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12-28 13:18张淑刚
未来英才 2016年22期
关键词:设疑学习兴趣情境

张淑刚

摘要: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过程,单纯的练习、空洞的讲解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大幅提高。作为教师要多措并举,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情境;设疑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走近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效率才能得到大幅提高,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引人入胜的情境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上课伊始,我说:一天,小白兔要请大伙吃草莓,一共准备了56个草莓,共请了8位客人,(出示课件:56个草莓,8只小动物)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每只小动物可以分得几个草莓,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老师继续说:忽然小白兔发现有1个草莓腐烂不能吃了,它只好把这个腐烂的草莓扔了,现在小白兔该怎么来给大家分这些草莓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很快地学生列出了算式,尝试着进行解答,有的同学还拿身边的珠子分了起来。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可以将图象、声音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制成动画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精力有限,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不利于掌握新知识。如果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一些精彩的动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很大的激发。在当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如果很好的利用好多媒体课件,将会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就会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为了让孩子对课堂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我在课前导入时制作了一段乌鸦喝水的动画,把乌鸦喝水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就不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对课堂的组织教学也会感到特别吃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漫长的40分钟,学生看似遵守纪律,循规蹈矩,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就利用了学生爱实验不爱计算的特点,在导学单上出示了不同的长方形,将长方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让学生在小组内计算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里面有很多新颖、奇妙甚至出人意料的结论。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在现实生活的某些问题必须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对学生来说就好比听神话一样,如果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更容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容易掌握,灵活运用。比如二年级数学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我在课堂利用课件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到处有角,直角更是非常普遍;接着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一些角,自己动手画画角;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出角的特点。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非常熟悉,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来,他一言,你一语,争着说出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角。

五、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设疑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时,先通过课件直观地让学生感受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再提问:擦桌子时,擦的是桌子的面积还是周长?绕着操场跑步时,跑的是面积还是周长?再让学生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提一些问题。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让学生想学、乐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要我们不懈努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发展,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月红.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学周刊. 2016(07)

[2] 郑金阳.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J]. 教育现代化. 2015(17)

[3] 翟树红,于 跃.“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亚太教育.

猜你喜欢
设疑学习兴趣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