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及发育的影响

2016-12-29 11:44吴玉丽赵晓莉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脑损伤脑瘫神经功能

吴玉丽,赵晓莉,王 游,李 泽

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及发育的影响

吴玉丽,赵晓莉,王 游,李 泽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损伤患儿230例,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两组均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智商(DDS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DDST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脑损伤患儿具有明显的功能恢复作用,且促进患儿的发育,减少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脑损伤;感觉统合训练;神经功能恢复;发育

脑损伤包括脑瘫、脑炎后遗症、脑出血、精神发育迟滞等,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疾患[1]。脑损伤患儿不仅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且感觉信息以及统合能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2]。有研究表明[3],大脑的器质性损害可导致感觉统合功能的失调。感觉统合理论于1972年创立,其常用于自闭症、感觉统合失常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的康复训练[4]。本研究旨在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损伤患儿230例,纳入标准:(1)经头颅CT和MRI及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脑损伤;(2)无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稳定;(2)昏迷以及脑干受损[5]。所有监护人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130例,女100例;年龄1~15(5.8±1.9)岁;损伤类型:脑瘫71例,脑炎恢复期89例,精神发育迟滞36例,其他34例。按照患儿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包括使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以及中医推拿,3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包括:(1)触觉训练:医护人员通过使用按摩球、平衡步道、平衡触觉板等加强患儿辨识感觉的层次,并增强患儿大脑的灵活度;(2)弹跳训练:使用跳床等强化触觉神经,促进大脑的机能发育;(3)固有平衡训练:通过使用平衡脚踏车等来促进脊髓中枢神经的协调性,强化训练中耳平衡体系以达到协调全身神经机能的目的;(4)本体感觉训练:使用滑板、平衡台等,促进患儿前庭平衡触觉肌肉的双侧协调性及协调身体的运动能力,保持左右脑的平衡发展。治疗时间:30 min/次,1次/d。两组均连续进行3个月的训练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中国-比内智力量表对患儿的智商(DDST)进行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对患儿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从患儿的意识状态、水平凝视、语言、手运动以及步行等方面衡量患儿的神经系统改变,总分为42分,评分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儿童感觉统合量表对患儿的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进行评价,若有一项失调,就评定有感觉统合失调[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R× 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DDST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DDST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DDST评分显著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DDST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n=15)

2.2 两组行为问题及感觉统合失调的比较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行为问题及感觉统合失调均少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的比较[n(%)]

3 讨论

感觉统合是机体在环境中有效地利用自身的感官,并将从中获得的不同感觉通路信息包括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相应的适用性反应能力[7]。

目前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是多学科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实验条件以及科研水平的限制,有关脑损伤后患儿的恢复机制尚未明了[8]。近年来脑的可塑性研究成为脑损伤后恢复机制的新的研究方向,也为脑损伤患儿的康复以及预后提供了理论支持[9]。当神经细胞受到损害后,受损的周围细胞和神经元突触以及其原来所支配的靶细胞,均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以适应这些损伤所带来的功能缺损[10]。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等后期的康复治疗,来提高脑损伤的恢复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治疗后,观察组脑损伤患儿DDST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脑损伤患儿大多未入学,且与同龄儿童接触较少,因此,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均较差。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后,可明显减少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这主要与本体感觉以及重力感觉的信息处理有关。通过滑板、吊缆等器械的训练,增加了患儿的本体感觉水平,改善患儿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对外界知觉做出良好的顺应性反应。在脑损伤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摄食训练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形成新的传导通路,抑制脑损伤所导致的异常模式,并促进正常发育。

近年来,感觉统合训练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也从学习障碍的范围扩大到神经发展行为的相关治疗。有研究结果表明[11],伴有运动系统外症状,如易激惹等患儿进行早期的感觉统合训练,对于促进运动以及认知行为均具有很大的康复作用,且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以及稳定患儿的情绪。另有研究结果表明[12],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脑损伤患儿的综合能力具有明显提高作用,使得感受器接受更多的传入神经冲动并激活脑细胞,进一步促进大脑的功能可塑性发展。

综上所述,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脑损伤患儿具有明显的功能恢复作用,且促进患儿的发育,减少行为问题以及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孙晓勉.儿童智力发育评价技术和智力发育异常[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12,13(5):261-262.

[2] 宫宏宇,焦寒梅,焦喜涛.DST测试异常婴幼儿146例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3,28(2):65-67.

[3] Schaaf RC,Benevides TW,Kelly D,et al.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a feasibility, safety,acceptability and fidelity study[J].Autism,2012,16:321-327.

[4] 杜开先,贾天明,奕斌,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脑损伤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0(5):57.

[5] 叶秋兰.早期鼻饲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与吸人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8A):38-40.

[6] 张蕊芳,宋晓丽.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功能训练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A);1461-1462.

[7] 张学芳,工德民,曹延奎,等.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的临床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 679-680.

[8] 张莹莹,自晓玲,许波,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病程1年以上抽动障碍49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122-226.

[9] 吴彩虹,邹卫英,吴华,等.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771-772.

[10] 刘启雄,陈炜,万子超.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328-329.

[11] 张丽华,金彩君,工立苹,等.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2-74.

[12] 金彩君,张丽华,单丽艳,等.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 206-210.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n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brain injury

Wu Yuli1,Zhao Xiaoli1,Wang You1,Li Ze21.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Xi'an, Shaanxi,710043,China;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Xi'an,Shaanxi,710043,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n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brain injury.MethodsA total of 230 children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115,respectively).Bo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further treated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The DDST,NIHSS, behavior problems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change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Three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DDST an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NS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behavioral problems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has obvious functional recovery for children with brain injury,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reduces behavior problems and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brain injury;sensory integrative training;nerve function recovery;development

R 651.15

A

1004-0188(2016)12-147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2.037

2016-05-10)

710043西安,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吴玉丽,赵晓莉,王 游),神经外科(李 泽)

李 泽,E-mail:584332674@qq.com

猜你喜欢
脑损伤脑瘫神经功能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