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认定需谨慎

2016-12-27 09:10张云涛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辞源大字典通假

张云涛

在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四个字编者将其认定为通假字,笔者以为不妥。下面略陈鄙陋,以期与编者商榷,也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评与指正。

一、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篦,通“鎞”

《说文新附》:“篦,导也。今俗谓之篦。”郑珍《新附考》:“今眉篦、插头篦皆作此。《小学篇》,王羲之撰,是汉后字。大徐以为俗名,是也。”又日:“导,所以到鬓发使入巾帻之里也。”“今人用此物以骨为之,有齿似疏(梳)而纵长,妇女日间以理鬓发。”其本义是“古代理鬓发的用具,妇女也用以插在头上作装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篦”正是此义。

“篦”还有一义项,《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中同“镜”,指古时医生用以治眼疾的器械。《康熙字典·金部》:“鎞,《增韵》:掠器也。俗作篦。”《涅槃经》:“有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鲲刮其眼膜。”可见,“鎞”是将眼中病膜用篦刮,以疗眼疾。

二字中古音皆帮母齐韵平声。“篦”“鎞”二字通假,“篦”为本字,是在表“医生用以治眼疾的器械和古代理鬓发的用具”这一义项时。二字均有“古代理鬓发的用具,妇女也用以插在头上作装饰”这一义项,在此义上,《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辞源》认定不构成通假关系,可见,此处“篦”通“鎞”的注释欠妥。

二、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离骚》)濯,通“浊”

濯,《说文·水部》:“濯,、擀也。”本义为“洗涤”。《诗经·大雅·洞酌》:“洞酌彼行潦,挹彼往兹,可以灌罍。”毛传:“濯,滌也。”由此引申为“沐浴过的脏水”。《广雅》:“潲、濯,滌也。”《礼记·丧大记》:“渜濯弃于坎。”孔颖达疏引皇氏云:“濯为不净之汁也。”浊,“濁”之简化字。濁,《说文·水部》:“濁,水,出齐郡厉妫山,东北人钜定。”其本义为河名,即今北洋河。假借为“脏,不干净”。《遇张邯郸庄》:“雨门延风凉,洗我昏濁肌。”

濯,上古定母药部入声;浊,上古定母屋部人声。二字上古音相近。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二字无通假现象。“濯”有“沐浴过的脏水”义,句意解释为“屈原主动远离沐浴过的脏水、污泥”,符合语境。如果认定“濯”通“浊”,其义项必为“脏,不干净”,句意为“屈原主动远离不干净污泥”,就会出现句意重复,因为“污”本身就有“不干净”的意思。

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离骚》)指,通“旨”

指,《说文解字》(下称《说文》):“指,手指也。”可见其本义为“手指”。《仪礼·大射仪》:“右巨指鉤弦。”郑玄注:“右巨指,右手大擘。”引伸为“指向”,《吕氏春秋·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又引申为“意旨、意向”。《汉书·东方朔传》:“丞相御史知指。”颜师古注:“指,为天子之意也。”旨,《说文》:“旨,美也。”其本义为“味美,美味”,引申为“美好”,表“意旨、意向”义为其假借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海》和《辞源》均认为在“指,通‘旨”时,其意义为“美好”,即二字通假只在表“美好”这一意义时,表“意旨、意向”义时不构成通假关系。《说文》中还有一字“恉”,此字盖为“美好”一义的后起分化字。《说文解字注·心部》(下称《段注》):“憎,意也。今字或作旨,或作指,皆非本字也。”《段注·手部》:“指,假借为恉。”《段注·旨部》:“旨,美也。叠韵,今字以为意恉字。”

三字上古皆章母旨部上声。“指”与“恉”、“旨”与“恉”在表“意旨、意向”时通假,而“恉”字现已废,此义并入“旨”,因此教材编者注为“旨”。这样易给人带来一种错觉,即“指”与“旨”在“意旨、意向”义时形成通假关系,古已有之,不符合语言实际。

四、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衡,同“横”

衡,《说文·角部》:“衡,牛触,横大木其角。”本义为“古代绑在牛角上防触人的横木”,引申为“架在门窗或屋梁上的横木”。《集韵》:“横以木为门也。”宇,《汉语大词典》:“房屋。”因此,《汉语大词典》对“衡宇”的注释正为“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引用书证正为此句。

二字中古皆匣母庚韵平声。因为二字均有与“纵”“直”相对的意思,《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在此义不认为是通假,而《辞海》《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认为是通假。但是,如果用这一义项,则“衡宇”的意思就会成为“横着的房屋”,与实际不符。故二字在此句中不存在通假关系。

通假字的认定有两个条件:语音要相近或相同,语音指通假字使用时的读音;要有典籍证明。笔者以为,编者不认真查阅古籍,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仅以这四个字古今读音相同或相近,意思也有相近之处,便认定为通假,有点失之偏颇。

猜你喜欢
辞源大字典通假
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类的可行性及方法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衛伯考(下)
《汉语大字典·广部》疑难字考释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籀文隶定字考察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