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必然"的独占性及其常见的理解误区

2016-12-27 08:31吕依婷郭友南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时间

吕依婷+郭友南

摘要:"必然"在世界的逻辑发展中具有绝对的独占性和不可逆转性。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容易执着于追究必然事件的产生原因,试图对事件做出另一种本质上并不可靠的解释,即"偶然"。

同时,人类思维在对"必然"的了解及判断过程中受到时间的限制和影响,会对未知产生数种假想,从而将自我意识的定论同"必然"的实际发展道路错开,导致对现实中突发的意外事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中的确定产生误解。

关键词:必然;偶然;预见未来;时间

1宏观角度的"必然" /微观角度的 "偶然"

目光狭隘的我就这么说吧,在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乃至整个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不存在任何--包含由任何条件制约所发生的偶然。在这论文的开篇,我即要坚决否定"偶然"的存在,以此反过来证明一切存在的只是"必然"。

1.1 往后说你的人生/往前说世界的前身

从你的诞生说起,在往后的生活和成长中同人相遇、分离,遭遇困境、摆脱苦难……人生走到今天看起来存在太多的偶然性,回忆起来必定有某件事险些就错过了。

正因如此,你便很容易理解"偶然"的存在。

倘若换一种角度,依旧从你的诞生谈起,往前说人类文明的出现、自然的衍变、地球的诞生、太阳系、银河系的形成、宇宙起源的大爆炸。通常我们不认为以上从狭义到广义的历史是出于偶然才形成的,因为它跨越将近一百三十七亿年,且不是亘古不变的,至今宇宙依然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当中。

正因如此,我们认为宇宙的形成与发展是必然的结果。

实际上,无论是往前说宇宙还是往后说人生,这一切已发生的事情全部都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结果。

1.2 假设另一个宇宙

抛开偶然或必然之说,凭空建立一个假设--在宇宙起源之时,大爆炸的发生出了差错,导致形成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没能诞生,自然--太阳系和地球也没能出现,人类同样不能存在。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之后,有另一种生物出现在这个空间的某个角落,繁衍进化、尝试探索。

也就是说--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切。这看起来是个天大的玩笑,颠覆了整个时空的历史,是绝不可能的。

然而,回过头来看看已成事实的过去,地球从早期生物出现开始,先后经历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爬行动物开始进化,三叠纪时期出现恐龙,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段时期,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后进入哺乳动物时代,而后今天统领地球的人类才姗姗来迟。

看到地球的历史,我们不由得在心里松了口气,在人类文明之前的浑浊世界里,曾经多少生物有机会就此占领地球,甚至在人类到来之前,它们一度是地球的主宰,但后来全都黯然消失在时代更迭中。

我们之前所作的假设没有机会成立,眼下地球的历史标志着一切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全部都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它全部都发生了。

2 偶然:人们出于误解而看到的表象

宇宙的发展是必然的过程,就这一点来说没有异议,这也就是说"偶然"一词往往被使用在人类自身,从相对世界发展来说极为微不足道的生活角度出发。

2.1 误区从哪里产生?

"必然"是人们能把握的事情,仅凭主观意识就能对事物做出判断、得出准确的结论。例如没有空气人就无法呼吸,没有精子的卵子无法孕育成胚胎。

针对我们已知的事物,通常不会有意外使其发生意想不到的扭转。就这一点而言便将"必然"的性质同 "偶然"区分开来。

假使必然事件发生了突变,例如有人能够在真空环境下生存,或是未受精的卵子自行形成了胚胎。当这样的非常规状况发生时,由于现实现象超出了人们主观意识对事物的理解,令人瞠目结舌,因此我们会将其称之为奇迹,而非偶然事件。

通过以上证明,偶然事件的发生必须建立在相对较为常规的基础之上,不曾脱离现实轨迹,可以根据明显的缘由或证据进行追踪,根据推论可以判定事件的发生是完全符合现实逻辑的,只不过带有一定的突发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可控因素。

2.2 "偶然"的创词

"偶然"这个词之所以会被创造,原因在于大多数人都人无法预见未来。人们事先没有料想到某件事情的结果,现实的进展远远超出了预想和计划。对现实呈顺应态度的人称此类事件为"命中注定",对现实做出抗争态度的人们称其为"偶然"。

此行人们往往忽略了,我们口中所说的"偶然"等同于"必然"。

因为已成现实的事情即是真正地发生了,尽管出乎我们的意料。正因为无法事先预料,不论曾有多少机会避免,最后事件的发生率是100%,这正是"必然"的绝对性。

2.3 牛顿和他的苹果

倘若在那个发现地球秘密的伟大日子里,牛顿没有坐在树下被一颗苹果砸个脑袋开窍,万有引力定论就不可能由他在当时提出。

这一事件被传为家喻户晓的寓言,人们说:"有一天,牛顿偶然间坐在一颗苹果树下……"

我们知道通过努力,爱因斯坦经过无数研究实验才发现的光电效应定律,爱迪生苦思冥想一生留下了一千多种创造发明。不论牛顿是否出于幸运才发现了引力,偶然一词仅仅为他的人生经历增添一丝传奇色彩。即使把这个词揭去,历史的过程不会有任何改变。

牛顿注定要对着落到头上的苹果陷入思考,在那一天之前他的生活、父母的相遇、家族的传承、英国的历史发展乃至整个宇宙的运行都没有出现任何偏差,导致在这天一颗苹果从树上掉落,这位未来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对引力的思考。

由先前的一切"必然"铺垫而成,历史证明,万有引力只能是由牛顿提出的。

所以说,"偶然"只不过是人们造出来渲染故事的用词,而"必然"一词的存在极其权威。它有现实作为凭证,无法反驳和篡改。

3 必然的概率

既然排除了"偶然",必然事件的发生概率只能是百分之百,占据由古至今的整个历史,从宏观现象到细微变化,一切事物的诞生、演变都包含在必然之中,无一脱出。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必然,它并非书本上的长程记载,它以一种流动的方式存在,当下的我们也活在历史中。我们的一生是一部绝无仅有的历史,人生中所做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未来历史的发展。

3.1 多样化的策略是为应对未知的唯一现实而做准备

在一些电影中,主人公往往需要面临困境,在寻找突破方式的时候,凭借智慧对几种可能的情况变化做出预测、加以揣摩,制定出应对计划A、B、C。

这是根据多种假设做出的预防准备,角色不知道自己的遭遇会支持哪一种应对计划,行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计划A、B、C中一定有一种计划可以应对必将发生的现实情况。

这种剧情在当今文学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

在多种变化不定的情况之下,由于无法预测事件的走向,便需要对多种概率进行揣测,计划的罗列是为了应对未知的必然结果而做准备的。

3.2 计算"必然"的发生概率--无法计算/毫无意义

在数字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当今,人们喜欢计算种种事件的发生概率,例如车祸死亡率。通过计算已发生的车祸事件来统计死亡率,但其中每一件现实案例都是已经发生的,无论有无人员死亡,车祸的最终结果都已成必然。

研究人员曾对比车祸、空难、船难的现实案例,计算其死亡率得出乘坐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像这样将结果已一目了然的必然事件作为数据来统筹得出的结论是无意义的。

即使飞机如此安全,生活中照样有数例不可预测的空难发生,只要灾难必然要发生就无法躲避。这时候通过计算现实案例得出的概率就形同虚设,它只能告诉你,你坐这趟飞机可能会死,可能不会死,只有必然的现实会给你真正的答案。

如果我们不根据已有的必然事件计算,而是单纯地统计人的死亡率,那么结果是100%,每个人都逃不过一死。

4 预见未来

在上一节中说过,历史以流动的方式存在,其实是指世界伴随时间行进中的发展过程。未来是历史还未谱写到的地方。由于受到时间限制,人们无法预见未来,却对这神秘的力量充满向往,并不断进行研究。

4.1 我们如何预知未来?

实际上在某些方面,人类或多或少地做到了预知未来,那是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试图对短期未来做出预测。

古人研究星象预言灾难的降临,诸葛亮曾观天象借东风。当今气象学家收集讯息得出天气预报,天文学家观测行星轨迹,预测流星和日食的发生。

排除以上实际、精确的研究,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凭主观意识对未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集体模糊知觉,即第六感的存在更使我们获得了对未知的预测能力。

4.1.1 我预知未来的方式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我个人得出了对这种能力的理解。

如果你察觉到一些预兆,就意识到自己必须竭力去控制眼前的现状,扭转即将发生的事。有些局面只因一念之差的拖延就能够避免或发生,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改变的程度,这就是预知未来。

4.1.2 预测与行动相结合

我的理解方式与其说是对未来进行预测,更多的是对未来提前做出警惕并试图通过掌控当下的外部变化来掌控未来的走向。

首先,预兆的出现让我注意到可能要发生的事情,它往往是极好或极坏的。人们的第六感一直以来都对具有极端性的事件十分敏锐。当我得到预兆之后便会提前做好准备,各方面的感官都比以往敏锐,对细枝末节的事情也处理得相当谨慎,原因在于我不希望因为某个细节的错漏对将来造成损失。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行事方式只不过以我当下的理解作为依据。或许我预感到一些坏事将会发生,但在竭力控制的过程照样因无知而犯错,事情发展成极为糟糕的状态。结果是,我预感到一些坏事,必然现实是,我的行动导致坏事实质地发生。

那么,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事先预测到了自己将在往后犯下的错误呢?即使我预先的警惕最终也没能改变这个的结果。

4.2 任何行动导致的必然结果都是唯一性的

现实中,无论我们做多少次推敲,反复改变主意,最终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这都是必然的。或者,我们的意识摇摆不定,对自己预测到的未知事件不敢妄下定论,但最后现实会印证我们的预测正确与否。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一过程中发掘自己预知未来的能力,而判断这一能力是否准确的现实依据,即为事件准确发生的必然性。

如果谁像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记下世界末日的预言那样,真正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他已了解到必然的未来,或许能够通过某种方式篡改未来的发生。但倘若他真的做到了,受他影响而导致的未来就会代替改变之前的未来,从而使现实的某些部分发展成另一个的结果,这个结果即为受预测者影响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原本应当按照未篡改的定律和秩序延续进展下去的未来--即预测者最初预测到的未来--将不可能存在。这显然是与预测者的预测相矛盾的。

未来难以被准确预测和篡改,以此保证了所以事物仅维持一种发展方式,并且由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必然导致其最终结果的产生。像电影《蝴蝶效应》主人公反复往返于过去和未来之间,不断改变自己的童年细节儿导致种种未来的结果混乱得一塌糊涂的状况便不可能发生。

5 时间影响必然事件的发生

5.1 我们在时间中发展

至今,很难说请人类究竟是智慧的还是愚昧的。

人们足迹遍布整个地球,征服高山、峡谷,研究天空、陆地和大海、探索宇宙,为太阳系、银河系、乃至全宇宙命名。

但这样聪明的人类到如今依旧被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线牵着鼻子走。

人的生命禁锢在某一段有限的时间之内,你注定看不到将会发生在自己人生之外的未来。哈雷彗星每七十六年同地球见一次面,但地球上有的人在七十六岁之前就有幸目睹,但还有无数人一生活不过七十六岁。

由于时间超出人类控制的能力范围之外,人们无法掌控还未到来的时间--它不属于任何人,人们因此认为未来是存在无数可能性的,为其创造了出无数想象,思考文明、建设、经济等长远性的趋势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然而只有时间对人们的遐想置之不理,继续着自己绝对的权利主宰。

5.2 时间:通向"必然"结果的唯一道路

假设我们能够看到时间,它应当如同一道是设在一条轴线上的无数道帷幕,缓缓地、一层一层揭开,向人们展现前方的未来。人们始终无法看清更远的帷幕之后是什么样,只能回头看身后的路,但过去也会在遥远的距离中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因为时间是一个单向的维度,只能前进无法倒退。这一定死的秩序决定了已发生和未发生之间只存在一个节点,即此时此刻。

万物的生命中,无数个此时此刻构成了这条无边无际的时间轴。且在这条轴线上不存在任何平行线,现实只有一个发展过程及其结果。当下才是真实,未来所谓的无数可能性仅仅基于人们对想象的建立,在时间还未到达的地方,没有定律、没有秩序,什么也不存在。

对此,时间仍然掌控着"必然"的发生,一步一步信手拈来,不紧不慢地安排着我们看不见的未来。

已发生的过去是一种不可否定的"必然",而还未到来的未来同样是一种"必然"。只不过它还没有来临,无论人们对它做出多少想象,通过行动来谱写当下以求未来,当它真的发生时只会有一种结论,它将一锤定音,并且转瞬即逝,迅速沦为只存在于过去的必然。

5.3 创造必然的未来

这样说来,未来的无限可能似乎已经彻底被否定了。它不再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幻,不再拥有鲜活的分支,而成了一条直通无底洞的遥远路途。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无论必然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其结果通通都是由人们以一手创造出来的。如果此刻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能轻易想象到自己的未来一事无成。在过去,若人们不发明、不探索,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时代。

对命途短暂的人来时候,太阳就意味着永恒,它总是在黎明升起,傍晚落下,是时间亘古不变的象征。然而太阳真的是永恒的吗?我们知道并不是。只不过它的存在过于长久,超越了人类历史的存在,看似是无尽的。但若将其同宇宙比较,太阳只不过是一段极其短暂的存在。

说得通俗一点,以人类的眼光来看,未来确实可能是无限的,因为时间未到达的地方一片虚无,朦胧之后有着无限可能。

这种"无限可能"在当下虽然仅建立在人类的想象之上,但在时间轴的某一个节点上,或许它会成真。因为你的努力造成了结果的必然发生,尽管过程看起来飘渺而漫长,但它会在未来等待着你,只是现在的你看不见而已。

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对"必然"的论述在人类身上呈一个死循环,由于人们无法预见未来即将发生的那唯一的"必然",目光短浅的我就这么解释吧:由此人们将会把在未来发生的超乎想象的时间命名为"偶然"。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斯蒂芬·霍金 《果壳中的宇宙》[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吕依婷,女(1995.1-),浙江湖州人,学生,本科,研究方向:服饰设计

郭友南,男(1974.11-),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学 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时间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被闲置的时间”——谈当代艺术实践里的当代现实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日语寒暄语「おはよう」(早上好)的用法辨析
时间设计的形式语言解析
Spatial—Temporal Metaphor of“qian/hou”in Chinese and English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