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2016-12-28 09:12尹德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加减治疗半夏泻心汤

尹德才

【摘要】 目的 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中医证候效果, 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胃痛, 胃痞, 纳呆, 口干、涩苦)积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62.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中医证候积分(0.34±0.04)分, 胃痞(0.28±0.03)分, 纳呆(0.43±0.03)分, 口干、涩苦(0.56±0.02)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0.83±0.35)、(0.63±0.21)、(1.52±0.43)、(0.85±0.1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 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45

慢性胃炎是一种基于胃黏膜层炎性症状, 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其浅表性胃炎约占75%, 可向萎缩性胃炎进展[1, 2]。目前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其主要病因, 但其他化学性、生物性有害因素反复长期作用于人体后, 也可致本病发生。中医辨证慢性胃炎有脾胃虚弱型、肝火犯胃型、脾胃虚寒型、脾虚胃热型等[3]。而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临床症状为剑突下灼热、胃脘作痛闷胀、纳呆、嗳气、反酸等。本研究选取本院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102例, 分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本院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观察组男31例, 女20例, 年龄26~73岁, 平均年龄(50.1±8.9)岁, 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6.9±3.4)年;对照组男32例, 女19例, 年龄25~74岁, 平均年龄(49.8±8.5)岁, 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7.1±3.6)年。两组病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铝碳酸镁(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3163)0.5 mg/次, 3次/d+奥美拉唑(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53178)40 mg/次, 早晚各1次。持续用药30 d。

1. 2. 2 观察组 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主方为党参15 g, 大枣6枚, 甘草6 g, 干姜、黄连均3 g, 半夏、炒枳实、黄芩、白及均10 g。疲乏明显者党参15 g改为人参6 g, 烦躁易怒者加夏枯草15 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6 g;胃脘刺痛明显者加白芍20 g, 反酸严重者加乌贼骨15 g;肝火郁结者加佛手15 g。以上中药煎服, 150 ml/次, 早晚各1次, 服用30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统计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从胃痛, 胃痞, 纳呆, 口干、涩苦等症状进行评分, 总分0~3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症状改善越好。②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效果, 显效:疗效指数≥80%;有效:50%≤疗效指数<80%;无效:疗效指数<50%。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侯积分×10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中医证候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5例, 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9例;观察组临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20%(46/51), 显著高于对照组62.75%(32/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0, P<0.05)。

2. 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胃痛中医证候积分(1.26±0.52)分, 胃痞(1.53±0.56)分, 纳呆(1.89±0.67)分, 口干、涩苦(1.08±0.26)分, 与对照组(1.23±0.45)、(1.52±0.53)、(1.85±0.64)、(1.05±0.24)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中医证候积分(0.34±0.04)分, 胃痞(0.28±0.03)分, 纳呆(0.43±0.03)分, 口干、涩苦(0.56±0.02)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0.83±0.35)、(0.63±0.21)、(1.52±0.43)、(0.85±0.1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病在胃脘, 与脾肝唇齿相依。中医认为[4, 5], 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多因脾不运湿、湿气郁结而化热, 致胃体失荣, 应以补脾降热, 理气和胃治疗为主[6, 7]。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有寒热平调, 消痞散结之功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本研究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 结果显示, 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后观察组胃痛, 胃痞, 纳呆, 口干、涩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可明显减轻其临床症状。这主要是因为方中半夏苦辛可降燥, 有散结除痞, 降逆和胃之功效。干姜辛热, 有散寒除痞之功效;黄连有清肝泻火之功效;人参、大枣性甘温补以和中, 既可防止黄连、黄芩之性寒伤阳, 又可抑制干姜、半夏之辛热伤阴。佛手有理气和中, 除胀止痛之作用;炒枳实理气和中, 使肠胃调和;甘草使诸药调和。诸药相协为伍,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调中和胃, 适合于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正如王旭高所说:“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 因此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 故以生姜重用散湿气;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 故以甘草为主补中气而痞自消”。由此可见, 药因证异, 方随法变, 遣药组方必先谨守病机, 才能应手取效。

综上所述,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可明显减轻其临床症状,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少君, 范良, 王宝爱, 等. 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2):305-307.

[2] 陶智会, 阙任烨, 刘晓琳, 等.健脾活萎方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12):2586-2590.

[3] 刘洪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陕西中医, 2016, 37(8):949-950.

[4] 包芸.张仲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实践.世界中医药, 2013, 8(8):914-916.

[5] 张亮, 史亦谦.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的系统评价.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5, 23(1):47-50.

[6] 李红, 杨桦, 钟志国, 等.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9):4-5.

[7] 赵长城.半夏泻心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5):75-77.

[收稿日期:2016-10-31]

猜你喜欢
加减治疗半夏泻心汤
逍遥散加减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分析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探讨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西药结合半夏泻心汤用于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治疗临床分析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Meta分析
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探讨
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析
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