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三注重

2016-12-21 20:54张玉洁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科学课框架结构教具

张玉洁

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下面我仅举一些我在平时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一、注重“做中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通过“玩”“做”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了科学的殿堂,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课上真可谓“兴趣高涨”,在做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探讨能力,一改往日的课堂气氛,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做”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做中学”培养了学生的探讨能力,形成了较高的科学素养。

例如:我在执教《做框架》一课时我首先分析了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能用较少的材料建构巨大的物体,支撑出很大的空间。用木材、钢材建造的物体几乎都是框架结构。学生对框架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到处能看到框架。三角形稳定,四边形易变形,这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已不是什么秘密。本节课主要通过实践探究,获知框架结构的稳定性的体验。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带音乐的框架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轻音乐的陶醉下欣赏著名的框架结构建筑(例如埃菲尔铁塔等),从而认识框架,点明主题。使学生对框架结构有一个明了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做四边形框架是平面框架,把不稳定的框架放在桌面上,用手在桌面上推、拉。这样,学生能充分感受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但要注意学生做实验前,老师示范(课件出示正方体框架草图),让学生先讨论出实验计划,明白实验的步骤、要求,这样动起手来就顺利多了,又运用了激励机制——各组进行制作比赛,使制作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完成的作品完美无缺。

二、注重借助身边已有的资源

科学课是使用教具最多的课,应用教具进行科学探索,教具应用得好,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是最恰到好处。我在上四年级科学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使物体发出声音,教科书采用实验方法用鼓敲,而我要是上课往班级搬鼓虽然也是做得到的,但还得去管理鼓的教师那里去取,而且得搬四十多个,每个班都搬多麻烦,何不用桌子当鼓。上课时,当我向学生提出全班同学同时用力按压桌子,桌子不发声,而用手敲击桌面,却发出咚咚的响声,此时学生实验兴趣盎然。全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通过实验结果明白,按压桌子,桌子不发声,而敲击桌子,桌子发声,可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面产生的”。使用教具,随机应变,也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借助农村广阔的自然资源来教学。在认识土壤一课中,我让学生展示从不同地方采来的土样。有的孩子说“我是从田里取来的土”,有的孩子说“我是从河滩上取来的土”,有的孩子说“我是从大树下取来的”……这样做,注重了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要求。

三、注重上好起始年级的科学课

科学探究是三年级科学课研究的核心,科学课的过程也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课,既好奇又新鲜,如何开好头很关键。首先什么是科学课他们不明白,教师先要讲解为什么课本的名称叫“科学”,科学课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研究问题,进行科学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当学生明白了学习科学方法以后,教师再引领学生翻阅教材,看教材结构,三年级上册四个单元,一单元“植物”,二单元“动物”,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四单元“水和空气”,每个单元有前言,单元后有资料库,这时教师给学生一定时间看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流,当学生对教材有一定了解以后,教师再进行一单元的学习。一单元是植物,学生对于什么是植物不明白,教师先提问看学生能不能说出,然后教师讲解什么是植物,再进行一单元一课的学习,课题是“我看了什么”。接着教师要带领学生看教材第一课内容,首先讲解课的结构,三个活动内容:一是照片上的大树,二是看到过的大树,三是观察真正的大树,学生把第一课教材结构看完以后,教师介绍本节课要掌握的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然后教师讲解科学课的学习方法,以探究为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交流。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课文中心内容。

由此可见,没有充足的探究过程,学生就不会有“生成”的平台。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等方法来进行,在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作者单位:吉林省蛟河市池水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科学课框架结构教具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基于OPENSEES的框架结构时程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