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2016-12-30 15:35张驷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契约义务资源管理

张驷宇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张驷宇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是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存在对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解与期望。笔者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编制《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量表》,得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结构及内容。通过质性访谈,得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影响因素。最后,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提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措施,以期从心理契约角度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由Argyri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描述在工作中,雇员与雇主之间存在的双方未明确表达,却约束着双方的一种隐形的契约。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也存在心理契约,具备了心理契约中双方的责任义务和双方对责任义务履行情况的感知等心理过程。因此,本研究中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采用如下定义: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在某种方式的“要约-承诺”暗示下,对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解与期望,当双方中一方的期望与对方的履行相一致时,心理契约则会形成。

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契约的形成对师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教与学这种人际交流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心理契约有助于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而心理契约的违背可能会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学生学习的“离职”以及教师的工作倦怠。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与养成教育,因此,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除了学校规章制度外,更应强调“心理契约”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本文从心理契约视角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促进师生履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量表的结构与内容

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心理契约方面的文献,同时查阅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大学生及教师课堂行为规范的规定,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编制《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量表》,经过实测,该量表符合测量学的指标要求,信效度良好。得出学生责任共3个维度21个项目,分别是现实责任、自我发展责任和关系责任。其中,现实责任是指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的义务与责任,包括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迟到、不早退、不轻易请假,上课认真作笔记、穿着得体、语言文明,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相关内容,没听懂或有疑问时及时提问,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睡觉,不玩手机。自我发展责任是指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而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包括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培养思考能力、积极与老师交流、及时反馈掌握情况、学会反思、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勇于提出疑问和质疑、知道各门课的重要程度、积极参加实践课堂活动等。关系责任是指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责任,包括①全面客观评价老师;②尊重老师向老师提出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③与同学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尊重每一位同学。

教师责任共3个维度21个项目,分别是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和管理责任。现实责任是指高职教师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及时答疑、经常反思课堂教学、衣着打扮得体、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备课和讲课、公平公正评价学业、语言简洁精炼等。发展责任是指高职教师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承担培养学生技能提升的责任和义务,包括讲课内容联系实际工作不照本宣科,耐心回答学生问题,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课外作业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实践类项目为主,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介绍成功案例及经验,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通过语言及非语言的方式激励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管理责任是指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管理学生、维护课堂秩序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遵守课堂教学时间,上课记录考勤,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善于管理学生及教师自身课堂情绪,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2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影响因素

通过对两所高职院校20名在校生的质性访谈得出,不同性别学生在对师生之间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的主观理解与期望存在差异,同时在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与义务情况中存在不同。两所高职院校受访女生的自我期望及对教师的期望均高于男生,而这一结论与诸葛相丽在本科生中的研究结论一致。

3 提升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3.1 强化师生对心理契约内容的认知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师生之间需明确彼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应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与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的主观期望,并根据学生的主观期望,结合教学任务,对课前“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鼓励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同时,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开展前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的学习目标,指明学生在课堂教学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对其的期望,促进师生之间心理契约的达成。

心理契约具有内隐性和动态变化性的特点。所以,在一门课的教学活动进程中,高职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需求的变化,可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例如:可在学期中进行学生座谈,或在课间就教学活动的组织收集匿名书面反馈,不断更新与修订彼此间的心理契约,减轻因心理契约违背而造成的负面情绪,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继而达成新的心理契约。并且,此种师生平等对话的情感交流可真正实现知识的分享与互惠。

3.2 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并设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育人目标。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采用师生提前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水平,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制定教学育人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关注师生的“共同愿景”。高职院校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实现“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人文修养、训练技能技巧”的“共同愿景”。例如: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课程社会保险模块,在设立目标时,不仅要传授社保政策,应设置情景告知学生如何执行这些政策。社会保险模块可分三个子项目,第一项目是社保经办岗位所需知识要点的介绍,第二项目是对社保经办工作任务的分析和操作步骤的讲解,第三项目是学生进行工作任务的演练和对较难工作任务的拓展。在真实的社会保险经办情景中,通过互相支持和协作,逐步实现育人目标。

采用以“对话体验”为前提的多元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以师生为双主体的对话体验式教学,在平等、信任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相长。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体验对话式教学模式。例如: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多采用模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人力资源招聘、培训模块中,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模拟工作情景;在薪酬体系设计、绩效考核设计模块可设置实验环节,模拟工作的运行;在教学中加大案例实务的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运用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对话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使其主动接受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

探索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的发展性学业评价。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借鉴绩效管理中360度绩效考核的理念,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首先,应倡导学生自评及互评。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可诊断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上,进而体验学习的挑战和乐趣。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技能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共同构建学习效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例如: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招聘模块,就模拟面试演练环节可设计自我表现评价表、小组成员表现互评表以及项目作业展示评分表来综合考核学生在招聘环节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阿拉坦巴根,刘晓明.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

[2]诸葛相丽.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及其履行程度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3]朱正平.论高职院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60

F240-4

A

1673-0194(2016)10-0231-02

2016-04-08

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立项项目(16SDJ168);2015年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项目(JG-15-11)。

猜你喜欢
契约义务资源管理
一纸契约保权益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一)(4)
“良知”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