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之我见

2016-12-29 07:42薛皓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6期
关键词:常态供给要素

◎薛皓文

供给侧改革之我见

◎薛皓文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常常提上日程。2015年12月,让“供给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明确提出。这就充分表现出中央对供给侧改革的高度重视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总的来说,“供给侧”作为当下在中国新常态下经济领域上的最热的词汇,与我们原来所强调的需求侧(投资、消费、出口)是对应之方面。供给侧是产品供给和生产要素供给,在新技术信息时代背景下,生产要素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既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还新增加了知识、技术、信息等新要素,更加全面。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就在于调整原有的不利于良性发展的经济结构,使各要素的配置实现最优化。

供给侧改革的历史发展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最早表述是19世纪的 “萨伊定理”。但萨伊定理与我们现在所提的供给侧改革有大不同之处。它所强调的是自由放任与不干预,是强调市场的绝对性控制,否认了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一直到70年代时,西方经济陷入“滞涨”时期,供给学派才得到重视,其中尤以“里根经济学”为代表。当时的美国的国情与我国不同,但总的来说其于我们今天的“供给侧改革”与其有所类似,其于之我,有借鉴之处,但同时在背景、目标、手段等多方面与中国并不相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我们的问题上出发,转变发展观念,落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观,砥砺前行。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背景

过去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长模式主要以劳动力导向和资源导向为主,所以,其基本在产业链的底层,从而使得我国发展的产业的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附加值低,科技技术水平低,显然不具有可持续发展力,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而在需求方面,投资不足,出口不稳。而在国内消费上,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原来的供给与民众需求不匹配,供给质量跟不上需求质量的现状,旧的供给达不到新需求的要求。

在供给侧的创新驱动方面,我国在科学技术和教育产业上的投入一直处于偏低状态,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具有乘数型的叠加效应,无疑对我国经济有着较大的制约。

在去产能及库存方面,多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具体的来说,我国钢铁产业产能在2013年高达七千万吨,到了2014年时,仅三千五百万吨,钢铁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011年4季度末135.93的高点跌至2015年1月末的77.13;煤炭方面,“煤飞色舞”的时代是已过去,连年亏损,“四年连跌”,煤炭企业纷纷倒闭,煤炭行业亏损率达80%;电解铝方面,2013年我国氧化铝生产过剩,约为当年生产总量的30%,利用率大概为75%,2014年,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够,累计关停的电解铝的过剩产能高达815万吨,已成颓势;在船舶方面,2010年,中国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造船的总吨位多年来位居全球第一,但由于需求方面的不足,新船的价格不容乐观,利润低。我国造船业市场的低迷之势明显,同时在“两极分化”的影响下,中小民营船企“破产潮”的来临,行业发展出现畸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供给侧改革的意义阐释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供给侧端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已经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下的重大使命。

从供需平衡的角度考虑,由于原来的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侧之需要,造成产能大量浪费的恶果。在供给侧调整结构,提高对需求端的认识,就可以提升有效供给,为供求的重新均衡而努力;从我国的人口发展来看,以往的经济发展过于依靠“人口发展红利”带来的廉价劳动力。但现在人口增长速度趋缓,老龄化现象加重,原来的劳动力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缺少足够廉价的劳动力。那么,从供给侧的劳动要素入手,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就变得举足轻重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使各项要素得到优化,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可以说,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次步入正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我们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必须全面改革,完善好各种配套制度和体系,方能保证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

首先,必须加强理论方面的建设,建立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相匹配的理论体系。我们要正确看待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总结和升华,创造出适合新常态经济环境的科学理论指导体系,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和新常态的适应,指引前进之道路。

其次,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现在,应该从供给侧着手,加大对土地、劳动力、管理、技术与创新等要素的投入,优化各种要素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让供给侧焕发活力,拉动并创造更多新需求,让国民经济健康、良好、有序发展。

第三,鼓励创新创业。在思想上,扫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在全社会树立创新之风;在制度上,通过减免税收,发展产业园等方式,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动和创造潜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管理上,提高技术要素在社会分配中的比例,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发展更多实用性科技技术;在人才发展上,贯彻人才引进战略,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潜力。

第四,从国外较成功的供给侧改革借鉴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其中有用的经验运用到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践当中去。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慎重相待。我国的经济发展时间不过几十年,速度虽快,时间尚短,在如何应对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上还缺少相应经验,不够成熟。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已经历过和我过目前阶段类似的特征,有相对成熟的方案。我们可以学习其中有益的尝试,吸取教训,更好地发挥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当然,我国的国情和经济体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有其特殊性,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选择出最适合中国特色供给侧改革的道路来。

研究总结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党中央积极转变方式,提出并大力发展供给侧改革,是对我国现阶段发展问题的清醒认识,有助于焕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供给侧改革可以说是最深层次的改革,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实质问题,将对我国经济维持合理速度的增长,做到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当代人共同努力。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既可以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提供实际指导,又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具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意义。

本文通过对历史发展和我国独特国情的分析,回答了供给侧改革在供给失灵以及人口红利消失情况下的必然性,并就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给出了完善理论体系、转变增长动力、扩大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等建议。从多维度进行供给侧改革,更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指导教师:崔珍燕)

猜你喜欢
常态供给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