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马克思墓

2016-12-20 03:02胡喜之郎
文学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公墓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胡喜之郎

拜谒马克思墓

胡喜之郎

凭着对马克思40载春秋的“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的情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才如此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捧读短短的篇章,我深深为他俩质朴真挚的感情和纯真高尚的友谊打动,更敬佩马克思的睿智和伟大——在当时看来是奇思异端,却在正道上影响了人类发展历史,并继续担当我们行动的指南。我曾想,当我相隔百年,跨越千山万水,站到马克思墓前,该有怎样的思考?

或许受中国“叶落归根”思想影响,我一直以为马克思的墓地在他的德国故乡特里尔。那年暑假,当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穿越卢森堡赶到特里尔,只见到马克思的两栋故居(马克思父辈很富有,父亲是名律师,母亲是教授,他却选择那条改造世界的艰难道路,一生坎坷,最后流落异国他乡)。在故居后花园看到马克思的雕像时,我弱弱的问:墓呢?一位中国敬仰者很虔诚地告诉我——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

今天,在伦敦,依然迷雾笼罩,我怀着深深的歉意和感慨前往海格特,感受信仰的力量。

墓园位于伦敦北部郊区,掩映在一片茂盛的树林中,很幽静。一排排高低不一、造型各异的墓碑仿佛凝固了岁月的无奈,让人肃然起敬。英国司机说,这就是伦敦最大最古老的公墓之一海格特公墓,占地约15万平方米,有16万人长眠于此,有5万多座墓碑,其中许多国家著名人物的坟墓数以百计。因此,这块各国精英的安息地被誉为“伦敦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每年有数不清的人前去谒拜。

进入公墓大门,看门人似乎知道我们来拜谒马克思墓,递给我们一本介绍马克思的小册子《卡尔·马克思,从特里尔到海格特》,并指引我们如何去马克思墓。他说,来马克思墓的中国人非常多,世界各地的人也常来。说着,脸上露出一种沾了光的自豪感。

沿斜径前行不远,一眼就看到马克思头像安放在一个碑顶。头像造型太逼真了,栩栩如生,是中国人都熟悉的、唯一的那种记忆——头发蓬蓬、目光如炬、美髯浓密。据说这青铜胸像由前英国皇家雕刻学会主席劳伦斯·布莱德肖亲自雕成,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似乎都定格在那一刻。墓碑不高,约3米,用浅灰色花岗岩石制成,两侧各有一个雕花青铜环,正面刻着几行镏金英文大字,上部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让多少人热血沸腾的口号今天读来仍震撼人心;中部是“卡尔·马克思”,这个姓名足以“让资产阶级在革命面前发抖吧!”下部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结束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同时高度概括了伟人洞察世界的无比深邃的思想和光辉的斗争实践。多少年来,每当人们在墓前默默地念着这句话时,心潮是如此澎湃——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学术水平能与马克思比肩的思想家寥寥无几,而同时能像马克思一样在实践方面叱咤风云的思想家更是罕见。“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墓碑四周依着十几束鲜花,有个小花篮中间居然用红色鲜花拼成共产党党徽模样,格外醒目,虽然榔头的手柄有点短。我把随身携带的一朵米红康乃磬插在花篮里。

英国司机说,马克思原墓地在公墓深处,那里比较挤,与马克思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在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要求下,马克思的墓在马克思逝世70周年纪念日得以重建,整个新墓地约十平方米,且位于公墓的醒目位置,方便络绎不绝的拜谒者。重建资金由世界各国的有关团体和个人捐助。这里安葬着马克思、其妻燕妮及他们的第三个女儿爱琳娜、外孙哈里、忠实的女佣海伦。在花岗岩墓碑中间镶嵌着一块小的白色大理石,上面记录了每位故人的生卒年月。在天堂里,他们团聚了。

遥望来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对手的穷凶极恶,更衬托这个幽灵制造者石破天惊的伟大意义。最后,这位“不可理喻”的执着者,让当局感到畏惧了,马克思先后被德国、法国当作“疯子”打压驱逐。“疯子”意味着一个梦想、一种精神、一面旗帜,体现了人类的灵性、高贵和神圣,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都不能没有“疯子”。也许岛国比内陆国要开明和宽容一些,马克思1849年开始流寓伦敦,写作《资本论》等许多鸿篇巨制。虽然政治清算减轻了,但生活十分拮据,疾病的折磨和失去全部亲人的打击,把这位老人折腾得虚弱不堪。直至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自从马克思自觉承担起改造世界的使命,这就注定了他的一生会像普罗米修斯那样为了全人类不计个人苦难而顽强奋斗不息,殚精竭虑。

下雨了,早有准备的司机撑开黑色大雨伞。其他远道而来的瞻仰者也撑开黑色大雨伞,墓前的通道一下子显得很拥挤。不禁想起1883年3月17日,在这个公墓深处,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们亲密战友和亲属,只有11人,非常感伤。但真理往往不需要太大的排场,也许11顶黑色大雨伞足以撑开一片思想的晴空和愈加开阔的未来。虽然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尚未响起,虽然中国南湖的红船要在38年后才起航,但恩格斯相信真理的力量,他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虽然现场“听众”只有10人,远方数以万计的信徒却彷佛听到了惊雷,视马克思为精神领袖。

人类的全部尊严来自思想。马克思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第二年3月16日,6000多人自发在伦敦参加了纪念马克思和巴黎公社的游行,人们手挽着手从市中心行进到海格特公墓。这只是纪念马克思的序幕。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100多年来,无论政治如何激荡,世道如何变迁,无论歌舞升平还是硝烟弥漫,来拜谒马克思墓的人群总是络绎不绝。正如雨果所说,“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美国史学家著的《全球通史》认为20世纪社会发展与马克思的预期截然相反,“苏联、东欧及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政权已经崩塌,他们正在狂热地寻求社会主义制度的替代物”。但更多的专家认为,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中经历的挫折,我们要看到主流和大势,至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依然光辉夺目。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无比坚定的信仰,影响着每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而其学说则是治国理政做学问的理论根基。2015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6年4月,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泰斗、92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捐赠100万元资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基金,推动该学说的研究、传播和普及,培养更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

在我家乡浙江,崇尚“求是”的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在19世纪写下的文字,今天仍在被青年学者反复阅读、思考——师生组建青年读书社,坚持读《资本论》原著,跨越百年“对话”马克思,领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魅力和长久生命力。“每每与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就变得异常鲜活,也让读书会变得更加热烈,用理论的力量切中社会的痛点。”他们要做的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如何更好地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学理上的话语体系。

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如此推崇马克思主义,薪火相传,并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赶超了西方三百多年的发展,这是对真理最好的诠释。马克思的思想必将永远影响着全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来,马克思著作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大学以及经济界人士还都在学习研究。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以绝对高票位居第一。同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也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推荐一个月,最后票数仍然是马克思位居榜首,傲视群雄。2003年,由美国著名的《图书》杂志,公布评出“改变美国的20本书”,在时间跨度200年及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共产党宣言》脱颖而出,排名第五。而作为全球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由于其深刻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几乎影响到世界所有的劳动者。特别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资本论》仿佛诺亚方舟再次被世界追捧。德国学者埃尔玛·阿尔特法特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有助于分析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他说:“人们在这种情形下重新学习和讨论《资本论》,是因为它为当下的具体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分析当下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现实积累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因预言了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而闻名,他从当前这场危机的现实出发,承认马克思是对的。他说:“马克思是对的,资本主义到了某些时候会自我摧毁。”在这场危机中,西方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都在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出路。西方学者科琳娜·蒙塞尔2010年9月发表于法国《非洲亚洲》月刊的《马克思在进攻》一文说:“所有证据显示,人们需要马克思来理解当前的危机,并设计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最终如一些人所愿实现乌托邦,或如另一些人所认为的,必须终结剥削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法国学者阿兰·巴迪乌明确主张“重新提倡共产主义”。他说:“我们要重新提倡共产主义,并使它更为明晰。这种明晰也是它一直以来的特征,就好像马克思在创立共产主义理论时说过的,共产主义用最激进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人会在马克思的故乡高悬指路牌,骄傲地告诉世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的故乡”。

马克思是属于全人类的,葬在哪里都一样。

仰望星空,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他的精神和思想一直被我们所传承,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公墓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神秘的恐龙公墓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宋摄夏州观察支使何公墓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