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技术是“术”,模式是“道”

2016-12-26 11:03
中欧商业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学经济学实体

企业转型,技术是“术”,模式是“道”

主题:智慧连城思享会

时间:2016年10月25日

地点: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

演讲人: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桑坦德银行经济学与金融学教席教授

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几年中都是数量型的增长。有限的劳动力和有限的资本决定了经济规模的有限,因此这样的增长不可持续。更重要的是,在资本还未用尽之前,增长可能就会停止。

经济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叫做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依靠投资来驱动经济增长。今年以来,央行发行货币、接连“放水”,并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因为产能早已过剩,新的投资形成的都是新的过剩产能。因此2016年上半年出现的民营经济投资所谓断崖式的下跌,实际是企业对经济形势的一种理性反应。

当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到零的时候,单纯依靠投资已经不能拉动经济了。资金是非常理性的,在实体经济赚不到钱的时候会转移到资产市场,把资产价格炒起来,但这个过程并不伴随着价值的创造。实体经济的萧条和资产市场的繁荣,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出路在于提高技术水平。新的经济增长点来自微观、来自企业、来自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效率的改进。要提高企业的效率,首先要政府做到减税,让企业能够支配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中去;此外,政府还要尽可能缩小国有经济的范围,提升经济的总体效率,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民营企业的效率都要高于国有企业;政府还需要做好司法改革,更好地保护私人产权,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宏观经济形势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转型、进行创新。转型不等于转行,创新不等于非要用高科技。在传统行业中,创新的机会非常多,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思考,是否会利用新的技术来提高自身效率。

比如服装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但也能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越来越频繁的订货会让产品追潮流追得更紧密,通过互联网签约设计师,筛选出最流行的款式推到市场,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这些属于消费品需求端的创新。在供应生产端,企业也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换代,例如利用技术在工业流水线上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等。技术本身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是“术”,而商业模式是“道”,首先要考虑清楚道,再来考虑用什么样的术来实现。道与术不能颠倒,颠倒的典型就是互联网思维,把术当成了道,与行业中最基本的商道发生冲突。

在转型阶段中,企业需要抛弃以往机会主义的习惯,不要再去寻找商业的风口,要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让自己的企业从交易型企业转变为创新型企业。

猜你喜欢
金融学经济学实体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