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2016-12-29 07:42徐云开褚小丽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6期
关键词:南京市景观设计景观

◎徐云开◎◎褚小丽

南京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徐云开◎◎褚小丽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土地越来越紧张,城市资源越来越匮乏,城市污染问题、高能耗建筑问题,特别是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与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强调生态环境、舒适环境和环境艺术美的要求相违背,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的设计与发展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本文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以及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从提升城市土地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方法促进我们的生存环境发展,通过对南京市地下空间的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方法的解析,为改进南京市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人性化的合理的参考与改造。

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生活,文化的交融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源泉,景观并非仅仅意味着一种可见的美观,它包含了以人及人所依赖的生存的社会及自然那里获得多种特点的空间,同时应能够提高环境品质并成为未来所需要的生态资源,不断的探索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景观设计的科学基础是要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表现人工与自然融合的现代景观环境,在限制的空间环境中—及针对南京市地下隧道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将是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南京市地下景观环境现状研究

道路景观环境的设计特点

植物 、山水、 公共艺术品等构成城市景观面貌,城市景观面貌内容极其丰富,并且城市景观发展受各种因素制约。

目前,南京新老城区中道路景观设计中:景观植被较多,绿化环境优越,但是植物种类单一,植物相对进入老年化趋势,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要保持多样性,使城市面貌在植物景观塑造上显得优美婀娜。老城区道路由于城市发展受限制,无论是在公共艺术品还是山水景观环境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未来景观环境设计中不断完善。

河西新城区道路景观环境设计特点。城市道路景观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道路绿地断面形式较为复杂、植物的景观环境四季分明,突出的是城市公共环境的塑造,城市道路宽阔,具有鲜明的现代城市的特点。

南京市现有的道路景观环境,将对地下景观环境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地下景观环境是地面道路景观环境的延伸和延续。

地下空间景观设计的特点

地下空间的优势。城市地下隧道空间的环境相对稳定,其环境温度在一年四季中相对稳定,特别是在夏季比较凉爽,具有湿度环境、光照环境相对稳定且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环境特点。

地下空间的劣势。众所周知地下空间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也就是自然采光非常弱、可视范围比较差、景观环境设计几乎没有,由于环境通风效果较差,达不到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需求,致使景观绿地植被设计成活率低、无法按正常地面种植景观植物。同时,还具有空间环境相对比较狭窄、面积较少、施工工艺难度大等一系列不足之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地下空间的景观环境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最终创造出活跃且具有生机的现代地下环境景观空间。

南京市地下空间的景观环境构成要素

绿色植物的景观环境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空气环境的改造离不开绿色植物,它是自然景观环境的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植物在景观环境中不但是对环境的营造者,同时也是具有功能导向性的设计主体。由于地下隧道空间的种种缺点、以及本身功能的单一性,植物是内外空间的道路景观的载体和延续,它具有环境的引导性和空间环境的暗示性,对空间有画龙点睛的装饰效,由此来缓解环境阴暗、行驶中枯燥压抑的心理暗示。因此地下空间设计上要有别于地面植物景观的设计:以小而精致的植物为主体选择,易存活,易维护、并且对光照效果和通风效果要求比较低;植物本身观赏效果要很强,选择色彩有别的植物进行空间设计;以观叶为主的植物且易于地下空间环境的存活。

生态山水景观营造城市地下空间的环境氛围

山水意境、鸟语花香的绘画意境在景观环境中是大自然和生态的代表,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适宜人的心里的理想环境、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是地下空间山水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也是地下景观所包涵的内容,但是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的设计。

公共艺术所营造的景观环境

地下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品也是城市景观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实用性和观赏性公共艺术品。提供休息实用性如亭、廊、棚架等,是供人休息、以及个别属于纪念性建筑或标志性建筑。亭的形式、尺寸、色彩、题材等应与所在居住区景观相适应、协调。棚架有分隔空间、连接景点、引导视线的作用;地下观赏性:如雕塑、小品、壁画、环境设施营造展示橱窗等;地下垃圾设备设施用品。这些设计在地下景观环境设计中要重视细节,合理和谐的进行实际空间环境与景观环境的协调统一。

地下空间景观的环境照明

环境照明在景观环境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下景观环境在补充不足光源的有效供给。地下空间环境光线相对不足,在对安全性上灯光照明要给予充分的保障,其实是景观环境灯光照明的运用,让景观环境更加突显其特点,增加视觉效果,手法上可采用基本照明和装饰照明,对地下空间环境进行合理分布,针对需要打造的造型、色彩和多样性景观环境进行照明设计。增强地下空间的装饰美感和装饰强度,让通行与地下空间的行人感觉到温馨和放松的休闲环境。

从景观环境设计上如何解决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

安全性原则

地下隧道空间在通行中,从室外阳光到地下昏暗空间在视力范围内存在视线危险,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其设计的通透性和减少视线遮挡,保持路面的植物整齐,植物和景观环境要有相应的变化,以此来提醒驾驶员行驶的环境变化,道路的植物环境要有足够横静距,要确保通行安全,其他公共艺术品和山水环境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的位置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和谐的以人为本原则

“异质性”与“共生思想”是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景观异质性指出:在景观系统由多重组合和要素构成,如水份、空气、植物、热能等,各种要素组成在景观系统中总是不均匀分布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及其向景观环境设计领域的渗入为景观设计提供依据,景观规划的不是物体不是空间,不是场所,规划是以用途作为最终目标来设计方案的,从而使景观设计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实现功能性、舒适性与美观性的最终结合。

博爱——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存在和最终的发展,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景观设计应在设计手法上运用多种设计手段来表达,如技术、艺术、心理、经济等手段融合的手法来表现。城市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都要以人为本,景观设计不但代表城市面貌,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积极向上表现,体现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环境,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应该贯穿始终。

尊重自然、显露自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复杂,自然资源丰富,尊重自然景观特征,改造自然是我们景观设计的精髓,最终达到自然和人工设计的和谐统一,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城市创造,在地下景观环境中巧妙运用自然环境的特点,进行特定环境的景观设计。

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利用自然,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通过地下空间对水资源的利用,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科学的技术手段处理手法表现

南京市地下隧道空间众多,由于地下空间的缺点,如今的隧道空间没有进行合理的道路景观规划,仅仅是作为通行使用的功能性,道路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在道路景观处理上需要科学的表现手法,由于自身的缺点,因此科学的处理手法尤为重要,针对不同隧道的长度,不同的自然环境采用不同的科学景观设计表现,尽量减少成本的损耗,让科学与实践在地下环境中得以发展和运用。

城市文化的融合体现城市内涵

景观环境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运用而生的新的景观环境,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基础之上的,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工作需要,景观规划设计中人文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设计初步对人文环境的分析尤为必要。人文环境的范围很广,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古代与现代建筑、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及遗存、文化艺术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时代性、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景观环境设计中,人文环境分析的对象包括了本土文化特征、历史传承与现代风貌、建筑风格、设计对象群体诉求等内容,明确这些主要的人文环境因素,是确定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进行设计定位最好的依据,设计出符合南京市当地的文化特点的地下景观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的道路景观环境设计,是每个城市自己的特点呈现,地下空间环境适合简单的植物配置选择,体现南京城市面貌特点,如南京市的人文地理特点,市花市树是否可以通过艺术化处理表现在地下空间环境中,通过装饰手法处理,人文气息视觉的影响,提现城市文化特点,将城市特征从地面延伸到地下。

景观设计与装饰设计的结合

重视装饰的形式美感。地下空间的形式单一,仅仅是地下通行的交通枢纽,其结构的简单和自身存在的缺点,可以通过装饰的形式美对其进行装饰装置的设计布置,如墙体的绘画、墙体的壁画和植物水景的有机结合,绘画的形式多样化、具有创新和创意的城市设计。

装饰美与人的心里感受。地下空间的特殊环境,在做装饰时候应考虑好通行人的心里因素,主要是从心里轻松愉快通行为主,应与一般的环境有所区别的,处于半封闭空间地下环境中,行人本身心里是处于紧张压迫状态,因此地下景观设计要重视的是视觉的形式美、景观生态设计、民众的心理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视觉的形式美是以景观设计的形式为基础,视觉的感受为前提,对设计空间进行美学的设计形式,创造出让人身心愉悦的优美环境为主体的设计手法。景观的生态设计是随着社会发展,以生存环境的环保意识为出发点的设计理念,从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为目的,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大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相协调的无污染的生态环境。

民众的心理行为是人们精神需求越来越高的意境体现,从人们在环境中的生活需求,生活规律,利用人们需求的规律以及人们对景观环境的精神需求为目的,创造出能满足人们心里需求并传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和深层次的城市文化内涵,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设计手法的丰富性和形式美。提倡设计空间组织的多变性、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设计手法的丰富性、个性与多元化。重点应考虑环境中各区域的功能设置是否合理。由于环境和美学因素的引入,环境中的各区域才被认为是由具体的墙体、棚架和地面围合的“空间环境”,这样,每个区域的边界也就变得更为明确。在这个阶段,区域的划分就像制作拼图,即按照分析标准确定各分区的大致尺寸、形状,并进行反复调整让空间功能得以显示,如采用适当的肌理变化,如材质、图案等进行设计,最终,直到找到最合理的位置,从而在功能设计上和美观环境上都起到最好的优势。

景观设计的色彩使用

色彩的装饰效果。色彩是景观环境装饰美感最好的语言,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情感和意境。南京市的所有地下隧道环境冰冷阴暗,只是为了单一的通行,当隧道是短距离的环境时,人通行无太强的心里压迫感,当通行较长的环境会有压迫感和焦虑感,如南京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都是过江隧道长达数十公里。因此,地下空间环境色彩运用应改变空间比较冰冷的单一色彩,摆脱现在地下空间的灰白效果,色彩处理应采用较柔和的色彩,如橄榄绿、淡紫、浅米黄等色彩,搭配好地下的植物、小品、灯光环境、水景来打造地下通行环境。

色彩功能效果。针对地下道路景观环境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色彩来提醒和区别不同的道路周围的景观环境,色彩也是景观环境中最有效的标识,由此来美化和引导环境,运用不同的色彩来区分不同的功能和景观的构成元素,通过色彩来改变空间环境的光线不足问题,通过色彩来强调空间功能的作用,如适当使用亮色红黄蓝等颜色的合理运用起到空间的提醒功能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需要加快步伐,创造出适应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需求的人性化环境景观。通过自然和人造景观环境“柔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南京市地下隧道空间环境设计有待于更好的利用和开发,通过景观环境设计打造城市文化、提升南京地下空间环境的品质,让人们身心愉悦的通行与此,让城市的资源得以更好的利用和美化。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南京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03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南京市景观设计景观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