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品德参与式课堂特质的追求

2016-12-21 09:06杨晓亚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品德课品德

杨晓亚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各种活动为主要内容,它体现师生的平等参与。在参与式活动过程中,往往融知识、经验、情感于一体。通过参与式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声音,从而促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中达成知识与情感的分享。无独有偶,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离不开自身的作用以及自身和社会的相互作用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学生的自主建构。

小学品德参与式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的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引导学生从自己周边的生活世界出发,并且调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和体验,并感悟社会,从而获得对世界的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在这个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这种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发展提供了充分空间。

一、品德参与式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的性质、结构都是多元的,我们要关注个体的智能。参与式教学就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多元智能,彼此信任与合作,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品德课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是基于多元智能的视角的,其操作过程也须调动参与者的多元智能,师生相互信任与合作,寻求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策略,有效突破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学做积极的生活者。

品德课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就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能优势,教育就要扬其个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环节任务,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不同的,教师不能再是课堂的“独唱主角”,而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陪伴者”,在引导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职能优势,促进其不同智能的进展,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的目标。这也是小学品德参与式课堂的特质。

二、小学品德参与式课堂的特质追求

1.课前“准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需求的接纳所

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地了解学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情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各种需求,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成为可能,形成“准参与”,也能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二年级下册的品德课《做事不拖拉》,课前教师通过师生问卷、访谈等形式,关注“学生做事拖拉是不知道抓紧时间的重要性,还是因为做事的能力或者做事的程序有问题?”教师蹲下身子平视学生,看清“学生做事拖拉真正的困惑和问题在哪里,他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以及强化对宝贵时间的认识,提高做事的能力,学会把一件事做得又快又好的方法,掌握做事的程序等,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看清学生真正需要什么,从而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建构合适的课程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形成“对话场”,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安全港

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上下级关系,教师扮演的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学生是被支配者,被动地屈从于教师的权威,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和学生之间隔着“鸿沟”。这样的师生关系所呈现的课堂生态必然是紧张的、霸道的,学生在课堂上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唯唯诺诺,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所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很难实现。品德参与式课堂,所体现的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里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得到老师的尊重,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学生的伙伴和交往对象,师生之间不存在尊卑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需求,接纳学生的表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呈现的课堂生态是和谐的、宽松的、安全的,学生在课堂上心灵不设防,敢说敢做,童言无忌,真情流露,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主体性得到体现。

3.注重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情境场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强调教学的方式要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要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并且思考现实中的问题,从而使得教学成为体验生活、成长道德的有效途径。参与式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情境场,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提炼生活场景,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接参与活动中进行学习,在活动中亲历,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获得对自我、对社会、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课《不说话的朋友》,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我为小区请朋友”这一活动情境,以本地的一个建设中的小区为样本,让学生分成小组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为小区配备请朋友(公用设施)”。在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他们有效调动已有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如何使用公用设施的经验,和小组成员一道说一说、贴一贴、写一写、画一画,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公用设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通过活动达成共识:他们就是我们“不说话的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在此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喜爱公用设施的情感。

正因为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情境,所以课堂上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角,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教学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4.链接生活,让课堂成为学生德性的生长地

对于品社课程来说,其课程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其课程追求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要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参与式品德课堂就要凸显这一品德学科本质,课堂上有学生德性的生长,让品德课堂成为一个对话与交流,合作与交往,体验与感悟,理解和意义建构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知识、经验和认识不断得到丰富与加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课堂上,看得见学习正在发生,听得见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

5.突出主体,把课堂建成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

品德课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的身体参与,更强调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舍得“留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自由讨论与自主探究,在师生、生生等互动的思辨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深深地“卷入”,从而不由自主地发挥其主体自觉性,不断地明晰道德规范,最终达成价值认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学科是门心育课程,“参与”是课程的理念,也是课程的目标,更是课程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状态,指向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值得我们继续追求。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品德课品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