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早熟马铃薯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

2016-12-20 02:46韩忠奎刘克文蔡兴奎
长江蔬菜 2016年17期
关键词:芽眼结薯薯块

韩忠奎 刘克文 蔡兴奎

湖北早熟马铃薯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

韩忠奎刘克文蔡兴奎

导读:介绍了适合湖北省平原地区和低山丘陵地区早熟商品马铃薯生产的种植模式,即马铃薯高垄全覆膜栽培,其技术要点包括种植环境选择、播种前准备、播种、栽培管理措施和采收等技术环节。另外,推荐使用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早熟品种。

马铃薯粮菜兼用,营养全面,老少皆宜,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大宗蔬菜品种。湖北马铃薯产量占鄂西山区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以上,占夏粮总产量的70%左右,其丰欠直接关系到当地农民的温饱。“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马铃薯栽培面积迅速增长,达26.68hm2左右,其中平原、城郊马铃薯发展迅速,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一半,已成为冬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

马铃薯以块茎繁殖,无主根,为须根系。根系较弱,穿透力差,大部分根系分布在表土层30cm以内,由于根系分布浅,马铃薯怕旱,耗气性强,在淹水状态下易窒息死亡。湖北早熟马铃薯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种植,但其本身不耐冻。根据马铃薯特性,生产上总结推广了深沟、高垄、全覆膜的栽培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在随州推广使用率达93%以上,年均应用面积达6336.5hm2,在襄樊、孝感等春马铃薯地区应用率80%左右,在荆州、潜江、天门、仙桃、汉川、崇阳等地区应用率达60%以上,增产幅度一般在20%以上,效果显著。现将该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 种植环境

马铃薯适宜在耕层深厚、结构疏松、灌排方便、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pH值5.5~6.5)砂壤土和壤土种植。选择生产环境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域,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条件应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要求土地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马铃薯适宜与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轮作或套种,不宜与番茄、辣椒、茄子、烤烟等茄科作物轮作和套种。

2 播种前准备

①品种选择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宜选用早熟(出苗至成熟70天左右)或特早熟(出苗至成熟60天左右)、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

华薯一号

a.华薯一号。早熟,平均生育期70天,平均株高48cm,茎叶绿色,花冠浅紫色,开花繁茂性中等,无天然结实,匍匐茎短。块茎圆形,红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单株主茎数3~6株,单株结薯数8个,单薯质量71g,商品薯率80%。

Favorite(费乌瑞它)

b.Favorite(费乌瑞它)。早熟,生育期65天左右。生长势强,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50~60cm,结薯集中,块茎长椭圆形,皮淡黄色,肉鲜黄色,表皮光滑,块茎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块茎对光敏感,易青头。

中薯一号

c.中薯一号。极早熟,出苗至成熟60天左右。株型开展,株高50cm,茎、叶绿色,花冠白色。块茎扁圆形,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95%以上。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鲜食品质好。

d.中薯五号。早熟,生育期60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40cm左右,生长势较强。块茎略扁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大而整齐,春季大中薯率可达80%,芽眼极浅,结薯集中。

e.早大白。早熟马铃薯,生育期60~65天,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50cm左右,植株繁茂性中等,单株结薯3~5个,结薯集中,大、中薯率85%以上。块茎扁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数目和深浅中等。

②种薯处理优质的脱毒种薯是提高单产和品质的关键、核心和保障。宜选择薯形规整的健康种薯作种,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播种需提前打破休眠。宜采用小整薯播种(20~25g),质量超过50g以上的种薯应切块。切块在播种前1周内进行,纵切将顶芽一分为二,切块应为菱形或三角形,不宜切成条状或片状,每个切块上应带有1~2个芽眼,切块质量25~30g。应准备2把以上的切刀,交替使用。可用75%酒精、3%~5%高锰酸钾溶液、1%漂白粉溶液(1g漂白粉对水100mL)或来苏尔溶液浸泡切刀5~10min。

切块后的薯块可用滑石粉+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均匀拌种,三者的比例为100∶0.5∶3,药剂用量为薯块质量的3%。拌种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摊晾3天以上,摊晾厚度不超过10cm,待伤口愈合后播种。

③整地与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土壤,深度25~30cm,多次耕整,使土壤熟化待播。采用“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微肥相结合”的施肥法,依据土壤肥力和马铃薯产量预期合理施肥。马铃薯正常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宜为1∶0.5∶2。马铃薯高垄全覆膜栽培模式应将所用肥料作底肥一次施入,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

④土壤防虫处理结合晒垡杀虫对土壤消毒。在制垄前,以50%辛硫磷乳油250g对水稀释,药土比1∶120,每667m2用30kg药土均匀撒播于地面,可防治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⑤制垄与开沟制垄前必须补足水分,垄距65~70cm,沟底宽15~20cm,垄高30~35cm;先用旋耕机开沟起垄,播种后再用微耕机清沟培土制作高垄,要求沟平、沟直、壁陡。同时开好腰沟与围沟,做到沟沟相通。

3 播种

根据当地马铃薯生长季节确定适宜播期。湖北平原和丘陵地区宜选择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晴好天种植。播种深度6~10cm,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播种宜浅,干旱地区则宜深;砂质土壤种植宜深,黏质土壤宜浅。每667m2种植4500~5000株为宜。采用单行种植,土壤湿度较大时薯块切口朝下,薯块芽眼朝上;土壤湿度较小时薯块切口朝上,薯块芽眼朝下。播种后垄面均匀喷施芽前除草剂,然后整垄覆盖白色微膜,膜间间隙1~2cm,并将膜边用土压严。

4 栽培管理措施

①破膜放苗马铃薯植株达6~8片叶,无霜、气温比较稳定时,在出苗处将地膜破小口,引出幼苗,并用细土将膜口压严。

②植株调控马铃薯高垄全膜栽培模式,植株苗期生长旺盛,现蕾至初花期第1次喷施15%多效唑,每667m2用量50g对水40kg,防止植株徒长。湖北平原地区,5月上旬气温升高很快,高温易造成马铃薯植株早衰,应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喷施叶面肥维持叶片光合作用功能,视植株叶片的生长状态,喷施2~3次,每次间隔1周左右。

③水分管理雨天清沟排渍,干旱时沟灌,速灌速排。苗期至薯块形成前宜保持土壤持水量70%,薯块形成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70%~80%。成熟期保持田间干爽。

④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农药使用需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禁止施用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马铃薯生长期间主要虫害为小地老虎。春季气温回升后(约3月中旬马铃薯齐苗后),地下害虫开始活动为害,可用甲氰菊酯对水于傍晚喷洒马铃薯根部周围的土壤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黑胫病和早疫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当马铃薯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10~25℃、下雨或空气湿度超过90%达8h以上的天数超3~4天后,喷洒代森锰锌预防;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用噁霜·锰锌、银法利(氟吡菌胺)或甲霜·锰锌喷雾,每7 天1次,连续防治3次。黑胫病,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销毁,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抗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早疫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5 采收

根据块茎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采收。当马铃薯植株下部约2/3叶片变黄时及时收获。收获时需防止块茎损伤。收获后,块茎要避免暴晒、雨淋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产品装运要轻装轻卸,防止薯皮擦伤或碰伤。

[1]韩黎明,杨俊丰,景履贞,等.马铃薯产业: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孙慧生.马铃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王宝殿,姜坤.早大白马铃薯脱毒小薯的简易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09(2):14-15.

[4]付颖,程子贵,杨继红.淮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12-113.

[5]秦舒浩,张俊莲,王蒂,等.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及水分运移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389-39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马铃薯周年丰产栽培技术及机理研究”(2012BAD06B0406);国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 “本地与引进种质资源高效结合与利用研究”(201303007)

韩忠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电话:18571673133,E-mail:hanzhongkui.hzau@qq.com

刘克文,随州市随县马铃薯专业技术协会

蔡兴奎,通信作者,华中农业大学,E-mail:caixingkui@mail.hzau.edu.cn

2016-05-04

猜你喜欢
芽眼结薯薯块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基于LBP 与SVM 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