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高体育教学如何融入情感教育

2016-12-28 20:10刘红忠
未来英才 2016年22期
关键词:职高体育教学

刘红忠

摘要:情感教育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将教育影响渗透到学生的情感深处,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职高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选题。它符合我国职高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职高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及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感理念;职高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一种态度,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包含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能满足需要的事件,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足、喜爱等反映。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人的生活实践改变了,人的情绪和情感也随之变化。例如,对一个不爱好体育的学生来说,让他参加体育锻炼,他就会感到又苦又累,并且对锻炼身体产生厌恶情绪。但是经过教育和参加学习、锻炼,并掌握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身体素质提高后,他就会对体育运动由厌恶到喜爱,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当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作用,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就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因此,职高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感情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教学环节还是在管理环节都要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即以情育情。“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对老师的真知灼见和真诚友善,他们的理解也特别深刻,回应也更加热烈。其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教师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重要任务,应以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第三,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相当的共处时间。情感教育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情感交流是一个不间断的互动过程,需要大量时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环节和课余活动结合实际与学生交流,避免空对空的谈话和教条的说教。只要真诚地关心帮助学生,必然会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情感教育应该要师生互动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尊重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包括低层次的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和高层次的与心理、精神需要相联系的情感,而且教育的重点是满足学生高层次的情感需要,激发、巩固高层次情感,即道德感、审美感和自尊感。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二是根据学生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等特性,形成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真正激发学生为国家建设事业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情感;真正把个人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联系;真正把情感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发挥情感的正功能,抑制情感的负功能。三是根据学生情感唤醒的主观性特征,积累学生的良好知觉经验,制约来自外界的刺激,形成良好的情感。另外在情感教育中要还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培养等等。

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感情会有不同的变化。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进行情感教育的必备条件,体育教师应努力掌握情感教育规律,创造轻松活泼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校要有文明向上、和谐统一、健康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对学校和体育运动产生向往。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认知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强化、调节的功能,良好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具有理智的判断力及较高的情绪控制能力。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还应包括对学生进行自我情感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正确评价,有赖于不断的有意识的提高情感思想境界。

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情绪具有调节作用,对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心理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功效。符合学生身体机能变化规律,适于不同身体素质水平的教学内容,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使学生消除紧张、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达到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情绪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技能,起到锻炼自我意识、情绪控制的能力。教师对学生适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学生的良好情绪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身体条件的不同使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有很大差距,体育教师鼓励性语言能使学生有效的坚持锻炼,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能力。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对待,学会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和需要,主动去感受学生的处境,体验学生的情绪,信任和理解学生。体育教师应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信任,才能打开师生相互交流的大门。

猜你喜欢
职高体育教学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例说职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