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2016-12-28 13:38张亦帅
未来英才 2016年2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张亦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校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重要环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良好应对,其意义不仅仅是对学校本身,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年轻人汇聚地的高校,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肩负着社会对于青年的殷切期盼。具有重大的社会职能和神圣的历史使命。而在高校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其突然性、不可预料性和广泛影响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给事件当事者,学校以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为争取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为或者社会政治等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威胁或者危害的,影响或危害高校形象、声誉和政治稳定的[1]突发事件一般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和善后处理期三个阶段。高校是社会整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青年学生是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是希望所在。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穿于突发事件的三个阶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主导作用,是妥善解决此类突发事件的前提和必要措施。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突发事件的各自特点,突发公共事件大致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看,发生频率高,问题突出、影响大的事件主要集中在招生与就业、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师德与学风学生管理等方面。[2]一旦事情发生就会对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影响到学校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自身的招生情况。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功能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事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未来某种不能确定的东西或未知情况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设想或判断。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测功能可以有效的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3]面对当前经济转型期的复杂社会背景,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独有的功能和作用,保证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作显得尤为必要。

二、突发事件存在发生可能性的潜在诱因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社会治安问题、学生自身问题,比如:情感原因自杀、意外坠楼身亡、交通事故身亡以及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意外等。面对此类突发事件,处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当前高校中一些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问题不能进行比较理性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情况下导致这部分学生看待问题存在偏颇和非理性的一面。尤其是心理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障碍,学生因为心理原因而出现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日益重要。作为学校来讲,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布局已经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全面普及。高校自身发展与教育整体布局存在不相匹配的暂时性矛盾。学校自身的综合发展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不能较为全面的满足广大学生的全部需求,从实际出发,这对于学生的切身利益是一种变相的损害。同时校园周边环境是影响高校正常秩序的重要诱因,对于校园之外的校园周边环境,众多高校存在无能为力的情况,加之学校本身对于突发事件存在准备上的不足,在管理层面存在一些漏洞,学校管理者思想上的不重视。因此未能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案处理,在突发事件到来的时候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掌控处理,造成后续一系列的社会影响也就不足为奇。

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尤其在当前我国面临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经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正在一一凸显,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社会分配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社会各阶层群体收入差距慢慢拉大,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负面消息和阴暗面不时见诸媒体,这都会给三观正在成型期的大学生以重要影响。因此,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就会很可能成为部分人宣泄的借口和渠道,对于此类情况,要更加留心警惕。

三、信息渠道的连贯顺畅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保证舆论渠道的畅通,保证与外界沟通的有效及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10亿,手机网民数量达到6.56亿。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从2015年的90.1%提高到92.5%。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定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封锁消息、刻意隐瞒只会增加事件本身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这就给谎言和谣言的生存传播提供了土壤。舆论的不畅通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涉及人群的恐慌。可以预见,正常运行秩序的意外中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第一时间进行介入,担负起舆论调控的重任。保证大家情绪稳定的同时要确保舆论渠道的畅通,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沟通,信息公开有助于广大师生提升对于事件本身的判断能力和事件风险的承受能力。这样做既能做到对大家知情权的尊重,起到安抚人心,稳定局面的作用。同时能够进行舆论引导,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增加信息透明度恰恰是攻破谎言和谣言的最有力武器。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利用现有的媒体技术资源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同时对于虚假恶意信息进行及时的纠正,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四、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应对

首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预案,从源头上防范和降低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正面宣传引导作用,对于广大学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形式与政策教育以及社会现实性教育。重点培养广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对于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警惕性,增强学生对于校园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认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此同时,对于预案的完善要具备实际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事情的紧急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在处理层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资源,最大限度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其次,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政治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推进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必须立场坚定,信仰不动摇,同时加强思政工作者的综合业务能力,能够运用较为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能够较为熟练的通过先进工具和技术手段,为突发事件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撑和工作保障。正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工作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的把握舆情动态,做到防微杜渐。

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充分关注学生意识动态的同时,更加多关注学生个体的心里状态,在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并存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增强学生的积极心态,主动去抵消负面情绪。学生自我适应能力不强,自我调整状态较差。因此,提升学生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抗挫折能力培养。同时,学生个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深远,突发事件的影响往往是因为个体及社会公众的相互影响交织进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密切关注个体行为的同时也要更多关注公众心理,只有调节好个人及公众的情绪,才能把事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总之,突发事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正逐年递增。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事件发生之后做好善后处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高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

参考文献

[1] 王树华.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5).

[2] 焦贺言、易金丰.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与处理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0(10).

[3] 旷平昌、刘韵清、杜作勋.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J].法治与社会.2009(21).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