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资本视角的信息系统研究框架

2016-12-27 14:55郭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符号学信息系统

郭瑶

[摘 要] 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个交互在一起的两个领域社会和物质,但信息系统不仅涉及社会性和物质性,也涉及个人领域。同时不能把个人仅仅当作传递信息的工具,还要考虑其身份地位等。因此本文在信息象征符号论提出的三个领域——社会、物质和个人领域的基础上,在其个人领域加入符号资本以求从机制层面分析个人对信息的传递、解释和做出相应反应的原因。

[关键词] 信息系统;符号学;社会物质性;符号资本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89

[中图分类号] C9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73- 03

信息系统涉及一个交互在一起的两个领域——社会和物质。关于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区分四个主要阵地。首先,是那些强调一个系统相对于其他的主导地位,即“物质决定论”。最近的研究有了非常不同的范围和水平,但通常在研究中把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开发了一种专注于技术的社会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人们围绕技术的组织或形成——包括技术的社会形成(SST)和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的观点,即“社会决定论”。理论家认为这两个社会性和物质性是如此紧密相互缠绕在一起,实际上,他们不能被分离,例如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以物体为中心的社会性和关系的物质性。在信息系统中,这个立场强调社会和物质的不可分离性,即“社会物质性”理论。但社会物质性理论表现出了其局限性:第一,信息系统也不但涉及社会性和物质性,也涉及一个第三世界,即个别的或个人的;第二,其表现存在根本问题。信息系统不只是存储和传输纯信息,还是信息的表现,表现的形式本身对于意义即可能产生的信息有很大的影响,即“信息象征符号论”。该学派认为信息系统作为象征和符号承载了意义,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系统,而是一个依靠符号进行信息传播的社会交互系统。信息符号学综合框架建立在哈贝马斯和批判现实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也与皮尔斯一般的工作和尤其是符号学有关,广泛到足以涵盖各种不同的领域——物质,社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解决上述理论研究局限性的理论分析工具。但是此综合框架虽然在社会、物质领域中加入了个人领域,但是对个人领域的研究中仅仅把“个人”当成创建和发送,接受和解释信息的行动者,并未对个人所处的身份、地位、权力和动机做出进一步的阐释。首先,本文分析整理出了信息系统符号综合框架中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了基于符号资本的信息系统研究框架,最后对全文进行一个总结。

1 基本概念

1.1 能指、所指和对象

皮尔斯指出,一个符号涉及三元,而不是索绪尔的二元:能指,所指和对象。如图1所示。能指是代表某人在某些方面或能力的某物。所指是某人对话时,在脑中形成的与那个人等价的符号,或一个更发达的符号。对象是这个符号代表的某物。

1.2 信息和意义

信息是一个符号的命题内容,即在给定的符号存在领域中隐含的关于事物的陈述[8]。这个定义有几个扩展的涵义:(1)信息是客观的——它是由事件和符号带有的无论其是否被观察或提取,和信息可以通过环境、人工产品存储和传输。(2)信息不同于其在一个信号或消息中的体现,因为信息本身有因果事件,如敲门声让我们打开它,不是因为物理敲门,而是因为它携带的信息即有人就在那里。(3)信息量对于特定接收者是否有用通常取决于他们的前状态(通常是知识)与信号的关联,如一本中文书对于不懂中文的人来说没有可用的信息。(4)信息必须是真实。我们可能误解符号但符号本身只携带真实的信息。

意义即描述或暗示事务的陈述。意义有两种不同的用法。(1)存在符号系统如语言中公开可用的意义系统。(2)使收信者从一个话语或发送者的意向中获得“意义”。

这明确区分了信息和意义。信息是客观的,独立于发送方和接收方,但必须是真实的。意义是主观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类的翻译,并产生信息。因此,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信息系统,只是有意义的人类交流更广泛的系统的一部分。

1.3 符号资本

符号资本一词最早是在布尔迪厄的《区隔》中,本文采用布尔迪厄的定义:符号资本是指建立在知识和认可的实践逻辑基础之上的特权、声名、神圣性或荣誉的累积程度。从定义中我们可看出符号资本的几个特点:具有合法性即受到社会认可的;以符号化形式存在;具有象征性和增强信誉的影响力。符号资本是在一整套认可和社会评价体系中通过对声誉和特权的认可,在其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

2 研究框架

2.1 符号学综合框架

在图2中,符号学综合框架显示一个由哈贝马斯形成的三个领域的中心:个人、社会和物质领域。但这个框架超越了哈贝马斯,同时考虑了指号过程与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首先考虑三角形的内部,指号过程通过信号和消息的生成和解释关系到个人领域。我们作为人类存在意义和交流的领域中,事件和符号对我们是有意义的(输入),因为只有当他们在符号系统中以某种形式代表或支持表现我们的交际意图(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时,才能实施下去。需要再次强调意义与信息是有区别的,信息是一个有意义的消息内容,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意义会受接受者的主观影响。记号现象也与物质领域有关,在物质领域中所有的标志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物理体现。为了设计标志还必须通过物理媒介的某种形式传播。最后,符号学的社会领域在符号系统的内涵方面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人的,他们超越和存在于个人使用符号之前。

在这个综合框架的外围,每一方都代表了一种持续的关系形式。在个人和社会领域之间有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交往的关系。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立场上看,社会和个人在概念上分为两个真正的,独立的但相互关联的系统。社会是一个结构的“整体”,实践和惯例以“位置-实践”的形式实现——角色立场和社会实践。因此预先存在于那些占领这些位置和条件进行活动的个人。但是,同时社会是通过个人活动复制或转变的。在个人和物质的领域之间有一个具体化的关系。以两个方式发生——首先是以人体的生理与思想和行动紧密联系的方式;其次是采取非常广泛的技术方式,在这个方式中允许和限制了人的行动。最后,在社会和物质的领域之间,有一个社会与物质性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物质(如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批判现实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是属于独立但相互交互并形成系统。记号现象产生和解释意思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概念化这些没有涉及到符号学的互动形式。

2.2 基于符号资本的符号学信息系统综合框架

在上述研究信息系统的符号学综合框架中,虽然克服了“物质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和“社会物质性”理论的不足,提出了以个人、社会和物质的三个领域分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指号过程,但其框架并没有考虑到在“个人领域”中行动者所处的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本,以至于无法透彻分析个人在传递和解释信息时为什么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意义。因此本文在上述信息系统符号学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领域中的符号资本这一因素,从布尔迪厄符号资本的角度上分析个人在意义的传递、接收和解释的不同,提出了基于符号资本视角研究信息系统的综合框架,如图3所示。

布尔迪厄在其著作中,指出了四种资本形式,即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经济资本指的是一般经济意义上的资本概念。文化资本,是指行动者对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文化资源的排他性占有。社会资本,是指行动者凭借拥有一个相对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络,从而积累的资源的总和。符号资本,是指特权、声名、神圣性或荣誉的累积程度。符号资本不是某一类型的资本,而是所有其他资本类型当它们作为资本而被误识时的资本,所有资本必须被转化为这种特殊的符号资本,才能够获得合法性与合理性,即是否拥有符号资本代表着其他资本的存在形式是否得到认可。其中经济资本提供地位,社会资本提供声誉,文化资本提供合法性。拥有特定符号资本的个人行动者会考虑其所拥有的符号资本、所处的位置、涉及的身份、地位和合法性从而对信息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回应。

3 结 论

在信息系统的本质和核心问题上,经历了“物质决定论”,“社会决定论”,“社会物质性”和“信息象征符号论”四个阶段。但是“物质决定论”过分强调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而“社会决定论”过分强调客户的定制化忽略了信息系统本身的物质性。“社会物质性”虽然同时强调信息系统的社会性和物质性,但是忽略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系统,而是一个依靠符号进行信息、意义传播的社会交互系统。“信息象征符号论”既强调了信息系统的社会性、物质性,还加入了在信息和意义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个人,但其并没有考虑到个人所处的身份和地位、拥有的资本,也就无法理解个人在理解和传递信息时做出反应的机制层面的原因。因此本文在符号学信息系统研究综合框架的基础上的个人领域中加入了符号资本的维度,以求深入到机制层面理解个人与信息系统的交互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Orlikowski W,& Scott S. Sociomateriality: Challenging the Separation of Technology,Work and Organiz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08(2):433-474.

[2]Howcroft D, Mitev N N, Wilson M. What We May Learn from 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Approach[M].NewYork,NY:John Wiley,2004.

[3]Callon M. Techno-economic Networks and Irreversibility[J]. The Sociological Review,1990,38(S1):132-161.

[4]Cetina K K. Sociality with Objects[J]. Theory,Culture & Society,1997, 14(4): 1-30.

[5]Law J. After Method: Mess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M]. Psychology Press,2004.

[6]Eriksson O,Gerfalk P J. Rethinking the Meaning of Identifiers i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10,11(8): 433-454.

[7]王惠芬,崔雷. 集团财务管控软件及ERP社会物质性研究[J]. 财会通讯,2014(7):103-105.

[8]Peirce C S. How to Make Our Ideas Clear[J]. The Nature of Truth: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2001:193-209.

[9]Bourdieu P, Johnson R.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M].NewYork,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

[10]Habermas J.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Volume 2)[M]. Boston,MA:Beacon,1987.

猜你喜欢
符号学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企业综合节能信息系统SciMES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符号学理论初探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
电视剧《走西口》的符号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