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扩招为例论教育功利化的反思

2016-12-29 07:42石婷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6期
关键词:功利化毕业生人才

◎石婷

以高校扩招为例论教育功利化的反思

◎石婷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很快就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高校扩招为经济增长带来了亮点,同时也把教育引向了功利化,引起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扩招的背景、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高校扩招做出反思并提出一些理性建议,希望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能有所帮助。

高校扩招的背景

1998年政府有关部门接受了经济学家汤敏“关于通过扩大招生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序幕。

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亚洲金融危机成为我国高校扩招的导火索。当时国内出口不力、消费不快、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但是居民存款却直线上升。

1997年前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接近5%,高校师生比例为1:7,而其他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师生比例为1:30左右,因此一些人士认为我国大学的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不适应,需要通过扩大招生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为了解救经济危机刺激消费,教育扩招的建议被采纳。

延缓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1998年国企改革后大量下岗职工涌入就业市场,高中毕业生也将进入就业市场,但是就业市场却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高校扩招可以吸引一些人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缓解当时的就业压力。

提供高等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大学生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高校扩招可以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家也认可教育是民众的最大需求,还可提高国民素质,同时为保经济增长,政府下决心通过扩招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高校扩招取得的成绩

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扩招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快发展,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都有了大幅增长,基本上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

带动了经济发展。高校扩招,多方都为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大量投入,同时高校扩招也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拉动了国民经济支出,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高校扩招,改变了学校布局,为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机遇,带动了当地教育、餐饮、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众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高校扩招最大的成就是大众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在高校扩招之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权利,并成为社会精英,但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水平偏低。高校扩招之后,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平,而且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走到工作岗位,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

高校扩招引发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和设施缺失严重,给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很多不利。逐年扩招更使一些不具备扩招条件的学校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不惜贷款,债台高筑。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在扩招过程中,出台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只为扩招排除障碍,而对市场需求认识不足,虽有政策倾斜,但是无法回避就业政策乏力的局面。

最后,功利化的高校扩招,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职校生源减少,技术工人缺口很大;就业岗位有限,专业结构失衡,大学生就业难,造成人力资源的不足和浪费。

高校方面的问题。由于财力物力投入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很难保证。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设备、生均教育事业费等逐年下降,影响了教学质量;高校办学目的模糊、定位不准,盲目求大求全,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表现在过度追求学科专业和学位点的设置,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弱化教学职能,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责任;功利化扩招,导致高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校不得不聘任年轻教师,由于他们经验不足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脱离市场,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功利性扩招后,部分学校为缩减办学成本,在扩招专业的选择上会选择投入少、收益多的专业,但学生就业时就会竞争激烈,就业困难。人才高消费,就业低层次,这种结构性失业是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

学生和家庭方面的问题。功利性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无法保证,学校不得不降低课程和毕业标准,毕业生质量下降;学生和家长的功利性表现在更多关注的是毕业后的去向而非教育质量。大学生毕业时发现就业不如愿时,就会产生理性危机,有的认为读书无用,有的继续读研、读博,希望将来能在就业市场上占据优势;扩招后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经济、就业压力都很大,一些人有了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高额的学费对很多家庭来说变成沉重的负担,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不得不放弃了求学的愿望。

关于教育功利化的反思

十一五规划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也是在对高校扩招进行反思后提出来的。

叫停盲目扩招,兼顾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和招生增长幅度,尝试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并行。对现有的211、985重点大学继续实施精英教育,严把教育质量关,为国家培养研究型人才。其他的本科院校可尝试大众化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多与市场接轨,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来设置专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平衡教育资源,促进就业公平。政府要科学合理地平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弱势高校的投入,引导高校良性发展,使其能够履行为国家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职能。同时,政府部门还要不断挖掘教育投资渠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助和个人投资教育。

明确责任,去除高校的功利性。高校应该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忠于科研、维护学术自由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我国要实现人才强国,需要大批的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要负起责任,发挥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高校要遵守科研规范,保证科研的自主发展,维护学术自由和自主,淡泊名利,预防学术领域的不正之风;高校还要以科研为依托,利用拥有科技人才的优势,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生产力,多与企业合作,避免“关门搞科研”,最终实现服务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加大资助力度,保障受教育权利。优秀人才是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政府要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加大资助力度,利用多种资助方式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梦想,保证每个人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保证生源质量,多方合力构建就业指导。高校教育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生源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招生一定要确保生源质量。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好就业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反馈机制;高校要对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做好职业规划;毕业生也要端正态度,尽快完成学生到就业者的身份转换;政府还要不断改进用人机制,避免人才浪费。

总而言之,形成教育功利化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以高校扩招为例进行了论述,但是高校扩招利弊皆有,我们应该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各种制度建设,去除教育的功利性,利用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邵阳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功利化毕业生人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