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2016-12-30 15:35于子敬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素养

于子敬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 05009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于子敬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 050091)

新媒体的诞生和兴起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如何正确地认识新媒体,妥善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为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新媒体;高校;学生管理

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连接在一起的新的媒介形式,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指应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因特网、局域网、无线通信技术及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被称为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

2 新媒体的特点

第一,即时性。在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以井喷式的速度发展。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媒体传播者发出信息,受众便会第一时间通过各种信息终端接收相关信息。

第二,交互性。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信息传播者及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传统信息传播媒体如电视等都是单向传播信息的,通常是单向的传播与接收,缺少甚至没有互动交流。通过新媒体技术,受众和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交流及互动合作。

第三,虚拟性。新媒体的信息交流具有虚拟性特征,其构建的巨大的信息交换框架也具有很大程度的虚拟性。新媒体中的信息交流与传播,主要是以网络载体,不存在实际的物理交换。

第四,海量性。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拉近了生活在全世界不同地区的受众的距离。他们可以利用种类繁多的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沟通与交流,然后进行信息的复制、加工及再生产。因此,各种知识、思想等一经传播,会很快扩散成形式种类多样的海量信息。

第五,共享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繁荣发展,受众的言语成为信息传播主体,其自由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每个人每天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自主发布信息,给新媒体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

第六,多样性。新媒体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机遇

新媒体依靠移动通信、网络、数字技术,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它的优势很多,比如: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多元化、覆盖面广等,基于这些特点,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果巧妙地利用这些优势可能探索出一个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首先,新媒体技术突破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时间与空间的隔阂。只要是在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的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就能够向大学生推送信息,而学生们也可以在有通信信号的地方第一时间接收到有关信息,时间和地域的障碍和壁垒在这种情况下不复存在。其次,新媒体促进了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人们通过新媒体等虚拟媒体进行交流与沟通,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通过新媒体及时、准确、完整、无顾虑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再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应用,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对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动态、思想状况有更好、更及时的了解,同时管理者可以与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与沟通,如发送语音、视频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与开展。最后,学生工作管理者利用新媒体,进一步缩小学生管理工作与虚拟校园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3.2 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群体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有更强的思想表达自主权,他们善于用新媒体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他们的言行在虚拟世界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限制和规范,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网络虚拟化,学生可能失去自我,对周围人群缺乏信任,甚至出现人格障碍。媒体的虚拟性引发了学生生活空间的虚拟化,这也给大学学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新媒体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因此也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但是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容易沉迷于新媒体的多彩世界当中,严重影响了学习与生活,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征,使大学生能够进行匿名交谈。大学生喜欢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扮演现实生活中无法扮演的角色,满足不同的心理需要,在此过程中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往往会沉迷其中。但是现实与虚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大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心理失衡。新媒体环境中虚拟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双重人格,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者,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其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开展。这是值得学生管理工作者深思和面对的问题。

新媒体的使用降低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权威性。通过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高校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足不出户接收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形式的信息,其思想必然会发生变化,走向多元化的道路。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加选择地接受新媒体传递的各种消息,很容易使核心价值观偏离。

4 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4.1 加强高校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

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完善管理体系,培养塑造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需要严格控制辅导员队伍的引进,加强队伍建设,做到宁缺毋滥,加强专业性评估,道德标准衡量,引进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岗位培训过程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其全方位适应当今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多样性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政治感悟、生活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

4.2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处于复杂多元化媒体环境中的大学文化注入与时俱进的活力。大学生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大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媒体素养,就能全面深刻地了解大众媒体的信息,明辨是非,正确选择有助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媒体信息。因此,学生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首先,大学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媒介素养课程和选修课程,大力宣传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应认识到媒介素养对自己未来之路的影响,积极选修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深入了解新媒体的基础知识、主要用途传播途径,具备辨别媒体信息的基本能力。当今一部分大学生因过度依赖电子媒体而出现“新媒体依赖症”,因此,大学生更应该学习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不断强化法律和道德意识。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要明确目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远离不良的网络环境。最后,大学生应该尝试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实践,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运用新媒体技能。在理论中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对媒体信息接收、思考、批判的能力,从而提高媒介素养。

4.3 优化新媒体应用环境,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对校园舆论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大学生的思想不甚成熟,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出现偏差。基于此,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对不良、负面的网络信息进行甄别、过滤,净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干净的成长环境。其次,要把新媒体融入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学生工作管理者不但要注重应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还要利用新媒体进行管理,做到线上线下两条线管理,互通有无、互相融合。最后,要注重意见领袖的培养,发挥其作用。高校可以打造符合本校特色的新媒体信息平台,并逐步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来引导大学生群体的舆论,解决传统管理难以解决的问题。

5 结 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忽视新媒体的作用,只有重视、正视新媒体并加以利用,才能探索出相应的管理方法,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才能更好地占领高校学生管理的制高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调动大学生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东华.论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中旬刊,2014(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53

G647

A

1673-0194(2016)10-0219-02

2016-04-08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4JY045)。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素养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