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启示

2016-12-28 20:36黄卫华
金融经济 2016年16期
关键词:伦理观道家老子

黄卫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启示

黄卫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450046)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以前的那种以经济为中心,不考虑对环境影响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有新的价值观来指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生态伦理的智慧,能够对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给予重要的启示。道家的生态伦理观中的生态实践观、生态发展观和等重要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应该做到尊重自然规律、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树立健康的企业环境责任观。

新常态;道家生态伦理观;企业环境责任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政策。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价值观,指引着我们把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导下,我们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生态保护。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巨大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缓慢,进入后危机时代。而中国的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由以前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现在的中高速发展阶段;由以前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开始转为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到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转变。当前,国家已经意识到经济环境的转变,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不断的完善法律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新常态下,要求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企业竞争,短期靠产品,中短期靠营销,中长期靠战略,长期靠文化。如何建立企业文化,以及建立怎样的企业文化问题,是当代企业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应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环境责任蕴含着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在近期内会增加成本,但从长远看,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树立,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常态下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转变发展思路,不断地创新,提高效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履行企业环境责任,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道家思想中许多关于生态的伦理观,对于当代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道家的生态伦理观

随着环境的恶化,近年来,生态伦理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生态伦理作为伦理学与环境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是用伦理学的视角来审视环境问题。道家思想中自然无为的环境实践观以及知止不殆的环境发展观是我国优秀传统哲学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在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自然无为”的环境实践观

道家由道法自然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出发,发展出自然无为的生态伦理原则。何为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是一个事物运动的自然过程。人类也属于道的范围之内,应该遵循道的规律。人在生活过程中,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老子的“道”是宇宙的最高准则,而“自然无为”是道法自然的体现,也是道家的生态伦理观的基本内容。“自然无为”作为道家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顺应自然;二是不妄加作为。老子认为我们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知止不殆”的环境发展观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道家生态发展观。老子认为“知足”、“知止”地利用自然资源才可以长久。在道家的经典著作《老子》中,老子曰:“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人类应该节俭。由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求我们做到节俭,不能一味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无休止的使用自然资源。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的伦理规范。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我们人类生活依赖于自然界,需要从自然界汲取生存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多,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自然界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随着人类的开发与破坏,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而我们人类需要借鉴道德思想中的知止知足的精神,在生活中做到知止知足,对自己的无限欲望加以约束。不仅是老子,庄子也嘲笑那些疯狂地掠夺自然物而不知休止的行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非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功,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衰邪!”道家的“知足知止”环境发展观,在当代环境资源紧缺,自然环境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作为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公民应该做到约束自己的内心的贪婪欲望,修身养性,培养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

二、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启示

随着全球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企业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之一,对于环境保护所应履行的责任,越来越引起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技术、完善制度,降低能源消耗。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承担责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确立生态系统观

老子主张的道是宇宙本源,也是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所谓道,在天地之前即已存在。无声无息无边无际;周而复始,运行不已,可以作为天地万物之母。在道的指引下,人要学习自然界的厚重,进而学习天的高明宽广,学习自然界的规律,最后则是效法学习自然生成。

循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自觉的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情况下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不会出现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生产有毒有害产品。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节能减排,节约成本,利国利民,实现双赢。自于未然:“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对于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相反的,却是以极为高明的方法来处理事务。这种方法有二:一是道德上,做到无欲谦虚。二是从知识上,把握事物的要点,解决问题于未然之前。在企业环境责任方面要求建立环境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前建立相关的环境预防机制。提高企业对于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口碑,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企业节能减排,树立循环经济的生产伦理观

当代企业社会责任所主张之环境关怀与永续发展理念,与老子所称的“天长地久”如出一辙。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必须在企业创造自身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才能够长久。“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攻略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为腹是仅求安保的自然欲求,“为目”则是纵情声色的人为意求。虽在此处,人为与自然并无显然的分野,但不断降低我们之欲求与意求却是可行之道,而这既是俭德的基础所在。从道的普遍性而言,面对自然世界,我们并无任何得以私而有之的所有权和独占权。因此老子先建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基础理念,再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为俭德的思想境界,而少私寡欲也是具体可行的修养之道。由此,圣人之治乃以“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第五十九章)“啬”不仅旨在于保养有形之资财,还在于保养我们有限的精神能力与心智能力。当代企业社会责任中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保育”逐渐变成主流的思潮,从京都协议书到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都在印证道法自然与天长地久的价值。

(三)企业应实行绿色办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观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节能减排,实行绿色办公,生产绿色产品,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可持续消费是指以符合可持续发展速度的消费产品和资源,满足当代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不影响和危及后代的需求。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就是绿色、适度、文明、健康。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树立环保理念、推行绿色生产、实行绿色办公。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的过程中,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自然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1]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EB/OL].[2014-03-22].

[2] 陶新宏.老子生态智慧的特点及局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2(1):53-58.

[3] 汪愿愿.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合理借鉴[J].榆林学院学报,2013(1):13-17.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5] 韩彩英.“明明德”:老子从道性自然到德彰大同的生态旨趣[J].学术论坛,2013(6):1-6.

[6] 池田大作,汤因比著.苟春生译.《展望二十一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183.

[7] 陆爱勇.论老子“自然”的生态伦理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69-72.

[8] 高兴智.老子生态哲学思想评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3):33-37.

[9]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10] 饶尚宽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3.1.

[11] 彭华岗.《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教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03.

猜你喜欢
伦理观道家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漫画道家思想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智者老子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黑格尔财富伦理观述论——兼论社会转型期国民财富观的问题与重构
探析《佛教格言》中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