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导向下乡村旅游供给侧创新研究

2016-12-30 15:35左晓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供给精准旅游

左晓娟,于 勇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2.湖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长沙 410128)

精准扶贫导向下乡村旅游供给侧创新研究

左晓娟1,于 勇2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2.湖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长沙 410128)

本文顺应“精准扶贫”的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扶贫脱贫的途径,旨在从供给侧分析如何将扶贫资源有效组合与运用,提高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体现扶贫项目的“精准性”,使乡村开发进入长期、持续、良性运行的状态。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增强扶贫对象的“参与性”和“获得感”。

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供给侧

1 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的理念和研究综述

1.1 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6 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成效显著。但还有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我国“十三五”扶贫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理念,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1.2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

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是实现农村脱贫的方法和途径。乡村旅游以乡村风光、生态、生活与民俗等为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20世纪90年代,英国国际发展局就提出了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Pro-Poor Tourism,PPT)概念,关注贫困地区的旅游活动。在旅游扶贫模式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认为,扶贫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主张采取政府主导型的旅游扶贫模式;旅游扶贫的目标是增加发展机会,使贫困人口获益,社区参与旅游是值得推广的方法,但要制订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规划,保障居民的咨询权、培训权、利益分享权等。

1.3 供给侧的创新研究

在我国,供给侧改革有着非凡的时代意义。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创新是供给侧“四大要素”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在供给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十三五”规划提出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思路。扶贫的“扶”与“贫”,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扶贫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扶贫投入侧入手,通过优化扶贫投入结构、增强有效供给来提高扶贫质量,进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核心在于进一步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

2 精准扶贫导向下乡村旅游供给侧的创新构想

2.1 旅游扶贫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旅游扶贫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①对旅游扶贫的认识存在偏差;②未形成成熟的旅游扶贫投入机制,缺乏持续的资金渠道;③旅游扶贫思路缺乏创新,市场意识淡薄;④旅游扶贫规划质量有待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紧缺;⑤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管理缺位与多头管理的矛盾现象;⑥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必要通过供给侧的改革和创新来做好“加减乘除”“清障碍,补短板”。

2.2 精准扶贫导向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

精准扶贫导向下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从供给侧寻求方法和途径,从政策环境、旅游资源、财政投入、分配体系、营销方式及配套服务等角度,发现乡村旅游的供给现状及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

2.2.1 政府宏观主导

①政府应积极引导、支持和实施旅游扶贫战略,注重旅游扶贫效益分析、发展模式选择;②通过旅游扶贫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③合理融资,多渠道筹集旅游扶贫资金;④把旅游扶贫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结合起来。

2.2.2 财政投入准确到位,深度挖掘旅游资源

①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要确保专项资金精准到位,严格管理,科学规划,合理使用;②乡村旅游要注重参与性活动的设计,将休闲度假、生态农业、溯溪探险等新旅游需求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去,丰富产品体系。

2.2.3 营销方式要与时俱进

乡村旅游以“乡土”为主要吸引力,但营销方式却一定要运用高科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精准营销。可进行“乡村旅游开发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旅行社‘协同共生’营销”等创新活动,通过市场化途径,建设长期、良性运行的可持续供需平台。

2.2.4 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配套服务

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交通设施建设、特色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打造“多赢、共富”的良好格局。

2.2.5 分配体系要明确“扶贫”导向

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主要的目标是要扶助贫困对象,与一般的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区别,所以时刻不能偏离“旅游扶贫”“精准扶贫”的主导思想,要将扶贫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会琴,侯林春,杨树旺,等.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1).

[2]郭舒.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方法[J].旅游学刊,2015(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91

F323.4;F752.6

A

1673-0194(2016)10-0133-01

2016-04-02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5YBA200);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项目(2015-540)。

猜你喜欢
供给精准旅游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旅游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