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触珠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6-12-22 05:25新,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珠蛋白斑块冠心病

王 新,陈 勇

(1.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学院 430065;2.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 435000)



·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触珠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王 新1,2,陈 勇1△

(1.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学院 430065;2.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 435000)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触珠蛋白(H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Hp、hs-CRP临床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选取CHD患者142例,分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p、hs-CRP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D各组Hp、hs-CRP水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上升(P<0.05); AMI组hs-CRP、H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s-CRP在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Hp、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具有相关性(r=0.812),联合检测Hp、hs-CRP对CHD的预测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 触珠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近年来发病人数逐渐上升,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冠状动脉的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在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炎性标志物可对CHD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触珠蛋白(Hp)在CHD致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检测CHD患者Hp与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黄石市爱康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住院的CHD患者1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平均年龄(55±11)岁;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3例,平均年龄(57±9)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平均年龄(56±11)岁。同时选取同期健康成人体检者为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55±10)岁。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007年CHD分类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SAP、UAP、AMI。排除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风心病、肺心病及近2周内服用过他汀类、非甾体类药物等。

1.3 方法 采集晨起空腹的无抗凝静脉血2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保存于-20 ℃冰箱集中检测。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s-CRP,北京利德曼公司提供试剂。贝克曼Immage800双光路免疫浊度分析仪定量测定血清Hp,贝克曼公司提供原装试剂。参考范围:Hp 0.36~1.95 g/L;hs-CRP 0~10 mg/L。

2 结 果

2.1 CHD各亚组与对照组Hp及hs-CRP的水平比较 CHD各亚组的血清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各亚组的血清Hp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hs-CRP、H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HD各亚组与对照组Hp及hs-CRP的水平比较

注:与AMI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CHD患者Hp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AMI、UAP患者Hp与hs-CRP呈正相关(r=0.812、r=0.726,P<0.05),SAP患者Hp与hs-CRP之间未见明显直线相关(r=0.019,P>0.05)。

3 讨 论

CHD发生的基本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低度组织性炎性反应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易损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急性时相蛋白是在CHD患者中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之一[3],Hp与hs-CRP都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hs-CRP是高度敏感的炎性反应指标,血清hs-CRP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及预测CHD的预后[2]。hs-CRP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诱导细胞黏附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产生,造成动脉内膜损伤,此外粒细胞、单核细胞均有hs-CRP受体,可经其受体激活,造成动脉内膜反应,引起血管痉挛、脂质代谢异常,促进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有资料表明,在 hs-CRP 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斑块更易破裂[4-5]。本结果显示,CHD患者各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CHD的严重程度有关,在AMI组和UAP组hs-CRP水平远远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这是由于AMI和UAP均属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炎症较为严重,说明hs-CRP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临床已将 CRP 视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研究,但其作为一种非特异性血清生化标志物,敏感度较高特异度不高,在临床用于预测心血管等病时,要与其他危险因子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Hp是一种酸性糖蛋白,为阳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参与宿主抗感染、损伤组织修复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在血清中的高表达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6]。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是与游离的血红蛋白(Hb)特异性地牢固结合为复合物,此复合物不能从肾小球滤过,防止血红蛋白损害肾脏。研究证明,CHD的发生、发展中脂质氧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b会引起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增加,当机体发生应激时,细胞因子IL-1等大量增加,刺激肝脏产生Hp,通过形成Hp-Hb复合体抑制亚麻酸,保护低密度脂蛋白(LDL)免受 Cu2+诱导的氧化作用,防止脂质氧化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此外,Hp与Hb连接后,封闭了前列腺素合成酶完整活性所必需的血红素基团,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Hp发挥强大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以防止CHD发生、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Hp在AMI组和UAP组中明显升高,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AMI组和UAP组中,Hp与hs-CRP的升高之间呈明显的直线相关,但在SAP组未发现直线相关。说明Hp可能与冠心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联系,对检测斑块的不稳定或者破裂,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研究中Hp和hs-CRP水平在AMI组中升高最明显,说明在CHD的发展中,随着慢性炎性反应的发展和病情的加重,血清Hp、hs-CRP水平逐渐升高,提示Hp和hs-CRP的测定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判断CHD的病情严重程度。AMI、UAP患者Hp与hs-CRP呈正相关,说明Hp同hs-CRP一样可以对CHD预测和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为CHD患者病变危险分层提供一定诊断依据。Hp是否能够像hs-CRP一样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有待深入研究。

Hp与hs-CRP联合检测可反映CHD病情变化及临床疗效,虽然缺乏特异度,但对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王志敏.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患者的测定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86-87.

[2]张晋东,杨海波,赵荫涛,等.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7):60-61.

[3]赵慧辉,杨帆,王伟,等.无标记定量法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血瘀证的差异蛋白质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31(2):285-292.

[4]杨建敏,张邢炜.炎症因子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J].浙江医学,2011,33(2):112-115.

[5]李金怀,韩斌,杨文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 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J].临床医学,2011,31(4):99-100.

[6]李晓峰,陈忠云,杨旭,等.血清触珠蛋白与动脉粥样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3(8):114-117.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3.050

A

1673-4130(2016)23-3357-02

2016-06-17

2016-09-07)

△通讯作者,E-mail:whchenyong@163.com。

猜你喜欢
珠蛋白斑块冠心病
3 15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微小RNA对β-地中海贫血中γ-珠蛋白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两广交界地区中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胎儿基因突变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
警惕冠心病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