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选课管理
——以R学院为例

2016-12-30 15:35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通识申报

李 青

(广州工商学院,广州 510850)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选课管理
——以R学院为例

李 青

(广州工商学院,广州 510850)

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目前通识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学校难开。本文主要从课程申报、课程审核、选课通知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规范选课制度,加强教务管理,最终达到提高通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选课

2013年7月18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就推进广东省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建设民办教育强省进行部署。副省长陈云贤强调,广东省民办教育要突出内涵发展,着眼转型提质,要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发展民办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识选修课选课管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笔者根据对国内外通识课程选课管理现状的考察及对R学院通识选修课程选课管理现状的实证数据调查,尝试从课程申报、课程审核、选课通知3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期望能在通识教育选课方面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

1 通识教育课程申报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识课程申报现状如何?笔者以R学院作为样例进行了详细调查。该校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之成为高技能型人才。但R学院通识课程申报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1 申报原则

第一,基础性与普适性。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最基本的自然、人文知识、科学思维和方法,力求适合全院所有专业学生,突出基础性和普适性。

第二,综合性与实用性。课程要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获取广泛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综合性与实用性。

第三,启发性与新颖性。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理解和应用,能够启发学生心智,教学内容应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突出启发性与新颖性。

1.2 开设形式

通识选修课程一般为1~2学分,每学分16学时。通识选修课程按教学模式可分为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学校应鼓励采取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务处作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承担单位,负责网络课程的教学安排和管理工作。

1.3 申请人条件

开课教师在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

(2)具有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3)校内本岗位任职满1年,且获得与申报课程相关的省级竞赛一等奖或国家级竞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R学院严格按照申报要求进行此项工作,只有熟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通识课程申报工作。

2 通识教育课程审核

R学院关于通识课程审核相对严格,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把关。

(1)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名称由申报人自行拟定;网络教学模式的课程统一由教务处安排。

(2)申请人对申报课程有较深的研究,或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果。

(3)申报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必须真实齐备。课堂教学模式须另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4)通识选修课程可以由教师独立开设,也可以以课程团队形式开设。一名教师最多可同时申报2门通识选修课程。

(5)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至少需30人(含)以上选修才开班;网络教学模式课程至少需60人(含)以上选修才开班。

(6)鼓励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独立或与合作企业协同开发开设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创业前沿、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风险控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创业实务通识选修课程。

笔者通过了解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审核情况,综合R学院的实际情况,发现其审核结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申报的课程数量较少以及申报的高职称教师较少。虽然现状如此,但只要学院重视通识教育课程,提高教师待遇,解决交通问题,相信R学院在通识教育课程审核这方面会出现更好的局面。

3 通识教育课程选课通知

选课通知是在收集齐备通识课程申报资料,严格审核确定选课课程后进行的,一般选课通知主要包括选课时间、选课课程、选课班级、选课注意事项及选课操作5个部分。在此笔者要强调的是:①通识选修课程分课堂讲授和网络教学两种模式,课堂讲授课程按课表要求的时间地点在校内进行教学,网络教学课程在规定时间内,不要求时间地点,只要登录指定网站进行教学即可;②由于网络等原因,选课结果提交后必须通过“正选结果”栏查询,确保正选结果中为所选课程。

4 结 语

R学院的通识教育选课管理整体运行良好,但也还有亟待改进之处。笔者通过课程申报、课程审核、选课通知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让学生从中获益,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回馈社会、造福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吉星,白晶玉.地方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晋中学院学报,2014(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63

G640

A

1673-0194(2016)10-0235-01

2016-04-20

广州工商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课题(KB201405)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通识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