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

2016-12-28 03:18胡小兰万国英朱心燊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南昌330006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膀胱炎氯胺酮个体化

胡小兰,万国英,朱心燊,欧 恬(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南昌 330006)



护理干预对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

胡小兰,万国英,朱心燊,欧 恬
(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在药物治疗(停止使用K粉,试验性使用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肝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及止痛对症处理)的同时,实施个体化护理治疗(介绍毒品的特点及危害、加强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疼痛护理、排尿训练、加强会阴部护理及饮食指导)。于入院时(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6个月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焦虑及疼痛程度评分,并进行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评价。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VAS及SA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临床症状,焦虑程度明显缓解。

氯胺酮; 膀胱炎; 护理

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拮抗药[1],是流行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具有一定的中枢兴奋、致幻和镇痛作用,是我国最为常用的新型毒品之一。近年来由于青少年滥用氯胺酮的增加,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时有报道,其临床表现与膀胱过度活动征、间质性膀胱炎及慢性前列腺炎及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等下尿路症状相似,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相关性膀胱炎的治疗大部分是基于对间质性膀胱炎治疗基础上的经验治疗[2],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而较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烦燥等负性情绪,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28例,除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在本科住院治疗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18~38岁,均有吸食氯胺酮史,吸食时间为6~122个月。临床表现:均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耻骨上膀胱痛,每次尿量15~160 mL,间隔10~60 min。其中间歇性肉眼血尿20例,急迫性尿失禁7例,上腹部疼痛15例。实验室检查:28例尿氯胺酮定性试验均为阳性;中段尿培养、尿液查抗酸杆菌、血抗结核抗体、尿道分泌物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查均为阴性。17例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容量为23~122 mL,最大尿流率为2.5~7.9 mL·s-1,膀胱过度敏感不稳定,逼尿肌无抑制收缩,膀胱顺应性下降。

1.2 护理方法

28例患者停止使用K粉,试验性使用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肝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及止痛对症处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个体化护理治疗:

1)介绍毒品的特点及危害。K粉为当下流行毒品之一,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氯胺酮,具有一定的中枢兴奋、致幻和镇痛作用,长期吸食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产生损害,同时对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2)加强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烦燥等负性情绪。因此,入院时热忱接待患者,由工作经验丰富及沟通能力较好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主动接近患者,认真倾听患者主诉,了解吸食K粉频次及量,关注其思想动态,根据患者性别、婚姻、职业及文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使患者认识到吸毒行为的危害;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从此远离毒品。同时邀请患者家属、朋友经常探望患者,并给予精神上安慰和物质上的支持,不用歧视的眼光看待患者,帮助患者解除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疼痛护理。患者因长期接触麻醉类药品,疼痛的耐受力很差,对很多镇痛类药物反应不敏感。了解患者疼痛部位、性质及程度,给予心理疏导;教会患者做深呼吸,采用听音乐、下棋、看书等调节情绪方法转移注意力,必要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镇痛药(曲马多或哌替啶)。

4)排尿训练。K粉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去甲氯胺酮、脱氢去甲氯胺酮和葡萄醛酸苷结合物,大部分代谢产物经尿液排出,尿液中高浓度的氯胺酮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影响膀胱间质细胞,引起慢性黏膜下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黏膜下水肿、血管扩张、膀胱逼尿肌炎症和纤维化,使患者出现的严重排尿困难症状和膀胱容量减小。因此,指导患者定时排尿,逐步延迟排尿;扩展膀胱容量,记录每天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间隔时间及量,以评估治疗护理的效果。

5)加强会阴部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预防感染,勤清洗会阴部、换内裤;宜穿宽松的棉质衣裤,避免对下腹挤压;穿软底鞋以减少震动等。

6)饮食指导。调节饮食有助于控制症状和疾病的康复。嘱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营养丰富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少食用或不食用酸性食物、腌熏制品、辛辣刺激性食物、咖啡及浓茶等,戒烟、酒。对于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护士和营养师共同进行个体化指导,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规律,以减轻症状和避免疾病复发。

1.3 评价方法及判断标准

1)采用国际认证的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中的焦虑自评量表(SAS)[3]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分,评分以标准分不小于50分作为认定焦虑的标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

2)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6个月后进行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评价,排尿日记连续记录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VAS及SAS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疼痛程度及焦虑程度比较

3 讨论

氯胺酮作为新型毒品,它的代谢产物使尿液中尿素、胺类、钾离子升高,钾离子通过损害的黏膜屏障渗入膀胱间质内,导致深层组织炎症发生[4]。此外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参与了氯胺酮膀胱炎的超敏反应,使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严重浸润,引起膀胱剧痛及膀胱纤维化,膀胱最大容积缩小[5],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及急迫性尿失禁等表现。这些变化在症状轻微时是可逆的,但长期滥用可能最终产生不可逆性损害,需要行膀胱扩大术或膀胱切除术。另外还可能导致肾盂积液及肾功能损害。

目前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尚未发现彻底治愈的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戒断氯胺酮(K粉)是目前治疗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唯一有效的方法[6]。但由于治疗效果不佳及病情反复,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不利于治疗、护理工作进行及疾病的康复。本研究中笔者对28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及个体化护理治疗,并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远离毒品,避免机体产生不可逆性损害。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焦虑程度明显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VAS及S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均P<0.05)。说明药物治疗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尿频、尿急、下腹痛不适等症状,焦虑程度明显缓解。

[1] Schak K M,Vande Voort J L,Johnson E K,et al.Potential Risks of Poorly Monitored Ketamine Use in Depression Treatment[J].Am J Psychiatry,2016,173(3):215-218.

[2] 王朝阳,吴天鹏,刘小兵,等.长期吸食氯胺酮对泌尿系统的损害[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6):832-835.

[3] 牛效敏.膀胱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573.

[4] 易小春,吴天鹏,刘凌琪,等.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致病机制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12(30):2528-2530.

[5] 陈深泉,肖剑,杨帝宽,等.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综合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7):33-35.

[6] 张克云.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2):378-380.

(责任编辑:周丽萍)

2016-06-21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65065)

万国英,副主任护师,E-mail:1274742992@qq.com。

R473.6

A

1009-8194(2016)09-0057-02

10.13764/j.cnki.lcsy.2016.09.022

猜你喜欢
膀胱炎氯胺酮个体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