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密度计法测定不同饮品的解酒研究

2016-12-23 06:03张建夫谢建平王小果
酿酒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量筒乙醛饮品

任 凯,张建夫,谢建平,王小果

(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酒精密度计法测定不同饮品的解酒研究

任 凯,张建夫,谢建平,王小果

(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通过调节反应体系pH值,以模拟人体胃液的环境。利用酒精密度计测定酸奶、葡萄糖和茶叶分别与白酒作用后酒精密度的变化,进而分析不同饮品的解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酸奶与白酒作用后酒精密度明显下降,其中葡萄糖作用后同比酒精密度下降最为显著,酒精密度下降了4.3%,而茶叶作用后酒精密度无变化。

酒精密度计; 测定; 饮品; 解酒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离不开酒,酒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内涵。少量饮酒有利于身心健康,大量饮酒百害无益。长期酗酒令身体缺乏维生素B1,损害神经系统,引致如发抖、失忆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系统症状。许多资料表明,酒精对于肝脏、肾脏、胃肠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1-4]。长期以来,人们就采用各种方法来解除和减轻饮酒所引起的不适,所用的解酒用品从水果到谷物,从食品到药品,五花八门不尽相同,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如解酒颗粒、解酒汤、解酒茶等种类繁多的解酒药物[5-11]。本研究创设人体胃液环境,利用酒精密度计,对葡萄糖、酸奶和茶叶分别与白酒相互作用后的酒精密度进行检测,研究不同饮品的解酒效果,同时,分析解酒机理[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样品:酸奶、茶叶,市售。

仪器设备:深圳天南海北有限公司生产的85-1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浙江余姚镇玻璃厂生产的酒精密度计;100摄氏度的温度计;10m L的量筒;100m L的量筒;200m L的烧杯(2个);150m L的锥形瓶(1个)。

试剂:2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为25m L 5 g,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酒(鹿邑大曲);唾液酶;1mol/L的HAc-NaAc缓冲溶液。

1.2 实验方法

见“2结果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酸奶的解酒效果

首先取5m L酸奶加入到100m L的量筒中,再加95m L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用密度计测其密度为0.976 g/m L。将上述酸奶溶液转移到150m L的锥形瓶中,加入1mol/L的HAc-NaAc缓冲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在3.0~5.0之间,加入少许唾液酶,控温在36~38℃之间,搅拌30min。加入10m L白酒(46%vol),缓慢搅拌并维持溶液的温度在36~38℃范围内。每隔10m in检测1次,数据见表1。

表1 5mL酸奶与酒精作用后不同时间的密度数据

再取10m L酸奶加入到100m L的量筒中,再加入90m L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测其密度为0.988 g/m L。然后,重复做上面的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见表2。

表2 10mL酸奶与酒精作用后不同时间的密度数据

图1 两种密度下酸奶解酒的作用效果

从图1可知,酸奶与酒精混合作用后,曲线下降,酒精密度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10m L酸奶比5m L酸奶作用明显,10m L酸奶与酒精作用后酒精密度下降2.6%,5m L酸奶同比酒精密度下降1.1%,说明酸奶有解酒效果。

2.2 葡萄糖的解酒效果

首先取5m 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100m L的量筒中,再加入95m L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测其密度为:0.980 g/m L。将上述葡萄糖溶液转移到150m L的锥形瓶中,加入1mol/L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在3.0~5.0之间,加入少量唾液酶,混合均匀,控温在36~38℃之间,搅拌30m in。加入10m L白酒(46%vol),缓慢搅拌并维持溶液的温度在36~38℃范围内。每隔10m in检测1次,数据见表3。

再取10m 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100m L的量筒中,加入90m L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测其密度为:1.015 g/m L。然后,重复做上面的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见表4。

表3 5mL葡萄糖与酒精作用后不同时间的密度数据

表4 10mL葡萄糖与酒精作用后的密度数据

图2 两种密度下葡萄糖解酒的作用效果

从图2可知,葡萄糖与酒精混合作用后,酒精密度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曲线下降明显,10m L葡萄糖比5m L葡萄糖作用更明显,10m L葡萄糖与酒精作用后酒精密度下降4.3%,5m L葡萄糖同比酒精密度下降3.1%,说明葡萄糖有解酒效果,且效果明显。

2.3 茶叶的解酒效果

称取1.2582 g茶叶(信阳毛尖)用200m L的开水冲泡,冷却至室温,过滤。取上述茶叶水100m L,加入到100m L的量筒中,测其密度为0.930 g/m L。在上述溶液中加入1mol/L的缓冲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在3.0~5.0之间,加入少量唾液酶,混合均匀,控温在36~38℃之间,搅拌30m in。加入10m L白酒(46%vol),缓慢搅拌并维持溶液的温度在36~38℃范围内。每隔10min检测1次,数据见表5。

表5 茶叶与酒精作用后的密度数据

从图3可知,茶叶与酒精混合作用后,酒精密度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没有变化,说明茶叶水没有解酒效果。

2.4 解酒机理

图3 茶叶解酒的作用效果

饮酒后血液中酒精浓度的高、低主要与摄入量、吸收情况和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有关。进入人体内的酒精除少量未被代谢,经呼吸和尿液排出体外,大部分酒精主要由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在人体内氧化和排泄速度缓慢,大多数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由肝中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所制约,其反应式为:

因此,解酒重在缓解乙醇氧化成乙醛的过程而控制酒精代谢,使之只产生少量乙醛,同时,还要能加快乙醛分解成乙酸,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3 讨论

3.1 饮品种类对解酒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饮品种类对酒精的降解效果不同,这是由于它们的解酒机制不同造成的。酸奶与酒混合,可使蛋白凝固,减少酒精在胃内吸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而且钙含量丰富,对缓解酒后烦躁特别有效。葡萄糖水可冲淡血液中酒精浓度,并加速排泄,能抑制乙醇脱氢酶,减缓乙醛的产生。或者由于葡萄糖本身在胃酸和唾液酶的催化下发生醇醛脱水从而降低酒精对胃的刺激作用达到醒酒的目的。茶不具有解酒效果,特别是浓茶中的茶碱会刺激肾脏加速利尿,由于排水过速,会把来不及完全氧化分解的乙醛提早引入肾脏,肾脏受到茶和乙醛的双重刺激,造成排尿过多,肾脏负荷过重,有损身体健康。

3.2 浓度对解酒效果的影响

浓度的不同会影响解酒效果,随着浓度的上升,酒精密度下降,曲线向下倾斜越大,解酒效果越好。这说明解酒的内在机制绝不仅仅是由于稀释酒精或促进代谢而引起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化学反应发生。

3.3 影响解酒作用效果的其他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解酒效果主要受饮食的酸度、心情和饮食的种类及数量影响。一是pH值,空腹的情况下,胃液的pH值范围是0.9~1.5,而吃过食物或喝过饮品之后胃液的pH值范围就变为3.0~5.0;二是心情,常言,“借酒消愁愁更愁”,说明心情的好坏会影响解酒效果,因为心情的好坏影响血液的流速,心情好血液循环就快,新陈代谢也就加快,酒精在体内的转化也就加快,从而醒酒就快;三是所喝饮品和所吃食物,饮酒前所喝的饮料如酸性饮料、橙汁、桔子汁等能与酒精发生反应或能促进乙醇分解,加速醒酒。所吃食物如豆类、白菜、萝卜等高蛋白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它们会与酒精发生反应,可使蛋白凝固,减少酒精在胃内吸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

酸奶、葡萄糖和茶叶水分别与酒精作用后,酒精密度降低,同比葡萄糖作用后酒精密度下降最大,下降密度为4.3%;酸奶作用后酒精密度下降2.6%;茶叶作用后酒精密度没有变化。说明酸奶和葡萄糖有解酒效果,且随着饮品的浓度增大,解酒效果更为明显。但茶叶水没有解酒效果。生活中,若饮酒过多,可以之后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降低酒精密度,同时,起到一定的保护胃和肝的作用。

[1] 蒋业贵,李兆申.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5):484-486.

[2] 陈韶华.酒精性肝病肝细胞凋亡与HSC凋亡[J].国外医学·消化系分册,2003,23(1):40-43.

[3] 张焕民.疏肝解酒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选萃,2006,22(2):50

[4] 徐正婕,范建高.酒精诱发肝细胞凋亡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消化系分册,1999,19(4):221-223.

[5] 项伟,夏延斌.我国解酒制品研制现状[J].食品科技,2006(3):49-52.

[6] 华扬.食物解酒更方便[J].生活百事通,2006(12):61.

[7] 毕锦云.解酒方法18种[J].河南农业,2002(12):36.

[8] 郑国伟.八种最佳解酒食物.[J].家庭中医药,2006(3):70.

[9] 阴文娅,徐家玉,郑卫东,等.天然植物资源扯根菜预防醉酒及解酒的效果观察[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127(4):147-148.

[10] 陈里.何以解酒?[J].中国药店,2006(2):89.

[11] 付晓荣.借茶解酒酒更浓[J].食品与健康,2000(9):446-448

[12] 邓源,班春林,袁伯俊.醒酒颗粒解酒作用机制的探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5):350-352.

Investigation on Sobering Effectsof Different Beverages by Using A lcoholDensity M eter

REN Kai,ZHANG Jianfu,XIE Jianping andWANG Xiaoguo
(Zhoukou NormalCollege,Zhoukou,He'nan 466000,China)

In the experiment,the environment of human gastric juice was simulated by adjusting the pH value of the reaction system.The change in ethanoldensitiesbefore and after the reaction between Baijiu and differentbeverages(yogurt,glucose and tea respectively)weremeasured by alcohol densitymeter.Furthermore,the sobering effects of differentbeverages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alcohol density decreased evidently after the reaction between liquor and glucose/yogurt,and glucose had themostsignificantsobering effects(alcohol density dropped by 4.3%).On the otherhand,therewasno change in alcoholdensity after the reaction between liquorand tea.

alcoholdensitymeter;measurement;beverage;sobering effects

TS971

A

1001-9286(2016)12-0059-03

10.13746/j.njkj.2016255

周口师范学院应用化学重点学科资助。

2016-08-17

任凯(1981-),男,河南鹿邑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酒质分析方面的研究。

张建夫(1965-),男,河南鹿邑人,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

优先数字出版时间:2016-11-04;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1051.TS.20161104.1407.002.htm l。

猜你喜欢
量筒乙醛饮品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醛及其杂质含量
细化量筒 细说作用
蒸腾作用
高颜值饮品高颜
买香油
天热了饮品畅欢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p53和γ-H2AX作为乙醛引起DNA损伤早期生物标记物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