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社会各方的新要求

2016-12-30 22:54王永刚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王永刚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浅议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社会各方的新要求

王永刚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如何提供创新创业理论的基础教育,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水平,如何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全面进行改革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要求

0 引言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大体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给大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发展阶段主要侧重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成熟阶段恻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与此同时,形成了三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高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的教育模式;举办创新竞赛和推出创业项目的教育模式。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竖起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旗帜。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单位,2010年4月教育部专门成立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部近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过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减免税费、贷款优惠,到现在可以休学创业等,每一位大学生都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创新创业的肯定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中之重。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上升,2016年的人数达到756万人,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部分大学生只好选择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以规避就业难题,但这并不能改善就业日趋困难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响应了党中央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号召,顺应了“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是大学生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改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有效地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大学毕业就失业的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政府的新要求

政府应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部门应投入物力和财力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尤其要为那些创新优势明显、创业成效显著的大学生给予扶持,提供减免房租、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一系列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的举措;政府应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以有效配置各方资源、贯彻各种扶持政策、强化创新创业力量;相关部门应组建一支由创新创业人才、政策顾问以及风险投资家构成的专业团队,为大学生献计献策,有针对性地做义务咨询服务;相关部门要做好中介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企业成立、专利申请等“一条龙”的培训服务;政府应设立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创新创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各部门应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个主题,举办项目路演、创业推介、创新展示等活动,引进风险投资,搭建一个“资本和知本”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

3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高校的新要求

高校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完善规章制度,要加强创新创业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注意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以点带面,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把知识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营造一个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就业意识。高校要切实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开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渠道。在教育理念上,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在课程设置上,要及时引进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在课堂教学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实习阶段,要支持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到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做实习生。

高校应成立各类专业社团,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帮助那些对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完成一些项目研究,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高校应指定各类专业老师定期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级别的创新创业竞赛,让大学生在自己的特长和专业课之间找到闪光点,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锻炼机会;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邀请企业的技术能手来校为大学生举办各类讲座,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4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自身的新要求

4.1明确创新创业的目的

在创新创业之前,大学生必须明确创新创业的目的。有些大学生只是想跟上创新创业的潮流,有些大学生只是为了寻找毕业出路、解决就业问题,还有些大学生的着眼点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不论境界高低,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都需要社会各方的鼓励与支持。在大学生明确了自己创新创业的目的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目标,去做一些创新创业的准备工作。

4.2做好创新创业的准备

首先,大学生应该分析一下自己创新创业的优势和短板,然后,理顺一下自己的社会资源,需要多少启动资金,要打通哪些关节和渠道?只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才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4.2.1要积累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

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可以让自己的企业经营更专业,但掌握了法律知识,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一定要遵纪守法,抵制诱惑,不能为了企业的生存而剑走偏锋,去钻法律的空子,在商业活动中要明辨是非,谨防商业合同出现法律纠纷。

4.2.2要学会搞好人际关系

大学时代,同学关系比较简单、单纯,走向社会之后,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能否搞好人际关系,是创新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要树立团结互助的意识,单凭一己之力不可能去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许多困难,要学会与社会上的各种人打交道,学会应对各种危机的公关能力。其次,要懂得创新创业不光有竞争,还有合作,更有共赢,只有懂得取舍,才能壮大自己。

4.2.3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大数据时代,网络就是资源,网络就是效率,网络就是金钱。大学生刚走向社会,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人脉资源都乏善可陈,但网络可以给予他们提供各种工具、各种资源。搜索引擎可以让大学生寻找各种创新创业的机会,P2P或众筹可以提供创新创业的启动资金,支付宝和淘宝可以让网上交易和网上营销比翼双飞。大学生要学会扬长避短,社会资源比较匮乏的话就网上寻找,人际关系比较难搞的话就网上解决。网络资源可以让大学生摆脱关系网、人情网的束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经营如何管理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5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新经济形势下的外在要求,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工作,政府要推动、高校要行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社会各方应因势利导,创造各种条件消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架桥铺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掀起“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浪潮。

[1]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M].研究出版社,2011

[2]张玉利,杨俊.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钟晓红.大学生创业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技能提升[M].科学出版社,2008.

王永刚,男,1963生,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