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2016-12-22 23:03曾秋萍
考试周刊 2016年96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高中数学初中数学

曾秋萍

摘 要: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经常面临各种不适应,包括学习和生活。尤其数学课程教学中知识难度差异明显,不少学生难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热情消退,导致成绩下降甚至丧失自信。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做好衔接工作,让学生快速适应新教材学习。本文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着重试论,并提出一些科学适当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 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结构与个性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流程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适应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是促使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对提高整体高中教育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一、做好准备工作,奠定衔接基础

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为实现教和学的科学平稳过渡,教师首先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为解决衔接问题奠定基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入学着手提升对衔接的重视程度,提升紧迫感,避免出现松懈情绪,告知学生高一数学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位置。同时,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对比,给学生讲述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知识特点,使其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例如,教学“集合”时,是高中数学课程的第一个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在智力、能力等多个方面与初中相比有所发展,但是毕竟刚由初中阶段上升而来,对新知识朦胧性较大。虽然集合思想在小学和初中均有所渗透,但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的差异层次较大,而且新数学概念的引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应告知学生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和初中阶段集合之间的异同点,对知识深入学习和研究,层次更深,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轻松掌握。如此教师先在心理方面为高一新生减轻压力,并利用集合知识中的衔接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进而尽快适应新知识学习。

二、结合教材内容,做好教学衔接

教材作为展开教学的主要依据,从数学教材内容来看,初高中阶段的知识难度存在明显落差。部分数学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学习要求较低,中考中不予重视,但是高中阶段则提高要求,学生需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着重分析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认真研究知识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学要求相差明显的部分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补充,根据学生情况展开衔接教学。

举个例子,“解三角形”教学实践中,本章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主要工具,教学目的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教师为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可先引领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生学过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边、线、角,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等。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让学生找到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新知识不再恐惧或害怕。最终学生通过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关系进行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三、学习方法衔接,强化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部分初中学习方法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需从学习方法指导上着手,不适用的应引领学生适当改进或舍去,对于行之有效的可完善和保留。其实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高中面临的挑战较大,掌握学习方法的自主意识较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抓住时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着重指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在学习方法上做好衔接。

比如,在“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他们的固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为切入点,使他们进一步熟悉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习方法,先让他们亲自画出表示直线和平面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分别为:线在面内、线与面相交和线与面平行,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化。接着,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直线、平面平行案例,诸如翻书、开门等,通过再实践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好衔接教学相当关键,教师需充分意识到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从教学准备、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等不同方面着手,寻求初高中数学的结合点,实现高质量衔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阎丽娟.基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高一新生学情的调查与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

[2]裴洁.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蒋智东.让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部分[J].中学数学月刊,2014,11:10-11+19.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高中数学初中数学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