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16-12-22 05:25沈丽娟于修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降钙素病死率脓毒症

沈丽娟,王 飞,黄 崴,于修文,孙 杰△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1.检验科;2.急诊科 201800)



·临床研究·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沈丽娟1,王 飞2,黄 崴1,于修文1,孙 杰1△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1.检验科;2.急诊科 20180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来自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脓毒症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患者25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0岁组(n=27)、60~70岁组(n=46)及>70岁组(n=35);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肝功能损害分为肝损伤组(n=8)、肝未损伤组(n=100);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肾功能损害分为肾损伤组(n=17)及肾未损伤组(n=91),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n=83)和病死组(n=25),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CRP和PCT水平的差异。结果 108例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为76.85%。与病死组比较,生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肾损伤组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24)。病死组的血清PCT水平及CRP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可能与患者肾损伤情况及患者的PCT、CRP血清水平密切相关。

脓毒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脓毒症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或释放至血液及组织中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继发多器官功能损伤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1]。由于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日益增高,目前已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难题之一。因此作为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脓毒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时干预就成为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有效保证[2]。降钙素原(PCT)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在健康人体中水平很低,在炎症状况尤其在脓毒症发生时它可迅速产生并与C反应蛋白(CRP)一起直接参与了炎症过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脓毒症患者PCT和CRP的监测,同时再结合患者性别、年龄、肝、肾损伤等情况进行分析,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作出早期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性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的脓毒症患者108例,其中男66例,女42例,年龄22~92岁,平均(68.8±16.3)岁。全部病例均依据《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为诊断标准[3];排除资料不全及救治时间小于24 h、半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合并妊娠、甲状腺疾病、器官移植等可能影响实验结论的病例。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及肝肾损伤情况,并均在24 h内抽取静脉血标本,分别于含10%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常规管和含肝素锂的生化管内,常规管不离心采用ABX PENTRA 60检测CRP,生化管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采用Roche-Cobas e 411测定PCT结果。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0岁组(n=27)、60~70岁组(n=46)及>70岁组(n=35);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肝损害分为肝损伤组(n=8)、肝未损伤组(n=100);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肾功能损害分为肾损伤组(n=17)及肾未损伤组(n=91),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n=83)和病死组(n=25),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CRP和PCT水平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如PCT及CRP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性别、年龄、肝肾损伤情况的生存率比较 108例病例中病死组25例(23.15%),存活组83例(76.85%),其中发生肝损伤8例,发生肾损伤17例。经分析,患者的生存率与年龄、性别及肝损伤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性别、年龄、肝肾损伤情况下的生存率比较(n)

2.2 患者PCT、CRP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 病死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0.38(0.05~1.80)ng/mL及CRP水平79.3(30.0~154.0)mg/L,明显高于生存组的0.38(0.05~1.80)ng/mL、40(16.7~137.5)mg/L。

3 讨 论

感染而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被称为脓毒症,常常是创伤、休克、外科大手术等患者的并发症,进一步的发展往往引起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通常认为缺乏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特异性指标以及判断脓毒症高风险指标是引起脓毒症高病死率的首要原因,过去认为一些传统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体温、CRP等用于脓毒症的诊断特异度不强,同时又无法反映其预后[4]。而PCT与CRP均直接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故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

当前,脓毒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依然较高并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5]。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用于快速检测脓毒症的有效指标主要包括降钙素原、超敏 CRP、血清淀粉样蛋白三类[6]。其中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判断儿童感染更有意义。而由116个氨基酸糖蛋白所构成的降钙素前体物质PCT由于其24~30 h的长半衰期以及对于细菌与非细菌感染的良好区分,更称为脓毒症的预警和诊断的良好指标[7]。

虽然对于脓毒症诊断研究在不断地加强,然而脓毒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却未见明显的下降,尤其高病死率使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对于脓毒症预后预测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跟踪临床脓毒症患者相关检测指标以及通过评价肝肾损伤情况旨在研究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最终通过分析发现脓毒症患者预后状况和患者性别、年龄、肝损伤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损伤患者生存率却显著低于未损伤患者(P=0.024),同时研究进一步发现死亡的脓毒症患者首次测定的血清PCT水平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

综上所述,脓毒症患者在入院早期PCT和CRP水平同时辅以肾功能的评价有助于了解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从而给予医师警示通过有效的临床干预以期对降低脓毒症病死率给予帮助。同时由于研究条件所限,相信可能存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更直接的内在指标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1]Dellinger RP,Levy MM,Rhodes A,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12[J].Intensive Care Med,2013,39(2):165-228.

[2]保勇,史梦,喻华,等.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12(1):94-96.

[3]姚咏明,盛志勇,林洪远,等.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30(11):645-646.

[4]Levy MM,Fink MP,Marshall JC,et al.2001 SCCM/ESICM/ACCP/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Intensive Care Med,2003,29(4):530-538.

[5]伍方红,许得泽,韦继政,等.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术后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3,22(9):1369-1371.

[6]马静,李红兵,张祎捷,等.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5):124-125.

[7]Lobo SM,Lobo FR.Markers and mediators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infection and sepsis[J].Rev Bras Ter Intensiva,2007,19(2):210-215.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3.058

A

1673-4130(2016)23-3371-02

2016-06-25

2016-09-15)

△通讯作者,E-mail:jzx117117@aliyun.com。

猜你喜欢
降钙素病死率脓毒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