法。

对于高凝原油降凝剂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由于原油组成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不同降凝剂对不同原油的降凝效果差异很大[4]。本实验以丙烯酸十八脂、醋酸乙烯酯、苯乙烯和丙烯酸为单体,采用溶液共聚法合成原油降凝剂,并对其降凝效果进行验证,找到最适合的降凝剂,从而为提高降凝剂的适用性提供参考,为原油的开采和输送降低难度。

1 实验部分

1.1 药品和仪器

原油为产品级;甲苯、丙酮、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十八脂、醋酸乙烯酯、偶氮二异丁腈、无水乙醇、过氧化苯甲酰等均为分析纯。

RE-5299旋转蒸发仪;布氏粘度计;电热真空干燥箱;高纯氮气;精密电子天平;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BrookfieldDVⅡ+P旋转粘度计;AR2000ex型共轴圆筒旋转式流变仪;DMS-653型光学显微镜;NC71/SBY-SYP1022-2A 石油产品倾点、浊点、凝点、冷滤点测定仪。

1.2 降凝剂的制备

先将溶剂甲苯(70%(wt,下同))加入到四口烧瓶内,然后将反应单体丙烯酸十八脂、醋酸乙烯酯、苯乙烯与丙烯酸按摩尔比10:1:1:1混合后加入到四口烧瓶,启动搅拌装置,直至反应单体完全溶解于甲苯后,启动电加热升温至反应温度,期间逐滴加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2%),观察分水器中水量,当其值达到理论值时,停止反应。减压蒸馏处理产物,除去溶剂甲苯,然后用乙醇洗涤粗产物,除去未反应单体,洗涤提纯后的产物在电热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制得丙烯酸十八脂-醋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原油降凝剂[5],结构式为:

1.3 性能的测试

1.3.1 凝点的测定

采用NC71/SBY-SYP1022-2A 石油产品倾点、浊点、凝点、冷滤点测定仪,参照 GB/T510-83对原油凝点进行测定。

1.3.2 粘度的测定

使用 BrookfieldDVⅡ+P旋转粘度计测定不同原油溶液在 50 s-1剪切速率下,80、70、60、50、40、30、20、15、10、5、2 ℃时的粘度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降凝剂用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降凝剂用量对降凝效果影响如图1所示,降凝剂的用量在0~0.5%之间时,降凝效果随着降凝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用量为0.5%达到最大,凝点下降值为22.5 ℃。当降凝剂用量超过0.5%以后,降凝效果有轻度的降低,其中在用量为0.6%,倾点下降值为21 ℃。降凝剂的用量在0~0.25%之间时,凝点下降值增长速率最高,降凝剂的用量在0.25~0.5%之间时,凝点下降值增长速率稍微放缓。由图1可知,降凝效果和降凝剂用量关系呈现的是先增后降的趋势,降凝效果最好的降凝剂用量为0.5%。这是因为,当原油溶液中降凝剂量少时,降凝剂分子与微晶蜡的共结晶作用不强,共结晶效果不明显,所以降凝效果不佳;当降凝剂用量超过0.5%时,降凝效果反而下降,由于降凝剂用量过大,影响了降凝剂分子在原油中的分散,严重时会使其以冻胶形式存在于原油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降凝剂的降凝效果[6],也可能是此浓度下降凝剂与蜡晶的作用已达到饱和。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凝剂用量,对降凝效果和成本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1 降凝剂加入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pour point depressant dosage on pour point depression effect

2.2 反应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降凝效果影响如图2所示,反应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当温度在40~70 ℃之间时,降凝效果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加强。当温度高于 70 ℃时候,降凝剂的降凝效果略有降低,其中在70 ℃时候有一个峰值,其降温幅度为8 ℃。当温度达到80、90 ℃时,其降温幅度均为7 ℃。温度不仅对反应速率和催化剂活性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影响反应物能否发生有效的聚合[7]。本研究中反应温度为70 ℃时候,聚合产物分子量在5 000~16 500之间,降凝效果最优,可能因为此时催化剂活性和反应速率最优,且在该反应温度下反应物的分子活性较高,聚合反应的效率较好[8]。当温度低于 70 ℃时,反应物分子活性较低,导致聚合反应不完全,最终降凝剂效果较差;当温度高于 70 ℃时,过高的反应温度下会导致催化剂活性较低,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变慢,聚合反应同样进行的不完全[9]。因此,降凝效果随温度提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图2 反应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Fig.2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our point depression effect

2.3 降凝剂对原油粘度的影响

降凝剂用量为0.5%,原油溶液加热后,其温度控制在70 ℃,其降温速率控制在2 ℃/min,控制剪切速率为50 s-1,原油溶液的黏温曲线见图3。在2~20 ℃时,原油溶液的表观粘度降幅较大,由2.5降至0.2 Pa·s,当原油温度高于20 ℃时,其粘度随温度的降幅较小,当温度达到 30 ℃时候,粘度降至几乎为0.03 Pa·s;同样,加剂原油在2~20 ℃时,其粘度由1.3 Pa·s快速降至0.1 Pa·s,当温度达到30 ℃时候,粘度降为0.02 Pa·s。降凝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能够有效降低原油的凝固点,且一般存在长链烷烃和极性基团,降凝剂通过减弱微晶蜡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形成[10]。降凝剂聚合物应该考虑侧链的长度,只有与原油中的微晶蜡开始结晶温度接近或者一致时候,才能发挥降凝作用[11]。原油中加入降凝剂后,降凝剂分子和原油中微蜡晶发生共结晶,抑制了微蜡晶的聚集成长,使原油流动时内摩擦力减小,从而显著降低了原油的粘度[12]。

图3 原油和原油溶液黏温曲线Fig.3 Sticky temperature curve of crude oil and Crude oil solution

2.4 降凝剂对原油蜡晶形态影响

启动水浴,将原油加热升温至 60 ℃,然后加入降凝剂,搅拌均匀,取原油溶液1滴,滴加到载玻片上,随即盖上盖玻片,缓慢将其降温至室温,微蜡晶形态就可以用高倍偏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拍照。

图4 蜡晶形态的显微照片(400倍)Fig.4 The photomicrograph of morphology of crystal(400 times)

通过对加降凝剂前后原油中微蜡晶形态的分析,如图 4(a),未加降凝剂原油中石蜡析出的晶形多为细小的微蜡晶,原因是原油中蜡碳数分布较为集中,微蜡晶易过饱和,晶核生成速度远比微蜡晶生长速度快[12]。加降凝剂以后,如图 4(b),石蜡的晶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微蜡晶数目大大减小,生成蜡晶形态较大,这是因为降凝剂中的极性基团与石蜡之间发生吸附-共结晶作用,使得多个微蜡晶吸附在一起,微蜡晶体积增大,这样单位体积原油溶液内微蜡晶数目减少,微蜡晶不容易吸附形成较大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从而降低原油的凝点[13]。

3 结论

(1)降凝剂为丙烯酸十八脂、醋酸乙烯酯、苯乙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相对分子量为5 000~16 500,该共聚物中含有适度的烷烃碳链,又有极性不同的极性侧链,因而对原油的降凝有较强适应性。

(2)丙烯酸十八脂、醋酸乙烯酯、苯乙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在降凝剂用量为0.5%, 反应温度为70 ℃时,其降凝效果最优。

(3)丙烯酸十八脂、醋酸乙烯酯、苯乙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降凝剂可以显著降低原油的粘度,当温度达到20 ℃以上时候,粘度降至几乎为0 Pa·s。

[1] 王中华. 油田化学品应用现状及开发方向[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 14(24): 1-4.

[2] 邹玮, 刘坤, 廉桂辉, 等. 降凝降黏剂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进展, 2015, 16(2): 17-19.

[3] 张贵才, 孙铭勤, 葛际江, 等. 原油降凝剂及其影响因素[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7(1): 5-9.

[4] 吕高稳, 冯先强. 降凝剂在原油输送中的应用[J]. 石油化工应用, 2007, 26(3): 57-59.

[5] 王博涛, 郭睿, 赵新法, 等.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测定[J].应用化工, 2013, 42(3): 507-509.

[6] 魏焘平, 史党伟, 翁华涛, 等.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测定[J].中国油田化学品, 2010(专刊): 14-16.

[7] 赵书华, 刘飞飞,王树立, 等. 含蜡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7(3): 45-49.

[8] 张拂晓, 方龙, 聂兆广, 等.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其降凝机理[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9, 25(6): 801-805.

[9] 于帅, 于萍, 魏云鹤, 张宏民, 张长桥. 新型胺解原油降凝剂PSMA的合成与性能评价[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 44(4): 79-82.

[10] 徐仿海, 李恺翔, 孙忠娟, 等. 陕北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复配研究[J]. 化学与粘合, 2015, 37(4): 306-309.

[11] 刘诚, 张宁, 代晓东, 等. 新型油品降凝剂合成研究进展[J].油气储运, 2011, 30(12): 884-888.

[12] 徐瑛. 酰胺化改性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与应用[D]. 西安: 陕西科技大学, 2013.

[13] 吴本芳, 吴一昊, 徐承中, 等.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 2014, 31(4): 9-12.

Research on Synthesis and Performance of High Pour Point Crude Oil Depressant

LI Kai-xiang, ZHU Yu-gao
(Ya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anxi Yan’an 716000,China)

Aiming at the high solidifying point of domestic crude oil, a new pour point depressant was synthesized with octadecyl acrylate/vinyl acetate/styrene/acrylic acid as monomers under monomer mole ratio of 10:1: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is more effective as dosage of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is 0.5%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70 ℃;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o 20 ℃,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solution almost reaches to 0 Pa·s.

pour point depressant; crude oil; condensation point; copolymer

TQ 433.431

A

1671-0460(2016)11-2508-03

2016-04-16

李恺翔(1979-),男,河南省平顶山市人,讲师,硕士,2007年毕业于温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方向:石油化工和化工分析。E-m ail:likaixiang2004@163.com。

猜你喜欢
凝点凝剂丙烯酸
高凝高蜡原油降凝剂的筛选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万华开发裂解丙烯酸重组分制丙烯酸催化剂
诺沃梅尔开发用于制备丙烯酸的组合物
两组分混合原油凝点数学模型及应用研究
浅谈原油凝点测定影响因素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阻燃应用
盘活阅读课需找准切入点
HK-135柴油降凝剂的适用性实验
高蜡原油管输用高效降凝剂的筛选及降凝降黏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