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时间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的关系

2016-12-22 05:25池继敏黄玉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二聚体阳性率血浆

池继敏,郭 莉,邹 明,黄玉霞

(四川省骨科医院检验科,成都 610041)



·临床研究·

下肢骨折时间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的关系

池继敏,郭 莉,邹 明,黄玉霞

(四川省骨科医院检验科,成都 610041)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骨折时间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377例下肢骨折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按骨折发生时间分为7组,比较各组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结果 下肢骨折发生时间少于1 d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发生时间大于30 d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且下肢骨折发生10 d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达89.6%。结论 下肢骨折发生10 d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临床需密切关注血栓发生风险。

下肢骨折; 骨折时间; D-二聚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下肢病区收治的377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251例,女126例,年龄14~80岁,平均37岁。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使用上海合意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CB178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试剂使用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生产的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

1.3 方法 377例下肢骨折患者于入院次日空腹抽取静脉血于枸橼酸钠抗凝标准血凝管中,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层并于4 h内完成检测。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同时记录该患者骨折发生时间。按骨折发生时间分组,分为0~<1 d、1~<2 d、2~<3 d、3~<5 d、5~<10 d、10~<30 d与≥30 d共7组。以D-二聚体浓度>0.5 μg/mL判为阳性,比较各组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

2 结 果

下肢骨折发生时间为0~<1 d组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骨折发生时间为>30 d组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且其余各组间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阳性率比较,下肢骨折发生时间为>30 d组的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且其余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骨折发生10 d内,D-二聚体阳性率高达89.6%。见表1。

表1 各组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比较

注:与其余组相比,*P<0.05。

3 讨 论

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低[4]。有学者指出,在骨折早期血浆中D-二聚体升高,一般骨折后48 h开始下降,72 h基本消失[5]。本文对D-二聚体的测定显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骨折发生10 d内,D-二聚体基本还处于较高状态,10~<30 d有所下降,1个月后,D-二聚体基本消失。究其原因,可能与下肢骨折患者伤后需制动卧床,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或丧失,血液回流受阻,静脉血淤滞,导致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有关[6]。

所有标本均于患者入院次日凌晨采集空腹血进行检测,此期间患者基本还未进行系统用药,尽量避免了药物对结果的影响。但不排除部分患者入院前可能使用骨科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此类药物常会导致血浆D-二聚体的降低。因此,作者认为,除去药物影响,部分患者测定结果或许还会有所升高,但这并不影响对下肢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的判断。在分组上,作者曾将下肢骨折发生1 d以内的患者分为两组,即<0.5 d(12 h)及0.5~1 d(12~24 h)各为一组,结果显示,两者在D-二聚体浓度和阳性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而将两组合并为一组进行统计。

血管内皮损伤、静脉血液淤滞及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7]。下肢骨折后,可直接或间接损伤静脉管壁;患肢疼痛、制动及长期卧床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外伤流血、血容量减少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可见,下肢骨折患者具备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8]。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下肢骨折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偏高。因此,血栓已成为下肢骨折患者特别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这也是骨科手术最怕遇到的。因此,对下肢骨折患者血栓的分析预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解骨折发生时间与D-二聚体升高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在骨折不同阶段对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及判断。尚小鹏等[9]指出股骨转子骨折D-二聚体阳性率高达100.0%,股骨颈骨折D-二聚体阳性率为80.6%。本文对骨折发生10 d内下肢骨折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统计结果为89.6%,与报道基本吻合。

统计显示,骨折发生时间在1 d(24 h)以内的患者,其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其余组,分析可能与应激有关。王军等[10]也说骨创伤后机体对外界产生应激性反应,能引起机体功能的改变,应激反应使血糖水平升高。经发现高血糖可以导致凝血系统的改变,影响凝血系统的所有阶段,这可能是引起骨折发生初期D-二聚体明显升高的因素[11]。

对下肢骨折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的比较可以看出,骨折发生10 d以内的患者,各组D-二聚体阳性率86%~9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发生10~<30 d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降至55%,作者认为,D-二聚体正逐渐减少或消失。直至30 d后,D-二聚体基本消失完全,阳性率仅余8%。因此,对下肢骨折患者,骨折发生10 d内,均需密切关注血栓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创伤后D-二聚体升高是血栓形成后继发纤溶的结果,但不一定肯定形成血栓,因为还有溶解血栓的因素存在。近年来多将D-二聚体作为血栓性疾病的排除性诊断标准。对D-二聚体浓度高于0.5 μg/mL,不能作为DVT诊断的唯一依据[12]。因此,下肢骨折患者,D-二聚体浓度升高时,需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以确诊。

[1]孔宪明,高海青,张筱赛.心脏血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

[2]徐升强.D-二聚体检测对骨创伤及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56-157.

[3]陶月娟.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3,26(8):403-404.

[4]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6.

[5] Owings JT,Gosselin RC,Andeson JT,et al.PIacⅡcal utility of the D-dimer assay for excluding thromboenbolism in severely injured tmuma patients[J].J Tmuma,2001,51(5):425-430.

[6]曲洪雪,刘云鹏.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110-112.

[7]张洁靖.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195.

[8]饶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J].中医正骨,2015,27(6):23-25.

[9]尚小鹏,马金栋,马居风,等.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2):1088-1091.

[10]王军,王开荣.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089-1091.

[11]韩立坤,卢丹.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诊断学,2007,11(9):1167-1169.

[12]邓淼,杨渝勇,曹国永,等.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J].武警医学,2014,25(5):475-477.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3.038

A

1673-4130(2016)23-3336-02

2016-06-10

2016-08-30)

猜你喜欢
二聚体阳性率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