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初中体育教学的探讨

2016-12-28 13:05秦天林
未来英才 2016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新课改

秦天林

摘要: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已进入了实施阶段,其中广大体育教师是新课改改革的执行主体,关乎着体育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初中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时代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进步和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因此,一线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实践教学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敢于破除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老套路,要为了不断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尽职尽责。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爱国、爱军的思想。

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速度、高度、远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而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机械,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

三、激发运动兴趣,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学会一、二项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不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义务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因为学生只有不断地进行锻炼,才能更快地形成动力定型,促进身体锻炼动机的产生,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成为现代人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自主设置障碍,自定游戏规则,进行运球接力游戏,最后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其次,要抓住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能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也使学生能对体育课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不论在观点上,还是在层面上,都提出了不少新的具有跨越意义的思想,体育教师在落实起来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足和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应引导体育教师“激情投入、认真实践、冷静思考、总结提高”,一定要保护和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而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要片面地认为体育课“乱”“散”就是“放羊”,从而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手脚,不利于课改实施。而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学校的竞技体育水平高,学校的体育水平就高,从而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种认识也是极端和片面的,应当转变这种观念。

五、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1、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如投掷的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进行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时,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容易分散注意力。

2、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初中体育课内容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武术等,不同的内容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和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增强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六、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本人在进行教案编写的时候,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然后到上课时,就按照教案编写的过程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便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又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原地闭目跑、游戏连跑带跑、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何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当前,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已进入了实施阶段,其中广大体育教师是新课改改革的执行主体,关乎着体育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初中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时代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进步和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新课改
体育课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