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开放环境下的会计微课程应用探讨

2016-12-30 15:35刘胜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课堂教学

刘胜辉

(湖南商学院 会计学院,长沙 410205)

基于在线开放环境下的会计微课程应用探讨

刘胜辉

(湖南商学院 会计学院,长沙 410205)

4G网络时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微课程作为一种在线开放环境下新的教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会计教学中。本文拟从微课程概述,会计微课程概念与特征、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微课程;在线开放环境;会计教学;应用

4G网络时代,智能性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进入了在线“微”时代。与此同时,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网络课程、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微课程等在线学习方式方兴未艾,这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战略选择。

1 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的最早雏形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 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P.Kee认为一分钟演讲可以精讲某一重点或难点知识点,在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巩固其他相关知识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免所学知识孤立和片面。

目前所讲的微课程概念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Penrose认为:微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核心概念、录制1~3分钟的声音与视频、教学内容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课后复习。微课程作为一种知识挖掘平台,可告诉学员如何主动、有针对性地学习,并且这种主题集中的微课能够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这种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也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只是传递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在线教与学模式。另外,Morris认为Penrose所提出的微课程概念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一种开放式课程,有可能成为今后一种“潮”的全新教学模式。Open Education也指出微课程将是今后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课在我国也得到了应用,最早是2009年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黎加厚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给出的“微课程”定义是:微课程是指10分钟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随后,郑小军和吴茵 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微课程的概念和特征,但总体认为微课程就是以短小视频为主,针对教学重点知识或难点,以视频方式呈现,包括进阶练习、案例分析、教学互动等内容的在线学习资源包。

2 会计微课程概念及特征

当前,微课程已在会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会计微课程是将会计教学中相关概念、知识点和账务处理等内容拍摄成的短小视频。学生在正常传统课堂学习之余,可以借助微课程进行在线学习与交流,达到巩固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主动性之目的。

依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会计微课程的概述,笔者将会计微课程的概念界定为:会计微课程是依据我国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制度和会计理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按照教学标准和要求,融合情景案例与图示的一种专业化、情景化和可视化数字资源的小课程。概括来说,会计微课程一是要求专业主题鲜明、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和结构完整,让学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点;二是形式可多样,栏目内容丰富,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一对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三是内容精悍、容量较小,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进行在线移动式、碎片式学习。

2.1 制作形式多样

2012年至今,全国性和地区性微课培训工作及微课大赛相继展开,微课制作在各类学校开展。以湖南为例,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底举办了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共有10 243名教师提交作品11 689件,微课作品形式多样,各显神通,百花齐放。但总体而言,会计微课程一般还是以专业摄像机、手机、IPAD等拍摄设备和专业软件拍摄的“微视频”为主要形式,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主题突出,重难点集中,专业知识严谨,视频教学画面各具特色。不同的是:各微课主讲教师是根据不同章节、不同素材与教学特色的需求,结合录制教学PPT,音频和图文等形式来制作了自己的微课。

2.2 自主学习移动式

教育部文件(教高[2003]1 号)从2003年开始要求各高校研发精品课程,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 700余门,带动起近10 0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实际上是强调运用“计算机+网络”开设的网络平台课程,一般设置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设计、题库、视频录像、教学案例和实践教学等教学资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微课程也是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免费在线课程,但其载体有区别,会计微课程是采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特别适合学员在线移动学习,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且可自主选择和随意控制学习进程。目前的会计微课程,越来越突出财会类学生个性化特点,使学习者根据自身的个体化差异自主学习,学习内容可重复循环使用,达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目的,但对学员自律性要求较高。

2.3 实现碎片式学习

国内会计课程传统教学一般控制在45分钟左右,后来开发的精品课程视频时长也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与课堂教学同步。国外学者在早期研究中提到的微课视频时长跨度在1~15分钟不等,比如: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首创“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美国明尼舒达州斯蒂尔沃特834独立学区6个五年级(2011年秋季)开始在教学课堂中播放7~12分钟的在线视频;可汗学院的微课教学视频一般在10~20分钟内,巴黎高等商学院的会计微课程只有10分钟。到2010年,我国“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开设了以15分钟为一个单位的“碎片式”微型课程,天津普高选修课程中的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时长在15分钟左右,国家开放大学2012年底启动了“5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黎加厚认为微课程是指10分钟内小课程。通过比较可知,与“系统性”和“连续性”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程具有“碎片式”特征,它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式的学习,也适合于当前学生个性化在线学习的心理与习惯。

3 会计微课程的应用现状分析

4G网络为会计微课程教学提供了便捷平台,学生可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自由地掌控与反复学习,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真正“微共享”。

3.1 微课已应用于会计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许多高校在基础会计学和会计学等课程授课中运用了微课程教学。以“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为例,本节内容本身对于会计初学者来说,枯燥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借贷记账法让学生困惑不已,但如果在微课视频中,将有关内容形象化地嵌入设备、专利技术、材料和货币资金等图片,结合PPT演示进行讲解,教学效果更加具有亲和力和专业性,学生可能会更加容易接受。另外,有些知识讲授如能观看现场演示,则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凭证的审核与装订,现有教材基本上是几段文字介绍,学生理解吃力,如能在本节微课制作时,穿插企业实操图片或视频,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触和设身处地的思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2 会计微课程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012年来,全国性和地区性微课培训及微课大赛相继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12月湖南省举行了首届微课大赛,湖南微课网审核发布了60个财会类微课,比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吴力佳老师的“会计实操之记账凭证填制”、湖南商学院刘胜辉老师的“企业筹资业务中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张微老师的“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等。以上微课虽然是针对某一会计专业知识点制作了视频、进阶练习、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技巧和互动交流环节,但针对整个基础会计学的章节和知识点内容来说,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学生在线个性化学习需求。当然,可能有部分教师微课作品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没有向社会公布,但数量还是很少,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仍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影响。此外,微课制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精心准备,考虑到时间、精力和经费等问题,微课仍然局限于少数年轻教师之中。

在当前在线课程教学环境下,部分学校为了减轻教师教学科研压力,直接购买了名牌院校的慕课微课资源,本校只是配备了线下教师,来组织学生线下学习,仅仅满足少数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而多数学生受微课教学资源稀缺的限制,仍只能通过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来学习。因此,微课应用于教学的市场潜力很大,需要教育行政主管机构、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因材施教地制作微课,才能真正满足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在线学习的需求。

3.3 会计微课程整体水平不高,难显特色教学效果

国外微课制作讲究的是建构主义理论与联通主义理论,并以学生为主,在网络中构建一个可供学生学习的“共享平台”,学生可在此平台上进行知识的交流与互动,真正实现对传统课堂的延伸。然而,我国微课制作与运用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会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是为了参加比赛或者出于完成学校行政要求而完成的,并且有些微课程纯粹是为了展现个人风采,存在主题不鲜明、内容不集中、“蜻蜓点水”地机械讲解、知识点不够精练与具体、录制软件不专业及音频效果不佳等缺陷,从而整体水平不高。其次,从微课运用会计教学中的现状可知,由于很多学校对微课教学投入不够,会计微课资源稀少,故微课教学只是停留在会议记录和口头上,并未真正落实;第三,学校虽然采用了会计微课教学,但会计微课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无法达到学生课外学习的补充效果。因此,国内会计微课程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其设计与制作并未综合分析和考虑是否对传统课堂教学有补充性作用,特色教学效果难以凸显。

4 会计微课程今后的发展策略

会计微课程作为我国会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其教学模式、特征和互动环节的不断翻新,可极大增强学习主动性、教学质量与效果。虽然微课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质量参差不齐,但却凝聚了政府苦心和一线教师大量心血与智慧。

4.1 大力营造微课教学浓厚氛围

随着微课程的不断普及,国内教师制作微课程的技巧、方法越来越熟练,微课程的质量也定会越来越高。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机构应大力营造微课教学浓厚氛围,推重出新,激励教师研发各种专业微课,鼓励学生适应智能终端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进一步凸显微课教学的优势,实现微课资源共享,扩大整体教学资源利用率,以提升课堂感染力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我国实现“教育强国”和21世纪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添上一笔浓墨。

4.2 继续提高微课程的设计制作水平

微课是慕课(MOOC)环境下推出的短小在线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知识传授模式,其短小便捷的特性,特别适合学员在移动网络环境下采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今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也会迎面而来,这对于各类传统课堂教学,可实现进一步的教学延续和补充。

会计作为一门集理论性与操作性为一体的课程,将微课应用于其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未来会计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若想让会计微课程有吸引力和教学市场,研发教师应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且熟练掌握一门微课视频与音频制作软件(如会声会影和camtasia studio)的操作,且根据课程内容和软件要求,相继导入教学素材(如课程PPT、Word、PDF、音频、视频、Flash、会计实操图片等素材)。由于微课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专业技术和教师的精力投入,因此,各学校应开展各种培训、比赛、学术交流和评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与运用水平。

4.3 科学引导教师合理利用微课教学

会计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延伸性、实践性和逻辑性,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应仔细琢磨教学分工,合理安排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的内容,不能图省事而过分依赖微课教学。以基础会计学为例,该课程是会计学科体系的专业入门课程,对于低年级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其地位与作用极其重要。因此,课程内容中较难知识点应注重传统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讲解相关知识点。如在讲授“借贷记账法”内容时,教师首先应详细讲解账户结构内容和记账规则,结合相关案例来求证其记账规则,让学生熟练掌握要点,为以后相关业务核算环节奠定基础;其次,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内容板书、课后实训考核和答疑等教学方法,系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规则。而教材中较易理解内容,如原始凭证要素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审核与凭证,账簿填写等,教师可结合ERP系统模拟采用微课教学,学生直接面对微课程当中的生动语言、规范实操流程演练和相关PPT内容的实操视频画面,可使学生快速融入会计实践工作环节,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升会计教学质量,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教学章节内容都适合应用微课教学模式,会计微课程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将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在会计教学中,互为补充、资源共享,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互动效果自然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微课程的优势在于:学生对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反复观看,点面吸收,结合进阶练习和案例分析,最终达到全面、系统、补充性地吸收。因此,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将重点、难点知识合理安排在传统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中,学生才能够对此充分理解与掌握,微课价值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73

F230-4

A

1673-0194(2016)10-0246-02

2016-04-02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课堂教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