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2016-12-28 13:06张慧颖
北方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外贸企业汇率

张慧颖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张慧颖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降低汇率风险、节省结算成本、简化业务流程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机遇,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自身内部和客观环境的挑战,为此,外贸企业要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流程;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转变发展方式和思维,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外贸企业;汇率

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一)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降低汇率风险

对外贸企业而言,汇率是其“神经中枢”,是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晴雨表。汇率的加速变化让人们的神经绷紧,尤其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汇率风险,也称外汇风险,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为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外贸企业从事经营业务的全部环节,即活动过程、结果、预期收益都存在着汇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对于于绝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来说,交易风险是其最主要的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或结算的过程,因为交易过程中外汇汇率的变化使得实际支付的本币现金流量变化而产生的亏损。在国际贸易中,从签订商品进出口合同到收付货款之间都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段时间的外汇汇率发生变化对于未来有外汇收入的出口商而言存在外汇汇率贬值的风险,相反未来有外汇支出的进口商则面临外汇汇率上升的风险。

2010年8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兑6.7685元人民币,创汇改以来新高。自2005年重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振荡向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累计达20%左右。欧美企业与我国外贸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以美元和欧元进行计价结算。而人民币的升值、美元和欧元的相对贬值使我国大量出口企业蒙受损失。尤其是处于价值链低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由于报价时利润微薄,轻微的汇率波动就可能突破盈亏平衡点。纺织业历来有一种说法,人民币每升值1%,厂商的利润就相应地减少4%-6%。如果能以人民币结算,境内外贸企业就可以避免承受这类汇率风险。此外,在与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时,通常以第三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在此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和这些国家的企业都要承担汇率风险。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我国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企业所承受的外汇风险即可部分取消。

(二)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节省结算成本

首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节省了外贸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我国很多外贸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在以非本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通常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用金融工具来锁定汇率风险,如远期结售汇。据调查,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的费用约占企业收入的2%-3%。若直接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我国外贸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衍生交易费用即可消除。其次,节省了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两次汇兑而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部分都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而在其国内美元又不能流通。因此,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如果人民币可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外贸企业则可免除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相关的费用。目前,银行对大型外贸企业结汇有一定的优惠,但小型外贸企业的兑换成本基本与个人相同,为3‰。如果平均兑换成本为2‰,按中国银行2009年1.4万亿美元的结算规模计算,就可节约28亿美元的兑换成本。

(三)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简化业务流程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后,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可得到简化。以出口企业为例,若以外币结算,要到外汇管理局领核销单,出口后还需等待核销才能结汇。若以人民币结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事项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申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必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但应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如与其他出口货物一并申报的,应在申报表中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报关单进行标注。在跨境贸易中,和以往的外币结算相比,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外贸企业可以省略申报外汇核销的步骤,这对企业来说,不仅可以节省申报的人力,还有部分费用的优惠。

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挑战

(一)人民币结算风险较大

国际贸易中,结算货币的汇率是否稳定决定了结算风险的大小,汇率频繁波动的货币很可能让企业蒙受损失。在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中,结算风险主要是人民币汇率波动造成的。如果人民币升值趋势显著,意味着人民币会越来越“值钱”,那么人们将偏向于持有人民币而不愿意支付人民币,也就是出口商会希望用人民币结算,而进口商却不愿意用人民币结算;如果人民币有贬值走向,那么人们将不愿意持有人民币,即进口商希望用人民币支付货款,而出口商却不愿意收到人民币货款。因此,不管是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都不利于我国跨境贸易结算,只有稳定的人民币能让进出口商都愿意接受,持有或支付,人民币结算才能得到顺利的推广。

(二)境外人民币来源不足

目前为止,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也就是居民或者非居民不能自由地将人民币和外币进行兑换。目前人民币在境外的存量十分有限,因此境外人民币的可获得性很小。对于人民币从我国境内的流出并不存在“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我国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的流入则考验着境外人民币的量。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流出的人民币,一方面总量受到该业务发展所限,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他预期也限制了流出的人民币的回流。人民币在境外的状态是“供不应求”,这种状态并不利于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三)配套金融服务欠缺

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除了涉及贸易领域的相关服务,还对金融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中国境内的金融市场开放度不高,金融产品品种有限,金融机构对外服务能力低下,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服务水平不能与国际接轨。境内贸易企业在享有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便利之时,也因此遭遇了许多金融服务上的瓶颈。如,贸易企业在多方银行进行跨境结算汇款时,程序繁琐,手续费较高,而且因涉及多方银行,要统筹有效地管理企业账户就显得比较困难,这就导致企业没法在第一时间了解资金的运用情况,也就影响了企业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三、强化我国外贸企业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贸易优势的策略

(一)外贸企业要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流程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利益,所以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相关政策、条件和程序,充分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利用。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可以为企业规避一定的汇率波动风险,降低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相对收益,企业应该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强化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意识,并积极与贸易伙伴进行沟通,说明人民币结算的利弊,说服其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在当前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形之下,企业可适当降低产品价格达到而与贸易对象实现双赢。

(二)外贸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业务存在两种操作模式:代理模式和清算模式。前一种是指中资银行委托外资银行作为其在海外的代理行,境外贸易企业在中资银行的代理行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模式;后者是指境外贸易企业在中资行的境外分行开立人民币账户。这两种操作模式不仅使国内银行扩宽了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促进了其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创新。而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与金融机构展开密切的合作,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径来完成跨境贸易的结算。

(三)外贸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和思维,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境内进出口企业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最主要的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境内的外贸企业应当改变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的惯性思维,要充分认识到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对于本企业的好处和便利性,从而在跨境贸易中提高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积极性。对此,境内的外贸企业要加强在这方面对其业务人员的培训,强化他们在对外谈判中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观念。

同时,为了提高其出口业务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比例,关键就是要使境内的进出口企业转变其发展方式,逐步摆脱由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出拥有自主核心科技或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国内出口企业在世界跨境贸易中常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才能在对外谈判中拥有更多的语话权和选择余地,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人民币结算的使用范围,甚至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而且能够增加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

对于那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在劳务、技术输出,对外承包工程等过程中,将面临着工期长、资金回收期长的情况,容易受到汇率风险的冲击。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的推出,有效的消除了这些企业对汇率风险的后顾之忧,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发展新空间保驾护航。目前,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相对成熟的东盟地区,由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在产业层次上与我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市场尚未广泛开发,所以应该是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理想之地。因此,我国企业可以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所带来的便利以及东盟的产业梯次,加大对这些国家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刘崇.以贸易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南方金融,2007(10):21-24.

[2]谢太峰.人民币国际化:效应、可能性与推进策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62-68.

[3]曹勇.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兼论人民币国际化[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6):34-93.

[4]李稻葵,刘霖林.人民币国际化: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J].金融研究,2008(11):58-63.

[责任编辑:方晓]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7-0009-02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简介:张慧颖(1979-),女,天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外贸企业汇率
政策背景下的汇率避险选择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新兴市场汇率风险再聚焦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互联网+”时代外贸企业转型路径探析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企业收支的影响分析
浅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中小外贸企业影响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