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垃圾现状的对策研究

2016-12-27 13:19王明渊赵英鑫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建筑垃圾城市化

王明渊+赵英鑫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建筑垃圾是产量最大的废弃物。而随意堆放建筑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还破坏了生态环境。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而且减少了的建筑垃圾排放量,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节约土地,可谓一举两得。目前,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利用以日本和西方国家为科技前沿,而国内的建筑垃圾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阶段,镇江市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以及回收利用方面体制尚不完善,在建筑垃圾的重利用方面仍处于初步阶段。

关键词:城市化 建筑垃圾 资源化处理

基于镇江市建

1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研究现状

1.1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

世界上首次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国家是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的重建期间,循环利用建筑垃圾不仅降低了现场清理费用,而且大大缓解了建材供需矛盾。至1955年末,循环再生了约1150万m3废砖集料,并用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l7.5万套住房。德国现有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在处理建筑垃圾,年营业额20多亿马克。

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十分重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垃圾视为"建设副产品"。从1974年起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在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并于199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此后相继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拆除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工厂。据报道,1998东京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日本对于处理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因此,他们制订出相应的规范,建造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与再生骨料。据报道,日本全国建筑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利用率已超过五成,其中废弃混凝土利用率更高,有的处理废弃物工厂的规模达到100t/h。目前,日本已经掌握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欧洲共同体国家每年废混凝土的排放量,已从1980年的55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多万吨,而废砖排放量将基本稳定在5200万吨左右。显然,废混凝土与砌筑废物的比例已经向废混凝土转移。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并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功能【1】。

1.2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

据权威资料表明,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80亿吨,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4亿至32亿吨。根据专业人士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万吨建筑垃圾。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两项合计约3亿吨。我国现有建筑400亿平方米,按照建筑物使用周期70年,年均建筑拆除5.7亿平方米,年均产生建筑垃圾4-6.8亿吨,加上建筑施工、建筑装修等事项,年均合计产生建筑垃圾5-7.8亿吨。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又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垃圾数量不断猛增,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污染形势日益严峻。长期以来,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隐患。据了解,近年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侵占土地、随意丢弃填埋、到处粉尘飞扬,乃至下雨天从垃圾堆流出的污水,只是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的冰山一角。据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它们被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2】。

2 镇江市建筑垃圾现状

建筑垃圾的产生与人口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目前据2014年人口最新数据,镇江市人口为313.4万,以此预估镇江市建筑垃圾产量约为600万吨左右。由于镇江市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起步较晚,所以其中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所占数量相当的少,再生利用效果相对较差。

此外镇江市已在2009年时出台了有关建筑垃圾的相关处理情况的相应文件,主要目的是不影响城市的市容,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但,其中涉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的的内容很少。

据了解,近年来镇江市建筑垃圾的产生呈现出数量巨大、产生周期集中等新特点,要改变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还是采取回填、填埋和露天堆放为主的状况,急需寻找新的处理渠道,以科学、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并以资源化处理为主,工程弃土将以回填、复垦、覆土绿化为主,逐步降低以回填和填埋方式处置建筑垃圾的比例以新型的资源化处理基地替代传统的消方式。

概括起来,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占土地

目前镇江市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据估计,每堆积10000t建筑垃圾约需占用0.067hm2的土地,镇江市近郊处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2.污染土壤

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水所含的有害物质对土壤会产生污染,其对土壤的污染包括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不仅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而且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发生积累,致使土壤中有害物质超标,妨碍植物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有害物质还会通过植物吸收,转移到果实体内,近而影响镇江市民的人体健康;

3.污染水体

由于镇江市的部分建筑垃圾堆放在长江边上,建筑垃圾在堆放场经雨水渗透浸淋后,由于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含有的大量重金属离子溶出,堆放场建筑垃圾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3】。

4.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目前镇江市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建筑垃圾虽在施工过程中以调剂实用为主,但部分建筑垃圾依然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且建筑垃圾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垃圾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

3 镇江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研究

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稍加处理,就能变费为宝,就目前镇江市建筑垃圾所存在的现状可以用下面两个办法进行处理即回收再利用法和完善机制,强化意识法。

(1)回收再利用法

在处置建筑垃圾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了私拉乱倒和垃圾围城现象,应将过去的简单填埋、堆积的传统粗放型处理方式,转变为减量化、资源化、商业化的再生处理利用,使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得到了有效的再生利用,创出了一条城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的新路。

1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

2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

3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4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

5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2)完善机制,强化意识法。

当然,完全凭借以上方式不能彻底的解决目前镇江市建筑垃圾所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再生,镇江市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完善机制

强化相关环保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确保环保工作无死角,真正做到工作到位,以此完善部门职责,使其资源利用高效有序。加强政府,建筑单位以及科研工作之间的合作,共同谋划一条持续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以及开发利用更多的资源。

2重视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无从谈起。镇江市应该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出符合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科研工作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回收和利用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再生材料与环境相容性的分析方法,再生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再生技术的经济性评定等。

3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

首先应禁止填埋具有再生价值的建筑垃圾,相应地规定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堆放,排放单位必须配置相应的处理设施或支付较高的处理费,委托专业机构处理和利用其建筑垃圾。凡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材料或产品,我市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对于专用的建筑垃圾再生机构,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保证他们的正常运营。一旦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法律颁布,就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督执法来使法律得到确实的遵守,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4]。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要让与建筑垃圾打交道的每一个人都懂得建筑垃圾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大力宣传和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的最新技术和工艺方法,鼓励社会利用再生建材或产品。要做到市民人人都具有对建筑垃圾处理及其重新利用的意识,使得资源利用能够高效进行。

5加大扶持力度

要发挥政府、企业、公众三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扶持、加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力度。例如,由政府主导、协调,合理分布建立垃圾处理厂,将处理过的垃圾变为建筑材料。此外要鼓励合作,学习先进公司的文化,了解企业内涵,引进先进的设备。

参考文献

【1】周文娟,陈家陇,路宏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J】, 建筑技术,北京,2009

【2】王雷,许碧君,秦 峰.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与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上海 ,2009

【3】 张立辰.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环卫科技网,2011

【4】刘超,徐小朝,张莉.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现状的思考及建议【J】,科教信息, 漯河,2007

作者简介:

王明渊(1993年-11月)男,汉族,甘肃永昌人,学生,江苏大学,本科,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国家青年科学基金(51002066);江苏大学高级人才专项资助(51002066)江苏大学第15批科研立项资助项目:镇江市建筑垃圾调研报告(15C460)

猜你喜欢
建筑垃圾城市化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试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钢结构住宅建设
建筑垃圾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建筑垃圾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