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真实性探讨

2016-12-30 15:35马晓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原始凭证真实性会计信息

马晓燕

(新疆伊犁州霍城县中医医院,新疆 伊犁 835207)

会计信息真实性探讨

马晓燕

(新疆伊犁州霍城县中医医院,新疆 伊犁 835207)

会计信息是国民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一个独立核算单位运营的真实成果。每一个独立核算的运营主体,若整体资源配置不合理,失真的经济信息必然会导致经济结构的混乱。可以说,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核算的首要原则。本文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点出发,阐述当今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一些解决办法,供行业人士参考。

会计信息;真实性;探讨

笔者在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就读于新疆财政税务学校会计专业,自1996年11月在新疆霍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会计工作。先后从事过记账、稽核、统计等实质性经济业务核算工作。2007年4月霍城县第二人民医院与霍城县中医医院合并改名霍城县中医医院。2013年1月,笔者从医院部门的会计核算岗位调至医院核算科主任岗位,其中经历了工作、学习,再工作、再进修学习的全过程。近20年的工作经验告诉自己,无论是单一核算岗位还是总体管理岗位,在会计核算中,都要坚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原则。

1 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

1.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一个经济主体在各项经营活动的内容,准确地记录每一项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原则,失去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无从可谈,严重的后果是危害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会计真实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客观真实性;二是可靠性;三是可验证性。

1.2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特点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动的。在特定时期会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是达不到绝对精确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某个时期、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国家政策、会计准则、经济法规,同时也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因素有关。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他们在经济活动中,因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所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其真实性程度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结果。他们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会计假设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程序是建立在会计主体、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基础上的核算,而会计假设是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主观的估计和判断,这就必然使会计处理中包含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所预计的结果与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3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一个经营主体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一方市场变化的效应。债权人的信贷决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政府对企业的微观调控、社会价值的评估及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乃至社会正常运行秩序。因此,会计信息必须为整个社会大的经营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提供科学、系统、完整的会计数据,以保证社会良性循环发展。

2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当今不实的会计信息的危害非常明显,原始凭证造假、审计造假已经成为党群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信息失真的丑闻也是屡见不鲜。目前常见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原始凭证失真

填制原始凭证是会计循环的第一步,是基础的操作,而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往来收支的渠道划分不明确,故意混淆专项资金和其他科目的分界限,账目反应存在不确定性等。有些会计伪造原始凭证,为一些非法的收支披上合法的外衣,蒙混过关。

2.2 财务账目混乱

在会计账目设置和会计科目使用上,不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医院专门设置的会计账务流程核算,缺乏严格的系统规程。收入、成本、费用失真,导致资产混乱,家底不清,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实之间严重不符,无法正确反应经济往来的真实情况。

2.3 会计报表虚假

这方面的表现往往是不按账本的实际,人为地调整报表数据,以达到避税、逃费的目的。有的单位会计编制两套报表,一套对内使用,一套对外提供。

3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3.1 主观原因

会计信息的人为失真,是有着利益驱动的作弊造假。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产权主体包括个人、政府、企业、医院等,它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发生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各行为主体普遍具有利己的动机。这种利己动机随时有可能行为化。利益上的矛盾,会造成产权主体对会计信息默契造假,以便在总利润的分割中尽量增加自己所占的份额。②法制建设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国家虽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规、制度,但由于“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对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造假的处分微乎其微。许多小范围的造假常常以大事化小不了了之。部分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为追求个人和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公然指使和纵容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目前会计人员的收入和任免是由单位主管负责人所决定的,如不按其意图办事,往往就会遭到不公正待遇。因此,会计人员难以依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随意处置权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必然会失真。

3.2 客观原因

在经济核算中,会计假设、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随机不确定性等因素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推理与判断。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账簿登记随意性大,不合理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现象。③会计政策不完善。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了政策的不规范、不配套等问题;二是会计政策不断更改,新制定的会计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中,而会计岗位培训滞后。④社会监督系统不健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监督不力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社会对会计行为的法律检测监督能力远远达不到有效制止会计信息失真的要求。

4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4.1 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能力。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每位会计人员都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做假账,真实地反映经济往来的情况,才能走出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困境,保证经济正常有序运行。

4.2 完善会计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建立内部财务制度和核算办法。明确会计法律责任,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使其认识到,提供错误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危害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对一些明知故犯的当事人应给予法律严惩,要自觉维护内部财务核算制度,坚决杜绝违反会计法规行为,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4.3 加强社会的外部监督作用

外部监督是指医疗主管行政部门、发改委价格检查部门、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等国家形式的监督,以及以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单位所作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进行的社会审计监督。在二者当中,应更加重视外部监督的作用。除了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以外,还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扩大注册会计师的会计监督面。此外,还应强化税收监督,使税收监督与会计监督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10

F233

A

1673-0194(2016)10-0020-02

2016-04-08

猜你喜欢
原始凭证真实性会计信息
论会计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规范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广告的真实性
浅议会计出纳原始凭证交接单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