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支抗对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治效果对比

2016-12-29 11:44车霄楠杨晓虎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安氏切牙前牙

岳 强,车霄楠,韩 玮,杨晓虎,李 沛

不同支抗对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治效果对比

岳 强,车霄楠,韩 玮,杨晓虎,李 沛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支抗(支抗)对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79例,分为微种植组(39例)及J钩组(40例),分别给予微种植支抗治疗和高位J钩牵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完成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矫治前及矫治8个月后的SNA、SNB、ANB、MP-FH、U1-SN、U1-X、U1-Y、U6-X、U6-Y、UL-Y及Z角变化。结果微种植组均完成治疗;J钩组40例中,3例治疗中途转为微种植支抗。治疗后,两组的SNB、ANB、MP-FH、U1-Y、U6vY、UL-Y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两组的SNA、U1-SN、U1-X、U6-X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微种植组的ANB、MP-FH、U1-Y、U6-Y、UL-Y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大于J钩组(P<0.05),而SNB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小于J钩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Z角均明显增加(P<0.05),而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及J钩牵引均可有效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但微种植支抗较J钩支抗的支抗作用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微种植;支抗;J钩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在青少年恒牙列期发病率较高,矫治期间关闭间隙或调整咬合关系一般需给予Ⅱ类颌间牵引矫治[1]。J钩牵引的矫治效果取决于患者的配合度,矫治效果难以保证[2]。微种植支抗是以坚硬的骨骼承受支抗力为患者提供高效、舒适及稳定的支抗力。二者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前牙矫治中的效果比较目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对比分析了我院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使用J钩牵引及微种植支抗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理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79例,其中男35例,女44例,年龄12~16(13.9±1.5)岁。纳入标准:为Ⅱ类骨面形[3],磨牙远中关系,侧貌观上颌前突,入组前上颌拔除2个第一前磨牙;颈椎骨龄处于生长高峰前或高峰期;上牙列拥挤度≤6 mm,治疗需用强支抗内收上前牙;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交角(FMA)22~32°。排除标准:有正畸治疗史,合并其他影响矫治的口腔疾病史;矫治前后侧位片不清晰。患者入组前,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可能的风险,说明两种矫治方法的利弊,由患者本人及家属选择矫治方法,其中选择微种植支抗的39例(微种植组),选择J钩支抗的40例(J钩组),两组的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及牙齿畸形程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矫治方法 (1)微种植组:微种植支抗采用微种植钉(Tomas正畸螺钉,长8 mm),植入位置为上颌5、6牙槽之间,如上颌窦底位置最低点位于上颌5、6牙槽间,则选择上颌6、7牙槽间或颧牙槽嵴作为植入点。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后,植入部位切开黏骨膜2~3 mm,用专用的植入器与牙槽表面呈30~40°夹角植入微种植支抗。排齐牙列、整平牙弓后,使用上颌弓丝在上颌侧切牙远中装置牵引钩,并用弹性牵引来关闭拔牙间隙。(2)J钩组:行尖牙向后结扎,排齐牙列、整平牙弓后,用Ⅱ类牵引+高位J钩 (J钩高位头帽由杭州西湖生物材料公司生产)配合颌内牵引远中移动上尖牙,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口外支抗每天佩戴时间为12 h。

两组均用0.018×0.025英寸的镍钼合金丝(TMA丝),每侧牵引力约为200 g。两组矫治均为一次完成,每月对牵引力加力一次,矫治治疗时间均为8个月。

1.3 头影测量 矫治前后由同一医师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每个指标间隔1 w重复测量1次,取2次的平均值。参考指标:X轴腭平面,Y轴翼上颌裂点至腭平面的垂线。测量12个指标分别为:蝶鞍中心、鼻根点与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A)、蝶鞍中心、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B)、上齿槽座点(ANB)、下颌平面角(MP-FH)、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上颌中切牙切缘点至X轴的距离(U1-X)、上颌中切牙切缘点至Y轴的距离(U1-Y)、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点至X轴的距离(U6-X)、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点至Y轴的距离(U6-Y)、上唇之最突点至Y轴的距离 (UL-Y)、过软组织之颏前点(Pos)与较突的唇相切与眼耳平面相交的下后角(Z角)。

1.4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完成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的SNA、SNB、ANB、MP-FH、U1-SN、U1-X、U1-Y、U6-X、U6-Y、UL-Y、Z角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微种植组39例患者均完成治疗;J钩组的40例患者中,3例依从性差,治疗中途转为微种植支抗治疗。

2.2 两组头影测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SNB、ANB、MP-FH、U1-Y、U6-Y、UL-Y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两组的SNA、U1-SN、U1-X、U6-X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P>0.05)。微种植组的ANB、MP-FH、U1-Y、U6-Y、UL-Y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大于J钩组 (P<0.05),而SNB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小于J钩组(P<0.05)。见表1。

2.3 两组软组织侧貌改变 矫治8个月后,J钩组Z角显著增加10.08°,微种植组Z角显著增加9.02°,表明两组的软组织侧貌较治疗前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采用高位J钩牵引,其可通过抑制上颌骨水平、垂直生长而矫治前牙;而微种植体内收上前牙时,牵引力接近前牙阻抗中心,可使牙移动更接近于生理性移动来矫治前牙。微种植支抗使用成熟前,临床常用高位牵引J钩,但其有一些缺点:佩戴时间不足:只能在不外出时佩戴,易导致佩戴时间不足,矫治效果不理想;自行佩戴不便:患者常需别人帮助佩戴;青少年治疗依从性较差:J钩矫治完全依赖患者的合作,多数青少年依从性较差,多需家长、医师督促,或中途转为微种植支抗[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J钩组中3例未完成治疗,中途转为微种植支抗,而微种植组中患者全部完成治疗。

表1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的SNB、ANB、MP-FH、U1-Y、U6-Y、UL-Y均发生显著变化 (P<0.05),而两组的SNA、U1-SN、U1-X、U6-X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矫治后微种植组的U1-Y减小6.79 mm,U6-Y增大0.48 mm,J钩组U1-Y减小4.75 mm,U6-Y增大2.51 mm。表明微种植支抗内收前牙的效果较J钩好,是由于与J钩支抗相比,微种植支抗对上中切牙的移动更接近于整体移动。前突矫治时,MP-FH减小、SNB角度增大、ANB角减小时,有利于Ⅱ类面型的改善,而微种植组的MP-FH、SNB、ANB矫治前后增大或减小幅度较J钩组明显(P<0.05),表明微种植体的垂直向控制较J钩好,是由于微种植支抗时,几乎不用Ⅱ类牵引,不会导致上前牙、下后牙伸长。治疗后微种植组的UL-Y减小幅度较J钩组大(P<0.05),表明随着上切牙的内收,两组的上唇软组织突度均明显减小,但微种植体的改善效果(即减小幅度)更明显[5]。

表1 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指标比较

Z角可直接反映面部的平衡与协调,是治疗成功的一项关键指标[6]。矫治8个月后,两组的Z角均明显增加(P<0.05),而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J钩组与微种植组均可显著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软组织侧貌。

综上所述,微种植支抗及J钩牵引均可有效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但微种植支抗较J钩支抗的支抗作用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1] 杜沿林,李永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2):115-119.

[2] 孙晔,邱荣华,刘美娣,等.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评估[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3): 111-113.

[3] 温兴涛,缪耀强,蔡少彬,等.平面导板配合种植钉非减数矫治安氏Ⅱ类深覆牙合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5): 278-282.

[4] 李国永,蔡斌.高角安氏Ⅱ类Ⅰ分类拔牙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5,22(1):15-19.

[5] 苏杰华,刘佳莉,许潾于,等.J钩高位牵引压低并内收上颌前牙

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5,50(2):84-87.

[6] 况琴,秦朴,范琳琳,等.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的下颌骨形态特征的

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3):1819-1822.

R 783

A

1004-0188(2016)12-151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2.053

2016-06-13)

221006江苏 徐州,徐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安氏切牙前牙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安氏Ⅱ类错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头影测量指标的可靠性研究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