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五次学仕机遇

2016-12-23 22:18
躬耕 2016年11期
关键词:祖辈官场陶渊明

《陶渊明传》有萧统、晋书、宋史三个版本,仔细核对,没找到“学仕”字样,但对其为官经历,都略有记述。学仕的说法,在他《饮酒》诗里,是有明确言及的:“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学仕”是陶渊明的谦虚说法。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时,才勉强学着去当官,很显然,如果不是饿肚子,他事先就没这个打算。

探讨陶渊明出世入仕前因后果,还得从他祖上说起。

陶渊明出生在浔阳郡柴桑县一个叫上京里的地方。寒门出身的曾祖父陶侃,靠个人努力,身居最高军事长官(大司马)。因家大业大引起的家族纷争,逐渐消弱了门族实力。祖父陶茂和父亲陶逸仅当过地市级行政长官,且为时都不长,尤其是父亲早年离世,给陶渊明留下的是一个“家无仆妾,藜菽不给”的局面。

靠个人勤俭,成家生子过艰辛日子。29岁时已是5个孩子的父亲了,生活的煎熬,和祖辈业绩比起来,他实在受不了,于是,才想到到官场去学试一把。

初入仕是在江州当最低级别的祭酒,养在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说白了就是机关勤杂人员。干了一段时间,陶渊明觉得不是想象的那样,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尤其是官场的气息,他受不了,因“不堪吏职”,就“稍日自解归”了。干了多长时间,不详,只能从“稍日”里自我思忖。

其后,有人邀他去州里当秘书(主簿),想了想,脑筋没转过来弯儿,没去。

身子离了官场,可心思一直没离开,七年后,又重温旧梦,到荆州府去履职了。可是,刚一年多,天不遂人愿,因家母去世,需回家守孝三年,虽非自动离职,毕竟身不在位,按现在说法叫挂靠了一边,你在那儿等着吧,守孝期满再说。

守孝毕的当年六月,觉得做官还不错,又卷土重来了。这时已改朝换代,在新主子刘裕军中当参军,也就是文职职员类小官,这次干到次年3月,不知什么缘由,又不给人家干了。

歇了几个月后,通过本家族亲长辈介绍,去彭泽县当县长。上面检查组来人(督邮)检查工作,因耍的派头太大,他看不惯这一套,于是,择路离去:去你妈妈的,拜拜了,官场。

从陶渊明进出官场经历来看,他是矛盾的。既想解除家里困窘,也想一展宏图,给社会做些事情,还想以祖辈为榜样,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可是,在那个乱局之中,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对他那样看不惯人家脸色的清高品性来讲,也只有“归去来兮”,这才是他的人生归宿,也是给来者常常念叨的充分理由。

综观陶渊明的几次为官,算下来不过几年时间,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情,倒影响到后来一千多年为官者的世界观。

猜你喜欢
祖辈官场陶渊明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辈抑郁的影响:祖辈个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与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
你好,陶渊明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