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沂南县牛布鲁氏菌病风险评估及防治建议

2016-12-20 02:24谭纪成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畜牧兽医站276399山东省沂南县辛集镇畜牧兽医站马荣正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畜牧兽医站高凤华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兽医局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沂南县奶牛场布病

谭纪成 (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畜牧兽医站 276399)赵 平 (山东省沂南县辛集镇畜牧兽医站) 马荣正 (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畜牧兽医站)高凤华(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兽医局)

关于沂南县牛布鲁氏菌病风险评估及防治建议

谭纪成(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畜牧兽医站276399)赵 平(山东省沂南县辛集镇畜牧兽医站)马荣正(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畜牧兽医站)高凤华*(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兽医局)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导致母畜流产、死胎、乳腺炎、不孕不育和各种组织(如丸炎、关节、乳腺)的炎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其列为职业性传染病。我国制定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46-2002》,2015年8月本省出台了《山东省牲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1 沂南县畜牧业基本情况

沂南是畜牧业大县,也是传统肉牛养殖大县,群众有着悠久的养牛传统和历史,养牛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和地域优势。八十年代初,沂南活牛就进入了港、京、沪市场,并以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当时年出栏量占全市1/3,外调育肥活牛每年就达到4万头以上。近年来,该县畜禽养殖及加工业迅猛发展,成功打造了“全国首批健康养殖示范县”、“全国肉鸭产业第一县”、“全国肉鸭生产加工基地县”等品牌。2015年全县肉牛存栏8.1万头,基础母牛存栏3.4万头,出栏6.5万头,规模肉牛养殖户330户,规模养殖比重占25%,奶牛存栏8200头,羊存栏23.9万只,兔存栏600万只,生猪存栏56.2万头,肉鸡存栏406万只,肉鸭存栏1680万只,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和牲畜的频繁调运,畜间、人间布病感染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本县养牛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免疫、以及从业人员对布病的认知情况,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切实做好我县牲畜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工作,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于2016年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牛布鲁氏菌病风险评估工作。

2 病原特性

布鲁氏菌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可分为羊型、牛型、猪型、犬种型、森林鼠型和绵羊副睾型共6种型,但仅羊型、牛型、猪型、犬型对人致病,森林鼠型和绵羊副睾型对人感染国内均无报道,其中羊型布鲁氏菌对绵羊、山羊、牛、鹿和人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绵羊副睾型布鲁氏菌只感染绵羊,牛型布鲁氏菌对牛、水牛、马和人的致病性较强,猪型布鲁氏菌除感染猪外,也感染羊、野兔和人。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比较强,在水、土、粪、圈可生存4个月以上,但加热60℃或日光暴晒10-20min可杀死,对日常化学消毒剂较敏感,0.1%新洁尔灭可生存30S,3%来苏尔可生存1min,1%~2%石碳酸可存活1~5min,0.2~2.5漂白粉可存活2min。

3 流行情况

已知布鲁氏菌的宿主包括家禽、家畜、野生动物和驯化动物等60多种动物,其中羊(绵羊和山羊)、牛、猪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它家畜居次要地位。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报告有人、畜布鲁氏菌病疫情,全世界布鲁氏菌病患者约有500-600万,每年新发病人约50万(WHO),而在我国2012、2013、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人数分别为39515、43486、59981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4 调查结果

4.1养殖场户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和抽样检测的形式,对我县养牛场户66个,其中奶牛场8个,共3774头,饲养规模均超过100头,肉牛场户58个,共1825头,养殖规模如表1所示。

表1 养殖场户的养殖规模

4.2布鲁氏菌病情况(1)奶牛场户布鲁氏菌病调查情况:在调查的8个规模化奶牛场中,疫苗免疫场占50%,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情况也比较高,都听过布鲁氏菌病并对该病有一定的了解,在生产中采取了个人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消毒,消毒的频率为1-2周/次,没有养殖动物的调入调出,对养殖动物进行中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的场占75%,但是调查的奶牛场中,发生不明原因流产的场占50%,流产率在0.2%左右,对养殖人员进行定期布鲁氏菌病检测的场仅占25%(见表2),说明奶牛场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风险主要风险是奶牛场内部牛群间相互传播,人畜间相互传播的风险也比较高,此外还有一家奶牛场同时饲养羊,牛、羊的混养,增加了牛、羊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

表2 奶牛场户布鲁氏菌病调查(饲养规模(头) >40) (%)

(2)肉牛场户布鲁氏菌病调查情况:在调查的58个肉牛养殖场户中,均未进行布鲁氏菌病疫苗的免疫,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情况、消毒情况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也呈上升趋势,但是饲养规模在1~20头养殖户中,尤其是1~10头的养殖户,生产中有个人防护措施的仅占38%,缺乏个人防护措施和消毒,对养殖动物,养殖人员均为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此外不明原因流产场户占比高达25%,因此散养户传播布鲁氏菌病的风险比较大,在动物调运方面,可能由于受到调查时间的制约和肉牛的饲养周期比较长的影响,本县肉牛的调入调出的场的调出数量比较少且都是本地调动,发生输入输出性布鲁氏菌病的风险比较小(见表3)。

表3 肉牛场户布鲁氏菌病调查表 (%)

(3)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结果:本次调查采样按照饲养规模,分为1~10头,11~20头,21~30头,31~40头,大于40头共5类,每类采集样品10份,肉牛共采样50份全血,奶牛(未免疫)40份全血,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46-2002》,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验方法进行筛选,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产自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检测样品均为阴性。

5 防治的几点建议

(1)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及我省发布的《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山东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让从业人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2)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并设立专项配套资金给予保障,尤其是保障阳性动物处置资金,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并明确补偿标准和办法。(3)畜牧兽医业务部门要做好布鲁氏菌病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养殖从业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重点是散养,频繁调运的场户。(4)加强动物疫情尤其是不明原因造成动物流产的报告及处置,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5)加强对畜群,尤其是种用、外调个体的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及时净化阳性个体,阳性群体建议每年普检2次,同时做好兽医生物安全隔离和消毒灭菌等防控措施,防止布病传播。(6)对从事牛羊饲养、管理、屠宰家畜人员,畜产品收购、保管、运输及加工、疫病预防、检疫、监督检查、现场处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触动物疫病病原体的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建议对从业人员每年一次布鲁氏菌病的体检。(7)严格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扩散,对于布病病原检测阳性畜或病死牲畜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所和各种器及时消毒,粪便要发酵处理,具体方法可参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执行,消毒按GB/T16569-199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进行。

S858.23

B

1007-1733(2016)12-0077-02

猜你喜欢
沂南县奶牛场布病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沂南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