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融资现状及发展

2016-12-30 15:35王忠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融资农业发展

王忠伟

(佳木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融资现状及发展

王忠伟

(佳木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到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同样迎来了挑战,针对于此种情况,我国致力于对农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以期备受关注的“三农”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然而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依靠融资的拉动作用是关键。本文从农业综合开发的概念着手,对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融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发展的合理对策。

农业综合开发;融资;发展前景

我国是全球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将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受我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特别是长期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致使我国主要采用财政支持的方式帮助农业发展,在发展中过于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忽略对农业融资渠道的开拓,影响了我国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改革进程。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农业信贷市场的缺失、农业资金流向和流量以政策作为引领方向、政策性开发贷款不够充足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我国的农业融资机制日渐显示出劣势,因此,积极进行农业融资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我国应对经济发展趋势,加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1 农业综合开发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的农业开发,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上农业开发可以理解为对农业的自然资源进行劳动投入。广义上的农业开发可以理解为对农业的自然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并不断为农业发展中引入新鲜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至于农业综合开发,可以理解为以整个农业生产条件作为改造和完善的对象,是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重要活动。我国自1988年以来所进行的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坚定的开发宗旨作为开发活动的指导。对农业综合开发宗旨的坚守,是我国社会公益性和政府战略目的性的根本体现。②在农业开发中以综合开发、综合治理作为开发原则。在此原则下,我国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实行集中使用,促使投入资金发挥效用增强。③加强对农业项目的管理工作。④综合利用政府和市场对农业开发的调节作用。⑤在农业的综合开发中着手于资源和产业的双方面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农业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⑥以广大的农民群众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行为主体。农业的综合开发是要增加农民获取的经济利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民开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主体意识和根本利益,是进行农业开发的基本出发点。

2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来源有限,融资结构不够合理

对于农业的金融格局建设,我国主要通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三大金融机构得以实现。此3种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政策金融、商业金融以及合作金融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为我国的政府下达信贷政策,辅助农业进行开发活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始终处于上升状态,例如,1979年贷款总量为454亿元,到2000年增长为32 387亿元,2000年比1979年增长了70倍。其中,农行贷款1979年为411亿元,2000年为14 497亿元,2000年是1979年的35.3倍;农发行1994年为2 982亿元,2000年为7 401亿元,增长了1.5倍;农村信用社1979年为48亿元,2000年为10 489亿元,2000年是1979年的218.5倍。从结构来看,农行农业贷款比重由1979年的74%下降为2001年的22.3%,而农村信用社的比重则由1979年的26%上升为77.7%。据上述数据可以得知,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融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农业发展中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

集体从事农业生产和建设基本上靠贷款。20世纪70年代集体资金用于农业的部分占农业资金来源的比重均非常低, 80年代除1980、1981年外,均低于6%,90年代也均低于6%。1980-1997年乡镇企业用于的资金平均增长速度为5.4%,前l4年不断上升,年均增长速度为14%,后4年不断下降,且降幅较大,年均降幅为7.5%。乡镇企业利用的资金占农业总资金来源的比重一直很低,不超过5%。

2.2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农业开发中的融资状况自1980年以来经历了3个波折阶段。依据相关数据得知,以上一年的融资总额作为比较对象,增长速度最快的是1984年的20.77%,下降程度最大的为1981年,为负3.63%。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融资状况会不同程度的受政策、农业的自然条件、政治环境等的影响,融资总额的变动并不符合农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此种情况便导致我国农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不利于农业的经济的稳健发展。我国的农业融资总体结构严重失衡,其中固定资产融资比例从1980年的36.68%持续下降到2001年的17.97%,然而流动资金在农业融资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却从1980年的63.32%持续上升为2001年的82.03%。由此看来,我国农业融资总体结构中固定资产融资比例不断下降,不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规律与农业实践经验,同时必将引发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一系列问题。当今,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抗逆能力持续降低等问题已经明显突出,根据相关调查,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水利设施受损程度达到30%以上,60%的农业水利设施功能不全,导致农业生产中发生灾害的面积持续扩大,同时农业的土壤结构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最终促使我国农业效益连续降低。

2.3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制度不完善

新制度经济学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提出在一切社会发展中制度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制度将为新技术的产生提供持久动力,将为经济实现长远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制度的缺失,将会导致经济在实现持续的发展过程中阻碍重重。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实行了积极的改革,农业中传统的统派购体制不能继续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的农业发展体制被确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自我积累的能力,同时将农业的融资欲望扩大到最大化。不仅如此,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价格体制也迎来了改革机遇,促进农业利益机制改善,农户实现了依照市场需求对农业的融资数量和方向进行控制。但在我国新旧体制替换时期,农业融资体制尚未得到较为系统的完善,致使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

3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的发展与对策

3.1 完善市场机制的融资功能

对农业实行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国农业的综合开发,然而要想农业健康发展,完善我国市场机制的融资功能十分必要。因此,我国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市场融资功能。①发挥银行信贷在农业综合开发融资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农业融资结构中,农业银行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融资机构,然而,由于发放农业贷款往往获得较低的利润,导致农业银行减少农业贷款的比例。针对于此种情况,我国应该通过政府补贴实现农业银行在发放农业贷款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利益,同时对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范围进行重新定义,并积极完成农村担保、财产抵押等制度,进而实现对农业金融体系的完善,促进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增加农村的信贷消费,为我国的持续经济发展提供持久不断的动力。②建立农业产业的股份制,增强市场融资的能力。积极实现股份制改革,将会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融资渠道,进而缓解政府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和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投放的压力。

3.2 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综合开发中融资的任务艰巨,所以我国应该扩宽农业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的融资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外资进行农业的综合开发。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应该立足于地区差异和各地区拥有的资源差异,积极制定有差别的适合于本地区发展的融资政策,同时要加强融资政策对外资的新引力,在农业发展中积极引入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挑选性的借鉴。要注意在引进外资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国际商业贷款,同时进行必要的风险防范规划。建立多元的融资机制的要求,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中较为重要的活动。我国可以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积极引入各种证券资本。同时,应严格规范证券市场发展,并保持证券市场的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的融资工具,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持续的融资保障。

3.3 制定优惠政策,增强农业综合开发的吸引力

解决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融资问题,政府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应着眼于农业发展融资现状,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农业综合开发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吸引民间资本以及国外资本,减少农业投资回报率与进行其他投资所获得的回报率之间的差异。例如,对于社会效益显著而利润微薄的项目,政府可以采取融资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方式吸引社会融资;对于那些风险较大的经营性融资项目,可由政府在建设初期注入资金“诱导”,或者由政府融资建成,待建成后转让给市场融资主体经营,再将所得资金进行“滚动开发融资”;对于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保鲜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实行减税或轻税政策。与此同时,对于现有的农业股份制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给予股份制企业一段时期的税收优惠以及贷款贴息等特惠条件。优惠政策,将改善农业融资环境,对各种投资机构产生强大吸引力,有利于建立健全农业融资体系,进而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4 结 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障碍,针对于此种难题的解决,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量是关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融资机制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然而其存在的问题却仍阻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完善农业融资机制将对我国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迫切需要的。本文给出改善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现状的相关建议,以期农业发展中的难题能够较快的得到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冬辉.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2]郭海丽.农业综合开发融资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杨锦地.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立项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4]任海龙.中国农业融资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5.

[5]徐莉.枣庄市农业综合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6]蒋云亮.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区发展的政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7]朱维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的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0.

[8]杨娜.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融资绩效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9]武娜.锡林郭勒盟农业综合开发中草原建设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0]路铁军.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3.

[11]刘文.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8.

[12]杜君楠.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13]王亚静.中国契约农业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7.

[14]史蒙. 老挝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5]肖超苏.中国农业集聚发展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16]邵春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均分地权和规模化经营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5.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0.077

F323.9

A

1673-0194(2016)10-0112-02

2016-04-20

猜你喜欢
融资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